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工作方法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启示

2021-01-03 14:09傅聪聪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思想政治教育

傅聪聪

[摘要]《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作为毛泽东的优秀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着科学的工作方法,贯彻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原则,回应、批驳了反动势力的质疑,团结农民成为革命力量,为建立农民武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党的思想和马列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研究此经典著作对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调查研究,明确群众诉求,依靠群众的力量,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民运动;思想政治教育;群众路线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毛泽东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基于农村调查的具体实践写成的,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农民革命的伟大纲领。《报告》不仅在革命时期推动了中国农民运动发展,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其中蕴含着的科学工作方法,对今日思政教育工作者把握教育对象特点、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科学工作方法

(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0世纪20年代,在北伐战争的影响下,各地的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引发了农村社会大革命,尤以湖南地区发展得最为热烈。由于触及到了反革命势力的利益,面对如火如荼开展的农民运动,国民党右派和封建地主阶级对其进行非议和诋毁。而在党内,部分革命人士畏于国民党的反动潮流,也对农民运动持怀疑和批评态度。面对这种境遇,1927年,毛泽东回到湖南,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

毛泽东实地考察了湖南五个县的农民运动情况,每到一处,他都会访问大量的农民群众,“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①,获取了大量宝贵的一手材料。调研结束回到武昌后,毛泽东迅速着手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今日看来,这篇文献依旧历久弥新,意蕴深远。

正是基于实地调查,毛泽东在《报告》中,对湖南农民运动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澄清了关于农民运动的不实之词。反动势力曾批评农民运动“糟得很”,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批评农会的行为“乱来”“太过分”。但经过实地考察,毛泽东发现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在他看来,农民运动“好得很”,农民是“革命先锋”,农会的所谓“过分”举动具有“革命的意义”,得出了与反动势力所叙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毛泽东关于农民运动的结论是基于其实践,在当时舆论混乱的情况下,赢得了话语优势。美国学者布兰特利·沃马克认为,正是这种长期的实地调查,给了毛泽东关于农村问题言论的权威性。②这一个多月深入农村的实地考察,使毛泽东认识到农民是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力量,必须承认并重视农民的革命主体地位,将农民团结起来,调动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探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道路和方向。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毛澤东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小在农村环境长大,自童年时期开始就特别关注农民,因此他比同时期其他革命领导人更了解农村和农民的状况。在1924年以前,毛泽东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工人身上;1925年,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分析了各阶级对革命的态度,认识到农民是一支不可低估的革命力量;1926年9月,毛泽东为《农民问题丛刊》写序言时直言:“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③这意味着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认识,强调了农民群众在国民革命中的重要性。

在《报告》中,毛泽东断言,中国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必须依靠农民。农民在中国群众中占有极大的比例,是天然的革命力量,若是能将这一力量团结起来,发挥到极致,必将有利于中国革命的成功。要紧紧把握好农民群体,就要多向他们进行宣传工作,譬如“十四件大事”中的第八件大事提到的普及政治宣传,目的就是要用农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让革命思想在农民当中流传开来,并且入脑入心,这一主张贯彻了“依靠农民是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这一原则。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多数,必须重视和依靠这一天然力量,将他们与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共同对抗反动势力,这也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选择提供了事实支撑。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共产党人在革命进程中一直贯彻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农民群体也分不同的阶层,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民,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区别对待。拿农民群体来说,尽管都是农民,但他们生活水平不同,对于革命的渴求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毛泽东深入剖析了不同层次农民的革命态度。

首先,富农生活富足,他们的既得利益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因而他们没有革命需求,只想安于现状,毛泽东依据“什么农民协会,砍脑壳会,莫害人”④,认为富农的态度是消极的,要谨慎对待富农。中农的态度比富农稍积极一些,他们在农会的表现也是稍优于富农的,他们虽没有富农那般优越的条件,但是基本的生存条件尚能满足,他们认为革命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好处,不急于改变现状,革命热情也不高,所以一直以来他们态度是“游移”的,要对他们进行鼓励;贫农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受剥削和压迫最为严重,对革命的渴求也最为强烈,因为最革命,所以能够取得农会的领导权,因此贫农的态度较前二者而言,是最积极且坚定不移的。由此可见,毛泽东能够提纲挈领地抓住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找到他们矛盾的根源,依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办法,为农民运动和革命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指引。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工作方法的效果与影响

(一)回应、批驳了反动势力的质疑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社会各阶级站在不同的立场,代表不同的利益,对农民运动各持己见。地主和乡绅土豪对农民运动予以仇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会,打击了特权压迫阶级势力,对传统封建秩序造成了强烈冲击,乡绅土豪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地位,污蔑农民运动为“痞子运动”,大呼“糟得很”。随着国共内部矛盾的白热化,党内对农村革命的看法也产生了分歧,以陈独秀为首的一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不了满城风雨的议论,也放弃了农民这一最天然、最可靠的同盟,对农民运动加以斥责。

毛泽东在《报告》中为农民进行了申辩和正名。他澄清道,所谓“过分”,所谓“矫枉过正”,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咎由自取,因为他们历来恶意称霸,肆意践踏农民,农民饱受压迫,如今才有了这种反抗,而农民的这种反抗触及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惹得乡绅土豪对农民运动大加指责。其次,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温良恭俭让”,农民必须凝聚起极大的力量进行彻底暴动,才能彻底推翻反动势力的统治,建立起新的政权。他肯定了农民运动的革命性和力量性,鞭辟入里地揭示了封建地主阶级势力的反动本质,回应、驳斥了反动阶级的责难,称赞农民运动是合法的革命事业,为农民革命找到了力量支撑。

(二)凝聚农民革命力量,奠定农民武装基础

农民运动兴起之前,农村长期受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的管制,他们制定的制度和规矩完全是为了服务统治阶级的。随着革命的进行,农民逐渐觉醒,以空前激烈的革命方式,要求改变长期压迫广大农民的旧规矩,制定反映自身利益和需要的新规矩。农民打倒过去由土豪劣绅把持的、如今已经“不作用”的乡政机关——都团,推翻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建立起大量的农会,农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一切权力归农会”。不仅如此,农民还推翻地主武装,成立了自己的武装队——农会梭镖队。这些措施,让原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改往日被残酷剥削压迫的状况,翻身成为主导农村事务的“主心骨”。从前打压农民的土豪劣绅们屈服在农会的威力之下,从前反对农会的人如今设法要求加入农会,农村一改往日的面貌,从“一切由地主说了算”变成“一切由农民说了算”,农民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保证了农民运动的有序进行,为推进农民运动组织化创造了条件,也为改造农村权利框架,推动农村政权合法化,建立农民武装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使党的主张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政治宣传一直是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在农民运动初期,要完成组织农民进农会、领导农民组织搞运动这些工作,必须牢牢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农民自觉以党的政治思想为指导,农民群众的基础才会越来越稳固。而将农民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农民的力量,就相当于为“农村包围城市”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正如毛泽东在《报告》中所描写道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些直白的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无论是老少妇幼,皆被这些口号影响着、感染着,不仅记在了心里,也“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还有一些革命宣传画和演讲,虽形式简陋,但收效甚广,农民们“人人都像是进过政治学校一样”。同时,“自由”“平等”“三民主义”“不平等条约”这些政治名词,也开始时常被老百姓挂在嘴边。尽管应用场合可能并不适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极为生硬,但却体现出党的思想主张已经渗透到农村平民日常,深入到百姓的内心。这种通俗易懂的政治宣传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化,它不同于农民痛恶的“洋学堂”,是一种农民都乐于接受的形式,拉近了農民与共产党的距离,使农民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更高层次地讲,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现实启示

(一)注重调查,明确诉求

党历来注重调查研究,重视调研是党取得各项工作胜利的传家宝。习近平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⑤实践证明,只有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展开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了解人民最真实的状况。只有把握了人民最真实的状况,才能进一步明确他们的实际需求,保证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是有效的,才能适时调整工作思路,防止和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在出现问题时,也能够迅速纠正,从而密切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和群众的感情。

当前,社会变革迅速,信息环境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广大党员干部、高校教师和领导、社会青年群体等等,不同群体的特点不同,教育对策也不能一概而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调查不同的教育对象,分析把握每一群体的具体特征,以便制定符合个体实际情况的教育方案。当前,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政教育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都亟需进行一定程度的革新。在教材上,传统的思政课本更新换代快,需要及时剔除过时的案例,一些理论性和政策性知识也要及时更换为最新说法;在教学上,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伴随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交织在一起,给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牢牢把握互联网这一意识形态主阵地,创新思政工作思路,探索信息时代的网络思政工作新模式。由此看来,以往的工作方法未必能够完全适应当前的形势,仅凭过时的经验进行判断,很容易陷入狭隘经验论。毛泽东曾说,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一样,要长久地坚持下去。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之前,必须将自己置身于现实情境下,摸清教育对象的现实情况,才能制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群众路线是党的“看家本领”,这一原则也应贯穿于党的各项工作当中。毛泽东在《报告》中多次强调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时代不断变迁,这一方法论原则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兼具时代性和感召力,要获得群众的认同,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应只简单地将群众当作教育对象,而是应该认识到,群众才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是高高在上的主讲人,不仅仅是要单纯地将理论知识传递给群众,而是要考虑群众能不能接受,怎样能被群众接受,要让群众切身感到自己从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所收获,而不是让群众感觉思想政治教育是“假大空”的。必须一切以群众的意愿为转移,选择最便于群众接受的方式,虚心听取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汲取群众的智慧,改进工作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变成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共创共建共享的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人人可参与的“接地气”的教育活动,让群众感到有实在的收获,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引导群众改造他们的个人主观世界,进而改造客观世界。

(三)对症下药,精准突破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党一直秉持的优良传统。基于此,毛泽东在《报告》中针对各个农民阶层的特殊性,分析了不同层次农民的特点以及争取他们的方法,提醒大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要做到因事而异,顺势而为。

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日益激烈的意识形态之争以及国内纷杂的舆论环境,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教育對象的思想动态,根据他们不同的思想倾向,选择合适的教育手段。例如,面对价值观存在缺陷的学生群体,教育者要从精神层面进行关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他们建立人生信仰,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因受不良思想的影响而国家意识淡化、政治观念模糊的学生,就要从提升教育对象的信息辨别与判断能力入手,一方面引导他们明辨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自觉抵制非主流意识形态和宗教渗透的侵害,另一方面加强对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历史事实,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正确的政治观念根基。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效果。

结语

《报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文献,其中的科学方法论原则经久不衰,不仅指导了农民运动的有序开展和农民革命运动的顺利进行,也体现出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智慧,对于今后推动思政教育工作顺势而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谨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牢牢把握住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路线,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正确看待矛盾,解决矛盾,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

②[美]布兰特利·沃马克.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1917—1935)[M].霍传岸,刘晨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6:78.

③陈金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历史作用与现实启示[N].光明日报,2017-02-22.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

⑤习近平.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6.

⑥王海,段宝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意蕴[J].保定学院学报,2020,33(02):119.

⑦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9):128.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美]布兰特利·沃马克.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1917—1935)[M].霍传岸,刘晨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6:78.

[3]陈金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历史作用与现实启示[N].光明日报,2017-02-22.

[4]习近平.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6.

[5]王海,段宝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意蕴[J].保定学院学报,2020,33(02):119.

[6]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9):128.

[7]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群众路线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王道”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