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土壤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效果

2021-01-03 17:32宋金凤刘志理吴韶平崔晓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土壤学本科课程林业大学

宋金凤 刘志理 桑 英 吴韶平 崔晓阳*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自2015年我国颁布实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就成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重要发展战略[1]。东北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而林学是“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作为林学学科的重要支撑专业之一,森林保护专业是我校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老牌专业之一。《土壤学》是我校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对培养森保专业复合型人才起重要作用。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和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团队根据《东北林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响应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号召,2018-2019-1学期,在超星“学习中心”对此课程进行了在线开放平台建设,并顺利通过学校验收,成为校级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在线平台后续近4年的使用过程中,该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均表现出一定的特色和成效,取得了很好的在线平台应用效果和学生反馈效果。特别是在2020-2021-2学期,本课程还获批2021年度东北林业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立项。根据《东北林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课程团队进一步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工作。本文以《土壤学》课程4年来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和使用效果为基础,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探讨了本课程的具体信息、建设理念和模式、建设目标、具体建设实施方案和建设效果,以期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课程基本信息

《土壤学》课程是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大二下学期开设。课程总学时为32,理论和实验各24和8学时,1.5学分。课程以地学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等作为学习基础,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矿物岩石、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土壤形成与土壤剖面、土壤物质组成、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分类与分布,以及东北地区主要土壤资源等几部分。

2 课程的建设理念与培养要求

线上教学是以网络为载体,依靠各类网络平台,以录播或直播等方式授课[2]。这种教学模式优势明显,如授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能最大程度保证教学进度;学习方式更便捷灵活、具有特有的信息管理和双向互动功能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指基于专属在线课程(SPOC)、慕课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改造校内课程,教学时间的20%-50%安排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结合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打造课堂教学与在线课程相融合的混合式课程。在《土壤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和建设过程中,更突出了线上部分的教学要求和特色,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对于混合式教学改革中的学时设置,线上教学12学时,全部为理论内容,占理论部分总学时的50%;线下教学20学时,包括12学时理论内容和8学时实验。

3 课程的建设目标

在《土壤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办学定位相符合,且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特别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知识目标培养方面,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土壤学的基本内容,理解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具体讲:掌握地质学基本理论、土壤的形成发育、土壤物质组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土壤学发展动态;掌握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原理,掌握土壤肥力因素与林木营养诊断的理论与方法;熟悉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方法,掌握土壤类型识别特征-诊断层识别方法等;熟悉我国土壤分布规律及分类特征,熟悉我国东北林区主要土壤资源,具备识别东北地区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的技能,并培养学生能够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林业生产中的土壤学问题。此外,还掌握土壤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能准确测定土壤吸湿水、pH值、速效磷含量等。

在能力目标方面,使学生能用学到的土壤学知识解决林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用学到的有关前沿知识和外延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学生具备借助工具书或软件自学《土壤学》等相关领域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土壤学基础实验的原理和步骤,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土壤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团队合作能力,初步具有承担一般野外森林土壤调查任务的组织能力,并能用所学的土壤学知识和原理解释一些土壤实验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土壤学问题,提升学生对土壤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在素质目标培养方面,使学生具有土壤学专业人员的职业情怀,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开阔的土壤学视野,能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各类土壤学相关问题,具有正确的认知观、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心;能以身作则,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课程的建设实施

《土壤学》课程教学的开展突出和强调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在课程线上和线下教学与实施过程中,课程团队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先进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注重赋予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和主动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积极根据学生的接受特点和个人情况,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努力实现师生、生生多维互动;每次课程结束前,及时分析并总结共性问题,在增强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资源共享、促进知识生成,并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在已有课程内容,包括地学基础、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土壤剖面、土壤物质组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分类和分布,以及东北林区主要土壤资源等基础上,注重依据学科发展前沿与社会发展需求等动态更新土壤学教学内容和知识框架体系,以更好地契合《土壤学》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选用教材符合学校和教育部规定,强调教学资源的丰富多样,充分展现教学资源的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土壤学》团队教师备课时要求明确,除对学生学习进行严格管理之外,还注重课程管理、教学和学习效果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测量性。针对课程目标、内容和组织等,《土壤学》教学团队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发展,还重视被评者,即学生全员主动参与教学与学习效果评价的全过程,重视对学生自主思考,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实验设计、实施、完成与总结,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发展潜能和科学思维的全面发展,进而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土壤学优秀人才[3]。特别是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元优势,强调评价主体与客体间的相互建构,把现行的结论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注重学生整体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主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4]。

5 课程的建设效果

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网络大背景下,《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近4年来,课程建设及教学进展顺利,学生反馈很好,连续几年学生测评优秀且认可度高,如最近一学期学生测评成绩92.22,在林学院112名教师中排名第12。特别是在线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了很好的开放性教学资料与参考资源,极大促进了《土壤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

猜你喜欢
土壤学本科课程林业大学
学院四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土壤学报》2019年度优秀研究论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土壤学报》2016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2016年环境土壤学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