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研究

2021-01-03 17:32郭丽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产教课程思政应用型

郭丽银 段 东

(柳州工学院 广西·柳州 545616)

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符合现代社会的用人需求,同时在教育体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在产教融合的形势下,应用型高校需要全面建立“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全力促进校企共同育人模式,为我国企业培养综合型技术人才,不断推进思政与专业课程、行业与专业课的有效结合,实现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

1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挑战

我国在颁布的相关文件中指出,今后应用型高校教育模式由政府办学逐渐转变为由政府管理、通过社会多元办的模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也逐渐由高校单独教育转变为校企联合育人的教育理念。产教融合作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特色以及主要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融合、社会服务融合、文化育人融合以及人才供需融合是其基础目标。积极落实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与职业素养,但同时这样的教模式也给现阶段的课程思政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校外实训给“课程思政”带来时空覆盖挑战

应用型高校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教学内容侧重于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在校企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增强实践教学以及岗位实训活动,思政课程没有专业课程技术性和实操性强,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会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程没有正确的认识。在落实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会增加学生校外实训的活动,思政课程可以贯彻的范围就会从以前的校园增加到校园+教育企业,思政教师除了在专业上教育学生,还需要在企业中开展实践教育,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由于实践工作过多致使学生出现厌烦的心理,思政课程也将面临教育范围拓展以及课时增加而致使教学质量下降的挑战。

1.2 开放教学课程给“课程思政”形式设计带来挑战

在产教融合的形势下,所有专业的教育体系会逐渐开放,要想顺应社会与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教学的实用性以及针对性,应用型高校在落实校企共同育人的教育模式后,会进一步增加课程和教材的开设以及使用,这样的情况会给思政课程带来素材选择、内容设置以及开展模式上的困难。思政课程在面对不同专业的时候相关的企业也不一样,这就必须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素材上也不一样,不仅要考虑到企业的差异性,还要考虑到各企业文化的不同。比如,各专业的实践活动与企业实训的模式有所不同,像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实训的时候可能会在不同的小组,食品专业的学生在实训的时候也可能会在同一工厂但不同的生产线中,专业不同会使实训的方式也不一样,这也给“课程思政”形式带来全新的挑战。

1.3 校企协同育人给建设思政师资队伍带来挑战

应用型高校在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是真正提高思政课程水平的重要力量。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实现了多元主体协同的教育模式,比如大部分应用型高校构建了校企联合的教育模式,落实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职业人才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就是教师互聘以及人才共享,企业中突出的人才被聘请到学校中直接教授学生。这些企业人才自身的思政素质参差不齐,就算有些人才是国有企业党员,但还是缺乏思政素养以及理论实践经验,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有效结合,给专业课的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对于企业人才更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活动[1]。另外,根据企业中优秀人才参与教育教学,学校也必须要避免在产教融合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意识形态的教育风险。

2 “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在教师

要想顺利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高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注重对教师思政教育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但要具备极高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还需要深刻的掌握思政教育技巧和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落实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倘若教师缺乏思政意识,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不高,教育意识以及技巧不足,无法精准的掌握思政教育的关键,这样不但不可以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作用,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以及职业素养,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实。

2.1 教师需要强化育人意识

从人文社科类的角度来讲,其教材本身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念进行编写的,因此人文社科类学科是引导学生顺利的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在实际开展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本中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理念、立场以及方式,同时找到教学中有关党的政治思想、思政主张和专业课程的切入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思政教学活动。

例如,在开展文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探究教材中体现的时代特点,使学生掌握政治是经济基础的重要体现,文化是经济以及政治的变现等观点。

从理工类角度来讲,专业课大部分都是要求学生掌握与运用对事物的认知以及自然规律的运行,表面上与思政教育没有什么联系。所以,理工科专业的教师通常都是过于重视专业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要求学生只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就可以。这样的教育模式只是表现了理工课程的工具性,没有实现对其思政教育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甚至通过自己学习的知识做一些违背道德的事。

因此,理工科教师必须要注重引导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帮助他们认识世界的客观性、条件性等观点,促使学生形成社会道德、家国情怀以及人文关怀,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例如在学习我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社会与当前经济提升、科技进步的社会对比,带动他们的爱国之情,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德,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人格。

2.2 教师需要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在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观点是其理论基础。在应用型高校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师主体是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通识课、专业课教师,因此必须要注重提升这类教师的思政理论知识。应用型高校的领导可以经常组织各种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马克思理论知识学习活动,建立合理的培训规划,同时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深度并与实践相融合,将党政方针和热点实践融合,将思政理论和专业课程融合。

与此同时,还需要鼓励教师在课外时间多开展思政相关的实践探究,组织他们到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地点感受思政教育,使他们可以更加真切的体验革命先辈的伟大事迹,接受革命事迹的熏陶,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使教师们从心底热爱自己的国家,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感染学生,实现师生共同成长[2]。

3 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途径

3.1 更新教学方法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课程思政”有显著的理论特征,倘若仅仅是利用过去的教学模式会导致逐渐消耗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学习,从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课程思政”的内容本身就比较单一枯燥,倘若依旧运用过去的教育模式,要想落实“课程思政”的建设将会非常困难,对学生良好思政素养的形成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产教融合的形势下,应用型高校在建设“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及时革新教育模式,落实差异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3]。

第一可以通过新型的课堂教育模式。在产教融合的形势下,教师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教育状况,通过全新、合理、有效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校企联合育人的模式,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深刻的掌握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差别,使学生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进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政素养。

第二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在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的时候,其中包括很多的理论知识,这些内容比较固定枯燥,如果只是通过课堂引导的方法不容易实现教育目的,所以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多媒体等形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师可以将平时教学的课件上传到网络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能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学生实时互动,充分掌握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学习情况。

3.2 课程设置

在创设教育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加强思政的育人理念,科学的创设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育模式等。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素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极高的责任意识以及集体精神,使学生的专业技术与综合素养能够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全新的思政教材,与智慧职教和资源库等资源有效结合,加入思政相关的热点事件、图片视频。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通过情景教学、案例引导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实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果[4]。

例如,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引导他们逐渐形成集体意识,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意识;利用仿真化工业的情景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岗位职责的意识;利用风险相关的事件引导学生形成辨别并预防风险的能力。

3.3 融入爱国情怀,传承诚信精神

在实际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其中融入爱国精神。例如,让学生在课后时间了解货币的产生,在正式上课的时候给学生讲解货币从古至今的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运用历史事件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在心底为自己的国家骄傲,形成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自己上网观看我国五套人民币的信息,掌握我国货币制度的变化和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存放货币的博物馆,并给他们讲解货币制度发展等相关内容,使他们可以深刻了解我国货币文化以及经济发展,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精神[5]。例如,可以给学生播放“乔家大院”的晋商文化,给他们讲解晋商以诚信为本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要学会诚信。还可以给学生讲解巴林银行在新加坡建立分行以及汕头经商的事件,提升他们对诚信精神的认知。给他们讲解有关个人征信的例子,使学生明白信用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信用,以此弘扬诚信精神。

4 结束语

产教融合的教育方式是现阶段最符合企业变化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好的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产教融合的形势下,对应用型高校的“课程思政”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应用型高校在建设“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重视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效结合,不断革新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优化教学理念。在产教融合的形势下建立教育目标,教师要在“思政课程”中重新构建教育模式、革新教学内容、优化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产教课程思政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