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隐性德育创新路径研究

2021-01-03 17:32陈园园刘京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隐性党史

陈园园 杨 静 刘京平

(首钢技师学院 北京 100144)

0 引言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隐性德育是学校利用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直接体验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三观、情感、行为等[1]。它与直接的、有目标的、计划性强的显性德育存在根本的差异,强调学生的德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2]。主体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教师、校园管理者和基层工作人员,各主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涵盖利与弊的校园文化、学风氛围等,同时这些主体也受校园文化和地域传统的影响。

在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提升,通过展览策划与讲解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同时,提升文化赏析和艺术审美,并进一步升华为家国情怀。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精神激励至关重要,尤其是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党史教育到主动学习党史,汲取党史中传递的信仰、信念和信心的力量。本文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策划参与《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展览—学党史、悟思想、知使命》为案例,说明专业教学和校园活动中融入隐性德育的必要性和创新性,探讨职业院校隐性德育的创新路径。

1 活动概述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旅游管理专业隐性德育课程设置将《主题旅游产品设计与实施》课程与晚自习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以《奋进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百年党史主题旅游产品设计与实施教学。

从学生培养和管理上,带动学生深入了解党史,挖掘党史文化内涵,提高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提升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从教学上,深度结合党史能量、融入德育内容,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师德育教育能力,创建高素质的德育和专业教育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从学院管理上,营造学院良好的德育氛围,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方式方法,将专业学习与晚自习活动相结合,积极打造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能力,学以致用。

2 影响与价值讨论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参加系列活动,延续性地学习相关内容,从书籍、电影、展览等场景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避免了单一直接由教师输送知识,在各种环境中通过自主思考、自主练习积累文化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兴趣能够产生情感激励作用,潜移默化中推动学生对专业相关的文化进行探索,在思想上产生过共鸣,在行为上付诸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通过不断的讲解练习,体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所折射出的光芒,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使命,比如在讲到抗日战争时,学生从对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讲解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心和牺牲,在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板块时,学生为作为“党史宣传人”赶到自豪和骄傲,使命感油然而生。

2.2 提高学生自我认知

通过专业的训练,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展览讲解和对外接待服务中,不断提高对自己专业水平的认知。参观展览的师生在结束后会根据学生的讲解情况利用问卷星平台,从流利性、得体性和情感表现方面对每位讲解员进行打分评价,学生根据参观者的评价情况,明确自身的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

2.3 培育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分组,组内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收集资料、主题内容编写、展板制作、讲解等方面展开小组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分配学习任务、讨论、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比如再展览讲解时,将学生分为A、B两组,组内讲解员之间相互联系合作,切磋讲解词,形成系统性的衔接,保证讲解的完整性;同时,A、B两组中讲解同内容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探讨,逐渐完善讲解词,提升讲解质量,在对比学习中实现专业能力的整体进步;此外,讲解相同内容的学生之间结对进行展览讲解帮扶,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在帮扶的过程中,优秀的学生能过够提高表达能力和指导能力,还能够加深对讲解内容的理解,讲解困难的学生也可以获得提升,增强学习上的信心。

2.4 增强师生联系

学生和教师作为双主体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共同展开资料收集、话题讨论、展览设计、讲解词撰写和修改工作、实训讲解等,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和课外互动,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知识、观念、情感在联系中才能得到更好的交流和升华,师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中,甚至是日常生活上都应该具备合适的联系程度和方式,这样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从思想和行为上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比如在收集素材时,小组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展开讨论,对素材进行筛选,对待一些偏激的看法,教师可以在讨论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的同时,增强了师生之间在观念上的交流与联系。

2.5 引导学生价值观念

在课程学习和课后活动中融入多种素材,通过对比、深入了解、讨论、演绎、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提升价值观感知能力,教师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德育教育潜移默化深入人心,避免了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学生在讲解词撰写和展览讲解的过程中和参观展览的师生有了直接的信息连接,从参观者的反映和评价中能够汲取一定的信息,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获取信息,从而影响其价值观。

2.6 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前期课堂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巩固知识,加以运用,加深理解。这次系列活动和课程结合起来,不仅在第一课堂中进行素材收集、展板排版与设计、讲解词撰写、讲解实操等课程内容,而且在第二课堂利用学生晚自习活动,采取观影、读书等多种形式深入理解第一课堂所学,最终达到理解与讲解更加符合规范,展览场景设计与展示更加深入人心的效果。对于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说,是一次创新,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隐性德育教育的一次尝试。

3 职业院校隐性德育创新路径探究

3.1 重视专业课程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利用

专业课程隐性德育资源,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上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广泛且无意识地实施,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实践因素,包括教师的人格和学识魅力、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期待、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互动、隐喻的教材内容、课堂氛围等[3]。比如,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并不会时常将德育内容直接带入课堂,而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品格和行为影响学生,这种隐性的具有示范性的德育资源会比简单的说教作用更大,也更容易让学生主动接受。

专业课程隐性德育资源包括专业课教师、课程内容、教学活动三个方面的资源。其中专业课教师隐性德育资源起到主导性作用,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之一,往往起到引课堂内容和活动的核心作用,因此专业课教师需要提升隐性德育资源开发意识,在重视“教书”的同时将“育人”积极落实,学生人格的良性发展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次,职业院校教师不仅在教学上承担大量工作,还需要完成一定的培训、科研绩点,对没有硬性规定的隐性德育无暇顾及,很大程度上靠教师个人觉悟和责任意识。专业课教师的水平和学科类别也会成为其隐性德育的影响因素,因此教师需要融入多学科知识,创新课堂形式,多采用感悟和启发式教学。

课程内容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应形成专门的教学内容,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的学生为例,其不仅要在课程内容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技术,还需要具备从事导游服务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方面的教育需要形成系统的课程教学。

教学活动方面,一是教学方法的改进,二是教学效果的评估,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其德育的“载体作用”和“渗透作用”,不是通过教育者直接传授知识,而是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体悟中受到感染,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其主观能动性和感悟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估比较困难。

3.2 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职业院校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在学习上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更加需要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开展课程内容学习,将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比如,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中,专业教师利用实训课程进行讲解词撰写和讲解训练,在晚自习时间开展各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活动,两类学习形式之间互相补充,增强专业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学习讨论中学会尊重、理解、欣赏,审视自我和他人。

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的结合有多种形式,首先要把握各个学科具备的隐性德育资源,再将课外活动中的相关内容加以设计和组合,形成自然的衔接,比如职业院校中管理学专业的隐性德育,应以管理知识和技能为主线,设计相应的课堂学子内容和课外活动。其次,要尊重隐性德育资源发挥作用的规律,避免在德育内容直接“教给”学生,而是通过合适的学习和活动衔接,将精神内容感化于学生内心,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工厂、医院、景区等社会空间中开展实践课程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受到所处环境中人物角色、空间的感染。

3.3 培育良好的专业形象和文化

专业的认知不仅需要在专业教学中体现,还应该通过专业形象和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专业形象,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专业素养。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既是服务型行业中的从业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因此在培养中应特别注重专业形象和认知的养成。在此次主题展览讲解中,学生统一服装和面貌,塑造职业形象,对于刚入学不到一年的学生来说,既是一个专业素质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专业形象塑造的提升。

3.4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职业院校在凸显学校风范的营造上,不仅要在职业教育上下功夫,还要重视精神氛围,使置身其中的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学校精神文化对自己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熏陶[4]。各专业也应该在学生培养计划中体现精神文化教育的部分,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来说,审美和感知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仅依靠课程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升,校园氛围对其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至关重要,如学校组织的各类海报比赛、演讲活动、话剧演绎等活动。因此学校的各类社团组织对于校园文化和精神氛围的塑造至关重要。其次,校园环境,如宣传海报、图书设施、实训室、绿化等,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熏陶作用。校园内各类人群也是隐性德育资源的表现,比如知行合一的教师、辛苦劳作的后勤人员、和蔼可亲的宿舍管理员等。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隐性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课外活动类作文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