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 董堃 俞果
摘要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阐述了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意义及研究问题定位,围绕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方案细则进行分析,对细则中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学生遴选方案、培养方式和培养方法进行初步探索和研究,并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人才选拔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 拔尖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3.008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electing Top Innovative Talents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
LIN Hua[1][2], DONG Kun[1][2], YU Guo[1][2]
([1]College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ring,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6;[2]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6)
AbstractTak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example,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significance of theselection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he positioning of research issues.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student selection plans, training models and training methods of the company,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in the selection and guarantee system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stalentselection;DepartmentofWaterSupplyandDrainageScienceandEngineering;top-notchinnovativetalents
创新事业需要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第六期的《求是》中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强调:“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当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科技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步是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为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作用,桂林理工大学探索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从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确保创新班人才培养质量。
1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意义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复杂、动态的过程,需要有“选拔-培养-评价”这三个关键环节的有效衔接才能实现。选拔是人才选拔培养的入口,而评价是人才选拔培养的出口,两者都关系到拔尖创新人才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处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攻坚期,必须构建科学的人才选拔体系,才能将生力军打造成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另外一个关键环节——“评价”环节,需要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判断是否达标培养目标或要求。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与整个创新人才队伍进步的关键是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综合性的人才评价机制。由此可见,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准入选拔和人才输出评价机制是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效机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地方高校給排水科学与工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研究问题定位
从各个地方高校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我国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仍处于试验阶段;从我国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方式来看,选拔方式仍处在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其问题主要表现生源渠道狭窄、考核内容和形式单一、人才测评体系不健全。而目前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手段和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单一化考核模式,这也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形成不利影响。因此,以目标和拔尖创新人才参与机制为基础,建立严格要求与自由发展结合的激励机制,增加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能够有效地调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将身心全部投入到工作中,激发出内在的潜能。
3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方案细则
3.1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基本原则,依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资源和高水平高学历师资队伍,实行按大类招生、遴选、培养的机制,采用多样化的培养模式、灵活的管理机制,同时为每个学生定制单独的培养方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实践潜力,着力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
通过遴选优质生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配套优质资源,灵活体制机制,实施重点培养,造就一批视野开阔、品行优良、基础牢固、创新实践和科研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
3.2学生遴选方案
遴选条件: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热爱学习,基础扎实,高考成绩和入学综合能力测试成绩优秀;热衷思考,勇于创新,具有浓厚的学术兴趣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
遴选方法:注重考察学生的科学兴趣、学习能力、发展潜质及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高中阶段获各级学科竞赛奖者优先入围。
采取自愿报名、课程考试、面试与心理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学生遴选工作。新生入学后,学院组织对自愿报名参加“创新班”的学生进行外语与数学考试,综合学生高考录取成绩、面试结果、心理测试情况择优确定学生名单。创新班实行动态调整机制。
3.3培养模式
在专业培养模式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培养。在确保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前提下,课程体系构建中设置8个学分的科研思维训练环节,由导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加强多学科交叉、人文素质教育、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项目驱动、学研结合培养。以各类实验室为平台,以各级各类“大创”创新性项目、学科竞赛项目、教师科研项目以及学生立项科研项目为载体,或以个人,或以团队的方式全程参与开展科研工作。
3.4培养方法
制订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控制总学分(180学分)、总学时,减少课程门数,压缩课内学时,增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时间;适当增大创新班实验课程的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比例;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要按照创新不断线的指导思想,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及早进入实验室参与或独立开展项目研究。
实行全程导师制。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不同需要,分别建立以适应性引导为主要目标的学习导师制(每班设置1名)和以专业个性化培养为目标的专业导师制(1名专业导师指导学生数最多不得超过3人),导师职责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指导学生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其个人的培养计划,并对其进行学业指导、科学素养、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1]
实行小班化研究性教学。创新班的一些重要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原则上要以自然班为单位实施小班化教学(培养方案中进行明示)。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优组教学模式、完善开放性课程资源建设,加强启发式、研讨式、基于问题(项目)学习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培养国际视野。学院应积极为具备交换学习及国际交流条件的学生提供出国(境)访学和交流的机会;拓展渠道开展各种师生国际交流活动,包括选聘外籍专家、全英文课程建设、举办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等。
营造学术氛围。创造条件让创新班学生参与一些高水平学术报告会和讨论会,召开学生学术沙龙、学生自主学术报告会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潜能。
创新管理机制。鼓励创新班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企业或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实践项目以及一些高水平学科竞赛项目,允许学生最后一学年开展专门研究式学习活动。[2]
4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保障制度
管理保障机制。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部门,人员涉及教务处、人事处、发展规划与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学工处、团委、招就处、研究生院、科技处、国际教育学院、图书馆等单位负责人,领导小组对实验班进行统筹管理与宏观调控,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商讨解决。在学校支持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与各学院专业对接,二级学院成立创新班工作小组,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与相关教研室主任及专业导师为成员,共同负责具体日常管理。
设施保障。通过与学校沟通,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室(含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践场所等制定针对拔尖创新实验班学生开放的制度,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提供场所。
经费保障机制。学校设立了各种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学生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研究;从学科建设经费中出一定比例,用于支持综合素质较好且具有科研潜力的在校学生开展自主选题科研工作。此外,本专业积极鼓励教师拓展校外合作,从多角度多渠道筹集资金,丰富创新人才资金来源,既需要财政拨款,也需要学校资金支持,还需要得到企业的支持。与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利用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校企实验班等形式,争取企业产学研专项资金的支持。
5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
大类采用“1.5+2.5”培养模式。大一整个学期与大二上学期强化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大二下学期后通过专业分流的形式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实施个性化培养。在确保给排水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在构建课程体系构建时预留X(6-8)学分个性化课程,由导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商定,可以跨校、跨学院、跨专业选课,达到学科交叉、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
项目驱动、学研结合培养。以各类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将各级各类“大创”创新性项目、“互联网+”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以及学生立项科研项目为载体结合,或者以个人或者小组团体的形式全程参与科研工作。
6結束语
根据桂林理工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特色,经过不断探索,学院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1)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入口”和“出口”两个关键环节为出发点,提出了多元化、全方位、综合性的人才选拔和评价模式的构建,为人才培养过程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和反馈机制。(2)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和善于实践的科学研究能力,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从学生入学选拔开始配备高水平的教师作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导师,参与一定级别的科学研究项目,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提高学生研究与实践能力。(3)以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地方特色和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拔尖人才培养的选拔和评价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通讯作者:俞果
基金项目:1.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评价机制构建与实践”(2018JGB199);2.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两性一度’视域下环境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JGA194)
参考文献
[1]周石磊,罗晓,刘艳芳,等.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J].科技视界,2021(09): 18-20.
[2]范功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可持续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6):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