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语交际的课堂应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现语文学科本质。本文通过对低年级部编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进行梳理,发现教材的特色与亮点,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交际学习的效度,触摸交际课堂的温度,延伸交际内容的广度,拓展交际能力的深度。
【关键词】核心素养;效度;温度;广度;深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3-080-03
【本文著录格式】施岚.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开展口语交际——统编教材低段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思考[J].课外语文,2021,20(33):80-82.
在统编教材的教学中,我发现“口语交际”部分与原人教版教材相比变化很大,虽然口语交际的量相对减少了许多,但是却展现出许多新的特色与亮点。在践行“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背景下,如何上好低段的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有的放矢,提高交际学习的效度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口语交际的总体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第一学段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因此,本学段的口语交际课着眼于培养学生会说、说好普通话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内容,从而应对交谈的习惯,培养学生在日常交际中的文明礼仪。只有充分了解本学段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才能找准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在研读了本学段的要求后,笔者对统编教材的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口语交际主题进行了梳理(见表1)。
通过梳理后发现,低段的统编教材除了一年级上册只有三次口语交际课外,其余均有四次口语交际课,相对而言教学量并不大。但是在教材编写时,编者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的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用小便签的方式在书中呈现出来,学习重点清晰突出,易于理解。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会更加重视这些训练点,规范学生的交际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即时就抓住了每次口语交际课上应当掌握的新的方法和窍门,提高了学习效度。
二、身临其境,触摸交际课堂的温度
仔细研究低段四册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课题,笔者发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游戏类。如一上的《我说你做》,一下的《一起做游戏》;第二,介绍类。如一上的《我们做朋友》,二上的《有趣的动物》《做手工》,二下的《长大以后做什么》《推荐一部动画片》;第三,生活类。如一上的《用多大的声音》,一下的《请你帮个忙》《打电话》,二上的《商量》,二下的《注意说话的语气》《图书馆借阅公约》;第四,故事类。如一上的《小兔运南瓜》,一下的《听故事,讲故事》,二上的《看图讲故事》。
这些主题分散在低年级的四册语文教材中,也让人感受到了编者的用心良苦。低年级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兴趣浓,但是对课堂的专注力不够集中,也不持久,表达能力有限,往往词不达意。因此,编者也尽量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主题。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游戏类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之一,因此在一年级的上册开篇和下册分别编入了一个和游戏有关的话题来开展课程,激发了学生交际的热情;介绍类和生活类,贴近低段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学生以往的交际记忆,降低了交际难度;故事类的主题有的情节反复,有的暗藏深意,有的诙諧幽默,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启发了学生交际的思考。这样匠心独运的安排,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情相符,瞬间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既亲近学生,又贴近生活,充满了智慧与温度。
而教师应该怎样利用这样有温度的教材去创造、去设计有温度的交际课堂呢?《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口语交际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低年级的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口语交际课上应当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才能大方、自然地进行交际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创设交际的情境。故事类主题往往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每幅图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教师可以结合插图预设一些问题,才能调动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开动脑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例如,教师讲授一年级上册的《小兔运南瓜》时,在课前,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图片在家制作小兔的头饰,教师制作和图中一样的南瓜道具。在课堂上,学生戴上了头饰,看着大屏幕的投影,认真地观察第一幅图片。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抛出问题:这是一个( )的南瓜。让学生跟随问题走进童话故事,大家纷纷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恰当地给予反馈,在观察第三幅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上兔妈妈和小兔的表情,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兔妈妈的惊奇和小兔喜悦的笑容,想象小兔用了什么样巧妙的办法运回南瓜,才获得了兔妈妈的称赞。教师要尊重并保护一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有趣的想法给予充分及时的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赏,从而增强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自信心,保证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其次,教师可以引入音频和微视频去激发学生交际的记忆。例如在教学一上的《用多大的声音》这课时,只是观察书上的三幅插图还不足以唤醒学生的记忆,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前拍摄平时学生在图书馆借阅图书,在办公室寻找老师,在讲台前讲故事的视频。在教学一下的《打电话》这课时,老师可以借来两部电话或手机做道具,在交际时播放来电的音乐。教学生活类主题的口语交际课经常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播放生活中孩子熟悉的音频、视频,真实的生活场景瞬间就触发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学生瞬间就将语文学习和真实的交际场景结合在了一起。
再次,教师可以依靠情景表演丰富交际的内容。在口语交际课的设计中,教师交际情景的设计是否巧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堂口语交际课是否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低段的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设计不同的情景和角色,能调动学生参与扮演的积极性,学生将自己代入新的角色,就会站在与平时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交际语言的变化,去评价交际双方是否恰当、合理。
最后,我们还能借助教师的示范和课外的素材烘托交际的氛围。例如教学二上的《有趣的动物》一课,可以在课前让学生猜动物谜语,让学生说谜底并说说自己是依据谜面的什么内容来进行猜测的。教师和学生在游戏中一起归纳小结,抓住动物的特点来进行介绍会更加清楚、有趣。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先展示自己熟悉的动物的图片,一边向学生示范介绍,让学生更直截了当地了解介绍动物的方法。在教授《做手工》时,教师可以一边制作手工,一边向学生介绍制作需要的材料、步骤,同时不断向学生提问,既能考查学生倾听的能力,又能亲近学生,让平时拘谨的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学生也更乐于表达,交际氛围变得更加浓厚。教师要善于将课内外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运用学到的交际手段,主动进行口语交际,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运用智慧,利用各种资源丰富口语交际的情境,去点燃学生交际的热情,课堂自然充满了交际的趣味与温度,焕发勃勃生机。
三、情随境变,延伸交际内容的广度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通过对低段教材中所有口语交际课的梳理,我们也可以发现部编版教材中的小便签不仅强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应对能力和互动能力。部编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指向交际与互动,也符合我国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中的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两个层次中需要发展的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课应突出交际的互动性,用多种方法拓展交际面。
方法一,教师应转变自身的角色来丰富学生的体验。教师在口语交际课中,应该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教师既是交际活动的引导者,也是交际活动的监督者,还可以是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如在《我说你做》的交际课中,教师可以先说,学生做,也可以学生说,老师做,由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全班做示范。还可以让同桌或四人小组来玩这个游戏,教师此时又变成了活动的监督者。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课都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掌握交际的方法。又如在《打电话》一课的教学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应对的能力较弱,在生生互动中容易遗漏重要的信息,不能迅速完成交际。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扮演参与者和引导者,向学生追问,一起梳理打电话时表达的先后顺序。让学生体验邀约、请假、转达等不同场景,代入不同的角色,才能激发学生的应对能力。
方法二,教师延伸交际内容来锻炼学生的能力。《语文课标》要求教师要“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课的情境性和互动性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只拘泥于课内。教师可以在课间活动时,在图书馆阅读课时、在学生的家庭作业中推荐实践活动。此时,学生不再是在课堂上虚拟地扮演某种角色,而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真正地践行交际活动。只有充分激发、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不断进行交际,学生才能情随境变,丰富了交际的体验,更加自信、快乐地倾听与表达。
四、巧设障碍,拓展交际能力的深度
分析教材中口语交际的主题和要素,可以发现教材的编写具有科学性和序列性,符合学生学习口语、发展交际能力、培养交际习惯的规律。部编版教材具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色。在教学时也可以发现,小便签上的交际原则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它从学生的表达方法、倾听能力、如何与他人互动等多个方面对学生逐步提出要求。每一次口语交际课上的小便签,都列出一两项可以迁移到日常的重要交际原则,凡是前面已经涉及的内容都是向下兼容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这些要素割裂开来,在后面的口语交际课和学习生活中都要反复提醒,不断提高对学生的交际要求,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绘本故事,创设其他的生活场景,或者给教材中的场景设计一些“小插曲”“小意外”,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跳一跳”才“摘到苹果”。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归纳总结经验,才会发现必须要综合考虑交际的场合、交际的对象、交际的时机、交际的措辞、交际的体态、交际的手势、交际的方法和技巧等因素,才能够成功地完成口语交际。这样的小设计触发了多种情境与场景相结合,加深了学生的内心印象,锻炼了学生交际的综合能力,拓展了交际活动的深度。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应当明确目标,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效度;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课堂的温度;变换体验,延伸口語交际内容的广度;精心设计,拓展交际能力的深度;引导、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所积累的语言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促进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崔峦.谈核心素养和语文学科素养[J].小学语文教师,2017(3).
[3]何捷.一篇一篇 解读统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
[4]乔能俊.《口语交际》编写的新突破——有感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设计[J].小学语文,2016(7).
[5]张梦颖.部编本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材研究及教学建议[J].西部素质教育,2020(9).
[6]杨梦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研究成果文献综述[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1).
[7]鞠婷婷.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8).
作者简介:施岚,女,1985年生,福建厦门人,本科双学位,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