摘 要:现代国际制造以及贸易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国际供应链安全与效率的竞争上,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放大了中国制造的实力,后疫情时代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环境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国际物流环境如同全球疫情走向预判,没有更好反而更糟,中国的国际货代企业将较长一段时间内面临运营环境骤变带来的巨大挑战,需要积极应对探寻对策。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在国际贸易流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大循环变革环境中,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在国际供应链安全供给、供应链高效运转和整合创新中也面临传统价值挑战,需要重新认识运营环境的变化,积极探求创新价值贡献。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货运代理;承运人电商化;数字化
引言:后疫情时代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传统边界正在消失,船公司推出线上订舱平台化、航空公司推进物流化服务、各地陆港班列订舱平台业务多元化、跨境电商物流海外仓头程集运服务全程化(FBA/FBM)……在贸易环境和行业骤变的环境下,作为国际物流行业中坚力量的国际货代企业,面临着业务转型、重新定位、提升服务优势、加强核心价值的挑战。全球民粹主义抬头,贸易壁垒增加,地缘政治趋于紧张,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化促使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运营环境挑战。
一、主要国际口岸集疏运不畅
运营环境最大的挑战源于2020年新冠疫情、2021年上半年苏伊士运河拥堵以及印度等各国新变种疫情多次暴发因素导致主要国际口岸集疏运不畅,关键环节流通效率下降加剧口岸拥堵。受疫情影响,各国和地区对国际口岸的相关人员、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和邮包采取一定的防控措施及额外卫生要求。国际流动货物检验检疫更严格,除增加货物检测次数、设置防疫消毒流程外,对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防护保护措施增加,疫情严重口岸的物流人员不足,港口与工会矛盾激化等使得口岸整体服务效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近些年国际贸易蓬勃发展各港口及空港都面临设备的老旧和更新,疫情更使得原本各港口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激化,效应叠加更加剧国际港口的集疏运不畅和效率低下。
二、综合成本上升
新冠疫情造成国际航班停减,运力不足供需失衡导致运价猛涨,2021年国际航空运价从8月份开始又有势头如同2020年疫情时的百元高位,由于国际疫情反扑造成国际机组短缺、承运人防疫成本居高不下,市场供需持续失衡,国际航空运价在较长时间无法恢复到之前水平。国际海运运费以及国际铁路运费增幅明显,2021年苏伊士运河堵塞以及印度疫情加剧推动欧美航线海运费继续再刷新历史纪录。物流行业中的港口集疏操作、卡车运输属于劳动密集型环节,货传人导致的疫情反复,物流人员不稳定,导致主要港口物流效率下降,集装箱在港口滞留,综合物流成本提高。国际物流的基础设施属于重资产行业,仓库用房租金、航空器飞机租赁、大型船舶租赁等成本增加,让业务量波动的企业面临巨大压力。成本因素层层叠加无疑给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增加了成倍的运营成本,还要面临货物滞留中转地、目的地收货人弃货、集装箱及货物滞留产生不可预计的额外费用。
三、我国国际货运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后,我国国际货运量稳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航企以及货代控制的国际航空货运能力以及海运运输能力难以对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战略总需求。
据波音公司数据,航空运输的货物占全球货物比重不到1%,但是价值上却占35%以上。“十三五”期间,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运输量年均增长6.7%,但我国国际航空运输能力存在明显短板。从运力供应主体看,我国航空货运企业(11家)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单一、国际网络覆盖不全。从航空器类型看,我国共有航空器3818架,其中全货机190架,而美国全货机数量超过1100架,美国联邦快递公司拥有各类货机680架,联合包裹UPS拥有564架,我国大型货机只有43架,美国联邦快递公司、联合包裹公司分别拥有95架和65架大型货机。从发展战略看,我国以客机腹舱运力作为国际航空货运的主要运输方式,约占航空货运总量的 70%,在国内航线中客机腹舱运量占比高达 82%,在国际航线中客机腹舱运量占比 49%,与全货机运量基本齐平。从枢纽机场基础设施看,受制于重客轻货的发展思维大部分机场为客货混机场,货运综合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货机运力不足和国际网络不强,尚未形成国内国际高效衔接的货运航空枢纽,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在为客户设计运输方案时被航空运力资源掣肘。
航运联盟控制的集装箱船运力总量持续增加,从2006年占全球集装箱船队总运力的 31%,2015 年为 78%,2020 年已经攀升至 82%,而我国的航运公司只有中远海一家有国际长航线网络。集装箱海运运力主要掌握在国外的航运公司手上,而各海外航运公司又有自己的长期合作的外资货运代理。在疫情后尤其是2021年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的环境下,国外航运公司的约价、舱位和集装箱设备都优先满足于外资的国际货代公司,航运环境对于中国的货运代理企业的运力采购是非常艰难和不友好的。
四、运营风险增加
不同地区疫情管控措施不同,同一地区不同疫情防控级别下的管控措施也不同,对员工复工、道路畅通、运力调配,以及疫情防疫政策解读和把控等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要兼顾疫情防控和业务运营风险管控。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是国际贸易的物流服务企业,客户的供应链休克和国际贸易环节多变,造成业务量不稳定,国际物流管控风点增加,国际货物途中滞留产生交付风险、目的地晚提带来异常费用协商风险,目的港弃货造成业务纠纷、国际运费不断提高带来业务收益风险、国际运费居高不下垫资成本增高面临财务风险等一系列风险。
五、国际供应链重组
2020年疫情初期供应链断裂、服务掉档、信息不畅、国际政治舆论导向加速了原来布局在中国的国际供应链向东南亚转移,随着中国防疫措施显效而境外疫情反复的情况下2021年国际供应链订单又回流到中国。经济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过长过细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等不利影响放大,尤其高度全球化以及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以及原材料产业链,链条上的任何国家的流转过程不畅,均会带来下游业务量下降。高度全球化以及高附加值产业将在未来继续产业链转移、经济结构调整、全球格局变化,国际供应量将走向更加柔化的设计,对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提出更高的适应要求。
六、承运商运营电商化数字化加速
疫情时的人员分散办公以及信息不畅加速了国际物流各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发展的高歌猛进将为整个运输业带来深度变革,航运业务线上化、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承运商电商化加速。各大船东推出电商平台,如马士基航运电商平台Maersk Spot、中远海运集运Syncon Hub平台、海洋网联船务(ONE)的eCommerce平臺等。国内三大航空公司货运混改成立的独立货运公司加速数据化和智能化运营,国内其他中小航空公司采用竞价模式将包销给物流公司。对于国际货代而言,船东电商平台以及航空公司竞价包仓的运营模式让舱位、运价、班期等信息都能明确查询,并将其成本、销售价格公开透明,进一步挤压订舱代的“操作空间”。在集装箱进出口领域,2020年数字化在线订舱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5%。此前,业界的普遍观点是需要10年时间才能做到这一比例。疫情大大加速了整个行业数字化的步伐,无法跟上这一趋势的货代物流企业可能会被加速淘汰。
七、国际贸易形态和贸易条款的多变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国际贸易已由一般大宗贸易的形态转向为碎片化、精细化的跨境电商形态,而且在不断增长。过去五年跨境电商商品交易总额(GMV)年均增速达20%。2020年中国海淘用户为1.58亿人,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2万亿元,增速高达32%,2020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验放进出口清单 24.5 亿票,同比增长 63.3%,成为稳定国际贸易形态的主力。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运价不稳定或波动太大乃至一涨再涨,运费压力造成贸易条款在CIF与FOB转变,造成中国的国际货代企业的业务量波动或造成业务流失。
八、数字化、智能化运营需求提速
后疫情时代国际物流中创新的物流运输方式、先进的仓储设备、新颖的商业模式以及智慧化物流数据流在各种流通以及生产场景中获得高效应用和及时反馈,从而推动整个国际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在国际口岸货物进出环节,无接触式通关和智能安检作业以及海关查验智能判图应用场景得到大量应用,各口岸运用云监测、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货车实时定位跟踪监测、检验检疫功能,服务响应效率快速提高。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货运代理企业运营方式的必然趋势和成本优化需求的挑战。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后疫情时代中国货运代理企业的运营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战略能力和运营能力提升是根本
新冠疫情成为中国国际货代企业管理运营能力一次全面大考,是对国际货代企业的战略定位、风险管理、运营管理、人员素质、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及客户服务的全面洗礼。高杠杆企业、财务管理弱、风控管理弱、运营能力不善的企业会被市场淘汰,有实力、运营能力健康且能抓住市场趋势、跟随行业变化的企业会得到快速的规模成长。当前大货主不再单纯追求价格最低,而需要一个能够提供强舱保、标准信息化服务、风险管控强、合规安全的拥有综合运营能力的国际物流服务代理,提高运营综合能力是根本。
加强企业战略定位,利用好政策红利。马士基已经实施了战略转型,致力于成为全球综合的集装箱航运和物流公司,并推出了自己的拖车、报关业务,而这些业务之前都是由传统货代公司来进行的。货代物流公司与承运人的边界愈加模糊,共同朝着端到端综合物流服务迈进。后疫情时代,国家各级部门共提出10余条具体优惠政策促进物流业务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量将会大幅提升,中欧班列将稳定高质量运营成为传统海运空运外的中国特色运输通道,跨境电商业务的运营环境会越来越优化。中国的货运代理企业应拥抱市场变化,利用好国家的政策红利,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适应后疫情时代市场需求符合国家战略的企业定位。
2.进出口业态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的顺差特点以及规模和质量的变化使得我国货运代理企业的出口业务量较大,而进口贸易的物流权通常掌握在国外发货人手中,我国货运代理企业的进口业务量较小。随着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进口采购权的提升以及内需潜力的释放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进口物流需求将持续增长,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应重视进口物流业务,促进进出口业务均衡发展。进口物流业务相对于出口物流业务国际运力供应较稳定,运营资金需求量较小,利润回报率更高,并且进出口业态均衡的货运代理企业在与船公司、航空公司、陆港平台的舱位合约洽谈中将更具优势,有利于降低货代企业的运力采购综合成本。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应加强海外端能力建设,提高全链路的服务和国际资源管控能力,促进国际物流进出口的均衡全面发展。
3.积极参与承运人电商化
承运人电商业务对舱位预定进行数据化管控,对于退舱的货主收取较高的费用,对货主的预报和精准订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以应对大货主贸易订单的较大变化。而对于货代而言,基于对合作客户的业务需求和供应链的链接程度更为熟悉以及多家客户需求的灵活调配,可以与承运商电商平台配合,提高舱位利用率。承运人电商平台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际货代企业拥有更全面的贸易数据,可以利用大数据工具,依托以往的历史业务数据,提前做出预判与相关承运人预定一定量的舱位来提高货运代理的服务价值和舱位利用率。承运人业务电商化打压了货运代理人的传统盈利模式,但是利用数据化工具也可以成为货代企业优化业务结构和承运商共赢的契机。
4.连接互通与价值共生
物流行业的专业定义正不断拓展和重构,单一服务的专业性正在被综合服务的专业性取代,产出服务的专业性正变成链接服务的专业性。当企业从单一服务转向综合服务的时候,会发现很多要素供给不足,部分优秀企业在加强自身服务优势的同时,能够链接更多提供优质服务的供应商,通过链接互通实现价值共生。随着国际物流数字化服务逐渐成熟,货运代理企业应积极与承运人、物流服务提供方、技术服务商等协同成长,以实现价值共生,获得协同效应,避免过度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在后疫情时代应理性扩张,加强与行业内企业的互联互通,积极畅通多式联运渠道,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联合行业内相关企业共同拓展国际物流市场。
5.数字化、智能化运营
国内各级政府正大力投入口岸物流园区等国际物流枢纽智慧化发展,打通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与海关业务的上下游业务运作,实现如风险识别、自动化作业、查验作业等具体的流程变革,以科技全方位助力物流作业智慧化转型升级。数字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经过这一轮疫情的考验,很多货代企业都认识到了数字化服务的重要性,根据权威机构的预测,预计在2至3年内,全行业电子报价、电子订舱、线上可视化(E-quoting、E-booking、E-tracking)比例将达到40%以上,数字化将成为每个中大型国际货代企业的标配,成为企业创新突破的着力点,国际货代企业应加速业务线上化布局,加强与承运商以及客户的数据对接。
6.多式联运及跨境电商业务拓展
多式联运是依托两种及两种以上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供全程一体化组织的货物运输服务,多式联运具有产业链条长、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灵活性和创新度高等特点,有利于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以及交运运输的绿色低碳发展。有实力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应提高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物流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到欧洲、中东等长途跨地区陆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积极探求创新物流解决方案。积极开展多式联运业务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在国际上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供应链效能。我国跨境电商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国际货代企业在跨境贸易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跨境物流链条中的进行沟通、协调、资源调配的重要角色。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积极研究国家对于跨境电商的政策和指导,积极开展电商物流,跟上贸易方式变化的趋势。
7.培养高素质国际物流人才
人才是国际货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我国国际物流起步较晚,满足国际物流企业发展需要的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应积极培养符合国际物流运营要求的综合型高素质国际物流人才,特别是兼具航运专业知识和数字化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国际物流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国际贸易、营销、法律、管理等综合能力,具备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需有意识建立自己的业务体系,加强与协会以及教育机构的合作,提升专业知识的体系建设,积极促进创新人才职业发展、交流合作,引导人才的发展和集聚。物流协会、报关协会等物流协会组织应加强对协会内企业的专业知识培训,组织高质量的行业业务交流,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8.加强风险合规管控
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物流形势变幻莫测,客户端的业务风险和资金风险变大,客户的业务和资金链将会由于疫情而变得较为脆弱,货代企业要密切关注客户的资金变动,以及动态做好客户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估,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客户端的业务前中后的风险管控。同时,货代企业应实时了解各船公司、航空公司、联运平台以及海外供方的最新服务动态和行业信息,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做好运力采购和国内外服务供方的风险管控。此外,货代企业要尤其注意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财务上利用信息化模型做好资金筹划,业务上做好合規风险管控,避免一味追求利润或者营业规模而造成风险损失。
九、结语
唯有变化是永恒的不变,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积极拥抱变化,在变化中抓住机遇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才能在后疫情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现代货代企业更要迎难而上,努力做具备全球化服务能力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服务于更多中国企业、中国产品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国建立生产基地,创造出中国货运代理企业的新价值,实现国际供应链的“move(Manage)by Chinses”。
参考文献:
[1]贾大山,蔡鹏.“十四五”时期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及建议[J].集装箱化,2020,31(11):1-5.
[2]台伟力,刘希全,刘雪.后疫情时代航空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21(04):13-15+63.
[3]王曼.疫情之下国际物流业的走向[J].珠江水运,2021(04): 87-88.
作者简介:解芳(1981- ),女,汉族,山东省汶上县人,西安石油大学,MBA硕士在读,中级物流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