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合方辨治疑难杂症的临床应用※

2021-01-03 23:23晁利芹
中医药通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温服舌质肝郁

●晁利芹

四逆散出自东汉张机《伤寒论》318 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临床医家多以四逆散治疗肝病,然而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无论是何种疾病,只要存有四逆散证均可采用该方为基础方再进行合方治疗。现介绍四逆散合方辨治疑难杂症的临床体会如下,以飨同道。

1 反复性口腔溃疡案

汤某,女,65岁,2019年5月24日首诊。主诉:口腔溃疡1 月余。现病史:患者于1 个月前开始反复出现口腔溃疡,曾在当地接受治疗(具体不详),效不佳。刻下症:口腔有多处溃疡,色红;心烦,寐差;咽喉不利如有实物阻塞;胃脘部不适,反酸,腹胀;夜间口干,渴欲饮水,喜热饮;大便干,每日一行,偶两日一行;舌质暗红,苔白腻稍黄,有齿痕,脉细弱无力。患者数月前由农村迁居城市,因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自卑心理,故而终日居家且不愿与人交流,经心理测试属于轻度抑郁症。西医诊断: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疮,辨为肝郁痰阻证。治法:疏肝解郁,燥湿化痰。予四逆散、甘草泻心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味,药用:柴胡9 g,枳实12 g,白芍12 g,炙甘草15 g,黄芩15 g,黄连12 g,党参10 g,干姜10 g,厚朴18 g,茯苓15 g,桔梗15,姜半夏12 g,紫苏叶12 g,淡竹叶15 g,栀子12 g,知母15 g。6剂,水煎,日1剂,早、晚各温服200 mL。

药后诸症皆消。1个月后随访,诸症未再复发。

按口腔溃疡隶属于中医的“口疮”“口糜”等范畴。本案患者属于情志不遂引起肝气郁滞,久则郁而化火,火热上炎于口,故见口腔溃疡,色红;肝火扰心,故见心烦、寐差;气机运行失常,不能行津,聚而成痰,痰气结于咽喉,故见咽喉不利如有实物阻塞;热伤阴津,故见夜间口干、大便干;肝郁乘脾,脾气亏虚,运化失常,故见胃脘部不适、反酸、腹胀;痰为阴邪,内有寒痰,需以温化,故而喜热饮,苔白腻、有齿痕为其佐证;舌苔稍黄为热之象。

方中四逆散疏肝柔肝,理气解郁治本;甘草泻心汤清热燥湿,补中消痞;半夏厚朴汤顺气散结,降浊消痰,正如《伤寒杂病论》中“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所论;淡竹叶、栀子、知母清热除烦。诸药寒热并调,共奏疏肝解郁,燥湿化痰之功。

2 心动过缓案

郑某,男,45 岁,2019 年5 月3 日首诊。主诉:心悸6年余,出现皮下结节2年余。现病史:患者于6年前因外感引发急性心肌炎,虽经及时抢救脱离危险,但遗留下心悸症状,心电图提示“心律过缓(每分钟心率约30~40次)、窦性心率不齐”,医生多次建议其安装起搏器,但患者拒绝手术,一直保守治疗维持。2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少腹部皮下结节,未予重视,皮下结节逐渐增大。刻下症:心悸,少腹部多处皮下结节,如鸡蛋大小,质地硬,表面光滑,可移动,无压痛,舌质暗红,苔少,有裂纹,脉结。西医诊断:(1)心动过缓;(2)脂肪瘤。中医诊断:心悸,辨为肝郁血瘀,气血两亏证。治法:活血化瘀消癥,理气养血。予四逆散、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味,药用:柴胡9 g,枳实12 g,白芍12 g,桂枝15 g,白芥子15 g,五味子15 g,茯苓15 g,丹皮15 g,赤芍15 g,麦冬12 g,炙甘草15 g,黄芪25 g,当归20 g,三棱12 g,莪术12 g,水蛭6 g。6剂,水煎,日1剂,早、晚各温服200 mL。

2019 年5 月10 日二诊:心悸减轻,就诊时心率47次∕min,皮下结节变小,如花生粒大小,质地由硬变软,舌红,有齿痕,裂纹,脉缓。继服上方6剂。

之后,患者仍不时服用该方,以期巩固疗效。1年后,其妻前来就诊时反馈该患者心率基本维持在50次∕min左右,脂肪瘤已消失。

按患者因心率不齐及心率迟缓深感苦恼,日积月累影响肝之条达,气机不畅,气血津液运行不利,渐致痰瘀阻络,由于肝经“循少腹”,肝郁血瘀故见少腹皮下结节;又因久病多虚,则气血不足,加重心悸。

方中四逆散加五味子,柔肝疏肝,畅达气机治本;桂枝茯苓丸加白芥子、三棱、莪术、水蛭活血化瘀,消癥攻坚治标;当归补血汤补益气血。值得一提的是,脂肪瘤属于中医“癥瘕”范畴,《伤寒杂病论》中记载:“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藏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有是证即可用是方,故而男子有癥瘕也可以用此方治疗。

3 慢性支气管炎案

王某,女,25 岁,2018 年11 月10 日首诊。主诉:反复咳嗽5 年余。现病史:患者平素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5 年前开始出现反复性、迁延性咳嗽,曾接受过各种方法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不佳,以致咳嗽常年不愈。刻下症:咳嗽,喉中有水鸡声,遇寒或情志不遂时加重,纳差,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咳嗽,辨为肝郁湿阻证。治法:疏肝理气,宣肺化饮。予四逆散合射干麻黄汤加味,药用:柴胡9 g,枳实12 g,白芍12 g,射干12 g,细辛9 g,炙甘草10 g,炙麻黄9 g,紫菀15 g,款冬花15 g,清半夏12 g,五味子12 g,香薷12 g,藿香12 g,大枣4个,陈皮12 g,生姜3片。6剂,水煎,日1剂,早、晚各温服200 mL。

2018 年11 月17 日二诊:咳嗽程度减轻,次数减少,咽喉部不适,如有物梗阻,舌红苔白,脉弱。予上方加半夏厚朴汤,6剂。

药后诸症皆消。随访1年,病情未复发。

按患者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情志不遂使气机运行失畅,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出现咳嗽、喉中如有水鸡声;气机不利,不能行津,津液敷布失常,停积为痰饮,结于咽喉,故见咽喉部不适;痰湿滞脾则纳差;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为肝郁湿阻之象。

方中四逆散畅达气机,恢复肺的宣发肃降之功;《伤寒杂病论》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用射干麻黄汤温肺下气,化饮祛痰;半夏厚朴汤消痰散结,顺气降浊;香薷、藿香芳香醒脾。诸药配伍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

4 糖尿病案

赵某,男,56岁,2019年7月12日首诊。主诉:血糖升高半年余。现病史:患者因工作调动而长期郁闷不舒,半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采用中西医治疗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刻下症:口干,胃脘部痞胀,寐差,舌红苔黄腻,脉滑。西医诊断: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辨为肝郁湿热证。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利湿。予四逆散、酸枣仁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味,药用:柴胡9 g,枳实12 g,白芍12 g,炙甘草10 g,知母12 g,炒枣仁30 g,川芎15 g,茯苓15 g,黄连15 g,姜半夏9 g,黄芩9 g,党参12 g,干姜9 g,生姜3 片,大枣4个,焦三仙各30 g,鬼箭羽15 g,甘草6 g,厚朴18 g。6剂,水煎,日1剂,早、晚各温服200 mL。

2019 年7 月19 日二诊:血糖已经控制在理想状态,口干、胃脘部痞胀减轻,睡眠质量改善,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滑。予上方去厚朴、半夏泻心汤(除黄连外)。6剂。

药后患者诸症皆消。随访3个月,病情未复发。

按患者因工作职位不称心,情志失畅致使气机升降出入职能失司,气血津液运行受阻,出现口干、痞满;肝郁化火,扰动心神,出现寐差;气血津液停滞,化为痰瘀,久而化火,舌象脉象提示体内有郁、瘀、痰及湿热。

方中四逆散疏肝解郁;酸枣仁汤补益肝血,清热安眠;半夏泻心汤祛湿消痞,和中泄热;厚朴、焦三仙下气消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鬼箭羽具有降糖功效[1]。

5 不孕症案

汪某,女,36岁,2018年10月5日首诊。主诉:未避孕未孕3 年余。现病史:患者于3 年前因投资失利破产而心情不佳,随后出现胆怯,伴胸闷,乏力,未采取避孕措施一直未孕,经中西医治疗(具体不详)均未见效。刻下症:胸闷,乏力,胆怯,舌质暗红,苔白厚,脉虚弱无力。西医诊断:不孕症。中医诊断:无子,辨为肝郁湿阻,气血两虚证。治法:疏肝解郁,化痰祛湿,佐以补益气血。予四逆散、栝楼薤白半夏汤、桔梗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药用:全栝楼30 g,柴胡9 g,枳实12 g,白芍12 g,薤白15 g,桂枝12 g,厚朴10 g,桔梗30 g,黄芪30 g,当归25 g,炙甘草10 g,姜半夏12 g。6剂,水煎,日1,剂,早、晚各温服200 mL。

2018 年10 月12 日二诊:胸闷、乏力减轻,舌质暗红,苔白,脉虚弱无力。效不更方,继服6剂。

患者继续服用该方调理9个月后怀孕,足月生产一女,胆怯症状亦消失。

按患者因事业受阻,情志抑郁,影响气机正常地升降出入,进而影响脾胃升清降浊及运化水湿的功能,则痰湿瘀滞,气血不足,故出现胸闷、乏力;“女子以血为用”,气血不足,无以充养,则任、督、冲三脉经气干涸,无力系养胞胎,故不孕;舌脉有气血虚夹痰瘀之象。

方中四逆散疏肝解郁,畅达气机为治疗根本;栝楼薤白半夏汤振奋阳气,逐瘀化痰;桔梗汤载药上行,化痰利咽;当归补血汤补益气血,系养胞胎。以上诸药配伍起到了预期治疗目的。

6 肠易激综合征案

王某,男,38 岁,2017 年2 月6 日首诊。主诉:少腹疼痛17年余,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于17年前外出就学,因不适应其地的寒冷气候,出现腹部疼痛不适反复发作,多次接受中西医治疗(具体不详),病情均未改善,返乡后仍如常发作。刻下症:时时少腹部疼痛,畏寒,倦怠乏力,二便正常,舌体胖大有齿痕,地图舌,苔白厚,脉弦细。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少腹痛,辨为肝郁血虚,脾胃阳虚证。治法:疏肝养血,补中温阳。予四逆散、附子理中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药用:柴胡9 g,白芍15 g,干姜10 g,白术15 g,茯苓15 g,党参10 g,红藤12 g,木香12 g,炙甘草10 g,炒枳实15 g,元胡12 g,黄芪15 g,附子10 g(先煎),当归10 g。6 剂,水煎,日1 剂,早、晚各温服200 mL。

2017年2月13日二诊:电话告知其少腹部已无疼痛,畏寒、乏力改善,精神状态转好,舌质稍淡,苔薄白,因无法面诊故未诊脉。予上方去木香、元胡、黄芪、当归,6剂。

2 年后,偶遇此患者,得知其少腹部疼痛未再发作。

按患者因气候环境的改变,遭受阴寒之邪侵害,寒凝肝经,不通则痛,《灵枢》记载“足厥阴肝经……至小腹,夹胃旁边……”,此段循行路线正是患者疼痛的部位;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见倦怠乏力、畏寒;寒主凝滞,故易出现气血阻滞,舌象和脉象与病因病机相符合。

方中四逆散舒肝调气,通经止痛;附子理中丸可温补先、后天阳气;当归补血汤能补益气血;木香、元胡增强理气止痛之效;“久而入络,久而成瘀”,加红藤直入肝经、大肠经,具有活血通络,散瘀败毒之功。全方配伍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

7 小结

临床中,四逆散的运用范围广泛,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再进行合方不仅仅可以治疗以上所列疾病,还可以治疗高血压、胃食管反流、急性胃炎、胆石症、急性乳腺炎、痤疮、更年期综合征、肝血管瘤、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多发性肝囊肿、肝纤维化、肝癌复发、酒精性肝损伤、脂肪肝等疾病[2-4],但前提是其所治疾病须具有四逆散证的病机。

猜你喜欢
温服舌质肝郁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汤药温服不刺激肠胃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