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培养的关键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语言,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采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思维活跃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也能够促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当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4-044-03
【本文著录格式】罗国锋.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分析[J].课外语文,2021,20(34):44-46.
引言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和思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思维的外壳是语言,思维的开发、表现、固定都得靠语言,而思维又因立场、角度等的不同,构思假设的不同,会形成新的问题,再推理衍生,进而丰富语言内容。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如果教师可以用好这个工具,将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教师可以用积极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枯燥和乏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如何正确地理解语文,以及如何将语文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分析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基本含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起基础作用的便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常用到的一个辅助方法就是语言教学,要实现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当然,广义的教学语言除了口头语言,还包括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口头语言。口头语言就是教师把自己明白的意思,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还有助于教师掌握课堂节奏。这便是初中语文课堂有效的教学语言。科学地运用教学语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有效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准确且标准地使用教学语言,向学生传达更多更有效的语文知识。
二、初中语文课堂语言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因为有规定的目标和相关内容,所以初中语文课堂语言有效性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一)基本特征之一:启发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启发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否使学生開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如果教师的提问语言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欲,就可以使学生去领悟课文中的背景、作者的感情倾向等更加深入的问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就提高了。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着重去关注这一特点。例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性问题,不要将所有知识轻易和盘托出,学生对作者的事迹感兴趣,教师可以让他们尝试着去读更多、去思考更多,再组织他们讨论,以达到吸引他们兴趣的效果。
(二)基本特征之二:审美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在充分表达示范作用的同时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多种美感,即形象美和情感美。它不能仅仅被当作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将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影响学生审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语言的形象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语速和语气,更要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将自己的情感因素加入其中。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语言才能活起来,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共鸣。除教学语言的这两美外,还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理性美和逻辑美。例如,教学语言可以来自别人的提问,同时指向如何解决问题,也可以反映问题的本质,在完成当前之后,又看到未来,甚至利用其他相关来间接正确认识事物。
(三)基本特征之三:科学性
科学性是初中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之一,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保证用语精准,遣词造句也要得当,符合教学语言的相关标准规范。例如在对某一事件进行相关描述时,首先教师要有明确的观点,其次要准确地运用词汇。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上的学习能力。教师如果用词错误,也会阴差阳错地使学生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说:“请同学们简单沉思一下,就会明白其中的乐趣。”在这句话中,“简单”和“沉思”如果不给语境就是互相冲突的,并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学生就会更加产生困惑。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意义所在
在当下,最为便捷有效的交流工具依然是语言。语言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正是有了语言的诞生,才有了世界上一切的发展。从古至今,中国诞生了许许多多能言善辩的大家,语文教材中就有诸葛亮、孔子、晏子等人物。他们所使用的大都是一些外交语言,教学语言却不同于这些语言,它不仅将交际功能包含其中,也具备一些其他的意义。
(一)教学语言可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韩愈《师说》中就曾明确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具备智慧和情感的,特别是评价性语言,评价学生的行为和语言以及学习方式和习惯是相当有必要的,不能一味地表扬,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这体现了语言在人与人沟通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变得更加智慧,懂得隐藏在文本背后的道理,更加领悟语文的魅力。
(二)积极的教学语言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准确地运用教学语言,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以及课堂上的趣味性。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感染力,在教学重点处提升语调,营造一种密切关注的势头;在教学难点处,要娓娓道来,创设一种认真思考的氛围。
(三)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学习语言
教学语言在语文课堂中有着关键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教学语言会起到示范作用。如果教师的用词不准确或者不规范,学生也会受到教师教学语言的消极影响。所以教师正确使用教学语言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学习用语。
四、对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学语言存在问题的分析
近年来,虽然对初中语文老师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相关部门也十分注重对语文老师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考核,但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仍有部分教师会出现教学语言问题。
(一)教学语言中对话缺失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对一门语言属性的课堂更是如此。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对话依旧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学会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与独立思考问题,教学语言是引导师生对话。例如教师在授课中,不能只与那些注意力集中、理解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而不关注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这就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并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长此以往,学习优秀的学生会更愿意主动学习,但和教师进行互动不够的学生可能会因学习没有获得感而厌学,而造成这种结果就是因为教学语言中对话的缺失。
(二)教学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语言不规范的现象经常发生,例如教师在讲课时语速时快时慢,教学语言不准确,导致学生在听课时感到困难。例如,在讲解《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时,部分教师会经常使用代词,以此来代替文章中的主人公和世外桃源,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一不留神就混淆了两者,从而不理解教师要表达的具体内容;也有部分教师在讲课时低声细语或是吐字不清,学生不明白教师所要讲述的内容,难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还有些教师在讲课时使用一些晦涩词汇,这些词汇不是现阶段的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学生也不明白这些词汇的具体运用。由此可见,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语言中针对性的缺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各类体裁的课文。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采用同样的教学语言,那么无疑会使一些课文失去原本的核心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变换教学语言,针对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教学语言,这才能更加准确组织学习活动,带着学生深入各类文本。例如讲授《沁园春·雪》时,教师要着重表达这首诗词的意境美,即气势恢宏的场景,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该采用奔放的基调,不应用过于温柔的语调去感受这篇诗词。
五、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策略
想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就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教师认知水平,二是提升教师教学业务能力。以下是三种具体的方法:
(一)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语言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认为课堂应是非常严肃的,教师就应该是课堂权威,一言一行都要按固定模式,以至于教学语言不具备时代的特征。这是课堂上教师抓不住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理应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构建新型的教学语言观念。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把幽默风趣的教學语言融入教学中,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神话故事读本《女娲造人》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具有神秘色彩的语言风格去讲述文章。
(二)适当准确地插入引导语
引导语的适当插入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语文教师在讲述《天上的街市》这篇文章时,可以利用《牛郎织女》的故事作为导入语,运用《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来介绍《天上的街市》的别样抒情。教师采用这样具备故事特征的导入语,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用多媒体作为导入来介绍课文,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就可以事先下载几幅有关春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春暖花开的情境,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学习热情,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三)有效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能力
优美的语言不仅可以使学生沉浸其中,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教学语言,可以经常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录制自己的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课堂语言,就会发现无意义词、口头禅等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必须剔除。我们要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技巧,并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能力,锻炼净化、美化自身的教学语言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语言。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的古诗句,可以用演读的口吻,抑扬顿挫、气势雄浑地表达出来。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也要巧妙运用教学语言,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容易接纳并且爱上语文这门语言类学科。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不仅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媒介,也是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必经之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教学语言,也要不断地去加强教学语言的有效性。虽然这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但这可以促使教师教学语言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对自身课堂或者其他教师课堂中所使用的教学语言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并且总结出更好的设计方案,以便在下一次的课堂上可以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勇.目标明确精设导语 语言精炼提高效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考试与评价,2012(9).
[2]姜树华. 教学语言:语文教师不该怠慢的“看家活儿”——兼谈当下语文课堂中教学语言的隐退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2011(10).
[3]唐瑞. 让语文课堂成为“智慧课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多样化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2).
[4]商中,杨士斌.初中语文教师素质要求与培养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作者简介:罗国锋,1981年生,江苏常熟人,本科(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