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生从痰论治胃痛验案举隅※

2021-01-03 23:23孟庆松杨晓妮程广清指导李长生
中医药通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苏叶胃脘长生

●孟庆松 杨晓妮 程广清 指导:李长生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1]。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上消化道疾病所致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2]。

李长生教授乃主任医师,2017 年山东省名老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临证四十余载,中医功底深厚,诊治经验丰富,尤善于治疗脾胃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李长生教授从痰论治胃痛,收效显著,现选取典型验案三则,以飨同道,旨在为胃痛的辨治提供新思路。

1 典型验案

1.1 痰湿阻胃案刘某,男,45 岁,2020 年5 月15 日初诊。主诉:阵发性胃脘胀痛不适3 月余,加重1 周。患者诉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胀痛不适,自服“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效可。近1周自觉胃脘胀痛较前加重,影响工作和睡眠,遂就诊。刻下见:胃脘部胀痛不适,呈阵发性,每次持续约30 min,平均每日发作4~6次,伴恶心欲呕,晨起有痰,身体沉重乏力,纳少,寐可,大便黏腻不成形,日2~3 次,小便可。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略厚,脉滑。胃镜(2020年5月15日于本院)示:(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HP(-)。西医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辨为痰湿阻胃证。治法:燥湿健脾,和胃降逆。予平陈汤加减,药用:苍术15 g,厚朴10 g,陈皮10 g,茯苓30 g,清半夏9 g,炒谷、麦芽各20 g,神曲20 g,藿香12 g,白豆蔻9 g,砂仁6 g,苏叶10 g,鸡内金20 g。7 剂,水煎服,日1剂。

2020年5月22日二诊:胃脘胀痛、恶心欲呕、晨起有痰、乏力减轻,大便成形但仍黏腻。予上方去砂仁,7剂。

药后诸症皆消,大便正常,嘱患者继服7剂调理,平素注意饮食习惯,勿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1个月后电话随诊,患者诉上述情况未再发作。

按该患者就诊时诉平时喜食肥甘厚腻之品,且常久坐而疏于运动,日久酿生痰湿,伤脾碍胃,运化失职,进而出现胃痛、纳少;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见恶心欲呕;湿邪重浊黏腻,则见身体沉重乏力、大便黏腻不成形;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略厚,脉滑俱为痰湿犯胃之佐证。《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湿淫所胜……民病饮积心痛。”[3]最早提出痰湿所致胃痛之证。《医学正传·胃脘痛》言:“致病之由,多有纵恣口腹……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4]李长生教授认为此类证型的胃痛多由饮食伤胃所致,治以平陈汤加减。平陈汤出自《症因脉治·卷二》,以平胃散和二陈汤为基础组成,具有燥湿行气、健脾和胃之功[5]。方中苍术芳香性燥,燥湿健脾;茯苓功专益心补脾,渗利水湿,与苍术相伍,健脾渗利,燥湿相和,使中州复常;厚朴、陈皮、苏叶疏利气机;半夏、藿香降逆和胃止呕;白豆蔻、砂仁化湿行气、止呕止泻;甘草益气实脾,又可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神曲运脾、健胃、消食,通过消化水谷,重在减轻脾胃负担,使脾胃逐步恢复运化功能。全方标本同治,故能取效于临床。

1.2 痰热中阻案魏某,男,51 岁,2020 年4 月17 日初诊。主诉:胃中灼热疼痛伴反酸2 月余,加重3 天。患者诉平素嗜食辛辣之品且饮酒较多,2 个月前开始出现胃中灼热疼痛,并时有反酸,近3 天来自觉较前加重,难以忍受,遂来就诊。现症见:胃中灼热疼痛,饮凉觉舒,伴反酸,渴而不多饮,口干口苦,牙痛,纳呆泛呕,寐差,大便不畅,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胃镜(2020 年4 月17 日于本院)示:(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2)HP(+)。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辨为痰热中阻证。治法:清化痰热,理气和胃。予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减,药用:清半夏9 g,茯苓20 g,枳实10 g,竹茹12 g,黄连9 g,吴茱萸2 g,煅瓦楞30 g,蒲公英30 g,蛇莓15 g,败酱草20 g,蛇六谷15 g,苍术10 g,厚朴10 g,苏叶10 g,白芷10 g,炙甘草6 g。7剂,水煎服,日1剂。

2020年4月24日二诊:胃中灼热疼痛、纳呆泛呕、寐差减轻,反酸、牙痛愈,舌淡红,苔黄,脉弦滑。予上方去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加炒谷、麦芽各20 g,7剂。

2020年5月1日三诊:胃中灼热疼痛、纳呆症消,仍时作泛呕,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予上方去竹茹,改为厚朴15 g、清半夏12 g、苏叶15 g,7剂。

药后泛呕症消,嘱患者再服7剂。1个月后随访,诸症未再发作,嘱患者清淡饮食,以防复发。

按张景岳于《景岳全书》云:“恣意饮酒、生冷、肥甘……耗损胃气。”[6]《寿世保元》亦有“纵恣口腹,喜好辛辣……故胃痛”[7]之说。该患者平素嗜食辛辣炙煿之品且饮酒较多,久之刺激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司,聚湿生痰,痰湿内蕴,蕴而化热,痰热郁于脾胃,气机升降失职,故见胃中灼热疼痛、纳呆;热蒸胆汁上溢,逆行入胃,上泛于口则见口苦之象;胃腑失于通降,胃气上逆,则见恶心欲呕、反酸;脾胃运化失职,津液无以上承,故见口干、渴不多饮;“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入上齿中”,湿热循经上扰,故见牙痛;湿热下注大肠,大肠传导失司,故见大便不畅;痰热扰心则见失眠。对于痰热中阻所致胃痛者,李长生教授临床多以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温胆汤最早见于《外台秘要》,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功专清肝泻火、开痞散结,主治肝火犯胃证[8-9]。李长生教授熟读经典,博古通今,经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临证凡病因以痰热内蕴所致者,皆可应用温胆汤治疗而获奇效,且李长生教授认为左金丸作用病位不在肝而在胃,正如《谦斋医学讲稿》中所言“方中黄连入心,吴茱萸入肝……肝火证很少用温药反佐……主要作用应在于胃。黄连本能苦降和胃,吴茱萸亦散胃气郁结”[10],即临床倘若见反酸兼有痰湿之象者皆可施于组方之中而功效倍增。方中清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燥湿化痰、理气止痛;枳实理气化痰以复胃腑通降之性;竹茹可清化痰热,与半夏共用以增止呕之效;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制酸止痛,辛开苦泻,助泻胃中湿热;加入苍术、厚朴、白芷、苏叶可使燥湿行气之力更强;蒲公英、败酱草可清胃中郁热,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二药具有消炎、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之功效[11-12];蛇莓、蛇六谷[13-14]为李长生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之经验对药,无论寒热虚实皆可用之,用量10~15g,对于阻止胃癌前病变进展以及促进向愈具有较好疗效。

1.3 气虚痰阻案李某,女,66 岁,2020 年5 月15 日初诊。主诉:胃脘胀痛反复发作1月余,加重3天。患者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痛不适,按摩胃脘部觉舒,但近1 个月以来仍反复发作。3 天前因食用牛肉后自觉胃脘部胀痛较前加重,遂来就诊。刻下见:胃脘胀痛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每次约持续2 h,矢气、嗳气觉舒,伴食多即胃胀,寐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胃镜(2020 年5 月15 日于本院)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西医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辨为气虚痰阻证。治法:益气化痰,理气止痛。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30 g,茯苓30 g,炒白术20 g,炙甘草6 g,清半夏9 g,陈皮9 g,木香6 g,砂仁6 g,苏叶10 g,白芷12 g,炒谷、麦芽各20 g,花椒2 g,厚朴10 g,鸡内金15 g。7剂,水煎服,日1剂。

2020年5月22日二诊:胃脘胀未减轻,痛减轻,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予上方去陈皮,加佛手10 g、柴胡10 g、枳实10 g、白芍15 g,改厚朴为12 g。7剂。

2020 年5 月29 日三诊:胃脘胀痛皆消,多食会有轻微胃胀,舌质淡,苔薄白。处方:党参20 g,炒白术20 g,茯苓20 g,炙甘草6 g,苏叶10 g,炒谷、麦芽各20 g,白芷10 g,鸡内金10 g,焦神曲10 g。14剂。

药后诸症皆消。3个月后随诊,诸症未再复发。

按该患者为老年女性,且就诊时身体瘦弱,年老体虚,脾胃运化功能失司,水谷日久不化,聚湿生痰,痰阻气滞,不通则痛,遂而病发。《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胃病源流》言:“胃痛,邪干胃脘痛也。胃禀冲和之气,多气多血,壮者邪不能干,虚则着而为病。”[15]因此,李长生教授认为脾胃虚弱乃胃痛的一个重要病因,而临床发病往往病机复杂,该患者乃脾胃虚弱为本,痰阻气滞为标,因此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香砂六君子汤出自《古今名医方论》,具有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之效,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16]。“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为病”,李长生教授认为气的正常运行是保证机体不发病的根本,而脾胃之气的充足才能保证后天之气的充盈,因此倘若脾胃之气一有不足,则“生痰”“气滞”等诸症遂起。香砂六君子汤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四君子乃气分之总方也”,方中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可益气健脾、调和五脏,陈皮利肺金之逆气,半夏疏脾土之湿气,木香行三焦之滞气,砂仁通脾肾之元气,四君得四辅则健脾益气之效尤甚,四辅奉四君则利上培下之力倍增;痰为阴邪、非阳不运,故加入白芷、花椒以取“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温化痰邪;厚朴行气止痛;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健胃消食、减轻脾胃负担。诸药共用,标本兼顾,补泻同施,效如桴鼓。

2 讨论

“胃脘痛”一词首见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胃病者……胃脘当心而痛”[17]。各代医家对于胃痛的病因病机各有所述,但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以脾胃虚弱(气虚、阴虚、阳虚)为主,即“不荣则痛”;实者则可归纳为“气阻”,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等病理因素皆可阻碍脾胃之气的正常运行,即“不通则痛”,亦有虚实兼杂合而致病者。

痰乃津液不归正化,停聚于某处而形成的病理产物[18]。李长生教授认为临床中胃痛患者属痰邪所致者较多。朱丹溪于《脉因证治·心腹痛》言“病久亦有……或有食积痰饮,或气与食相结不散,停结胃口而痛”,指出了痰邪导致胃脘痛的病理机制[19]。明·虞抟在《医学正传·胃脘痛》中云“未有不由于痰涎食积郁于中”,进一步肯定了痰邪为胃痛的致病因素[4]。徐灵胎先生曾于《医学源流论》中提出“病随国运论”一说,意为随着社会的变迁,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疗也发生相应的变化[20]。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且迫于工作压力而疏于体育锻炼,极易酿湿生痰。痰为阴邪,性重浊黏腻,日久阻滞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气机不畅,其痛则发。痰邪的产生当以脾胃气虚、运化失职为本,日久亦可有寒热之转化,因此应以健脾祛痰为要,疏理脾胃气机,兼有脾胃气虚者则补气健脾,郁而化热者佐以清化痰热,寒痰凝滞者辅以温化寒痰。李长生教授言,痰邪所致胃痛者多以胀痛为主,常兼见恶心、呕吐、纳呆、胃脘痞塞等症,同时强调在胃痛的诊治中要时时注意顾护脾胃,因此李长生教授常于处方中酌加芳香之品,如白芷、苏叶、藿香等,意在芳香行气、醒脾开胃,振奋脾胃之升降之性。

3 小结

胃痛乃临床常见病,李长生教授认为“脾胃不和,百病由生”,故临床当中应当足够重视胃痛的治疗,同时痰邪所致胃痛者,病程多迁延难愈,倘若失治误治,极易酿生它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应及早治疗,辨证施治,恪守病机,灵活选方,方能取效于临床。

猜你喜欢
苏叶胃脘长生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手工制作之长生花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瘟火蛇
瘟火蛇
如何才能做到回归课本
最高法未核准集资诈骗犯苏叶女死刑
感冒了,来杯苏叶水
十长生王国安:开启韩后大牌时代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