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教育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研究

2021-01-03 15:43田贵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师德师建设工程院校

田贵平

(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87)

高职之高,不仅体现在教育等次的高等性,也不仅表现在于技术技能的高超性,而且体现在胸怀“国之大者”的高尚品性、热爱高职教育的职业品性、从严约束和不断提升自我的个人品性。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教育部等七部门于2019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该《意见》的出台,为加强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的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政府和各高职院校相继出台了旨在加强高职教育师德师风的文件。应该说,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师德师风建设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师德师风建设自觉性不够、标准不高、师表意识不强、机制建设较落后等问题。讲政治、抓日常、建机制,是当前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的重要举措。

1 抓根本,旗帜鲜明讲大德

高职教育在建设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担负着特殊的职责,在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践行着独特的使命,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理应胸怀“国之大者”,主动顺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潮流,不观望,不等待,不犹豫,不徘徊,以自觉追求大德、践行大德的要求,抓住“方向”这个根本,促进高职院校育人质量内涵的提升,提升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自觉。

高职院校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的历史高度,站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立场,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贯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双百工程”建设的持久内涵和关键支点。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高职院校,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要利用好院校讲坛、课堂讲授、工作会议、规章制度等渠道,在制定工作要点、进行工作总结、科研课题申报审批、教师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站稳办学方向的立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次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利用正面灌输和多渠道教育引导的方式,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每个教师,提高教师讲大德的自觉和能力。高职教师要融小我于大我之中,在高职教育实践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提高政治站位,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理性处理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个人前途的关系,对定邦安国的大是大非做到心明眼亮,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使命做到一清二楚,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到尽职尽责。这就需要高职教师要自觉加强自身理论素养,积极参加组织举办的各类政治学习活动;要主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把课程教学和课程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正确看待和处理个人发展前途与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积极工作,努力奉献,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 抓日常,开展常态化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不是凭一朝一夕之功就能立竿见影的,但也不是坐而论道就能坐享其成的,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各自的现状和特点,树立问题意识和目标意识,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并持之以恒,方能久久为功。

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是各高职院校在提升师德师风的实践中总结凝练的一条有益的经验。如何发挥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的功效,虽无固定的模式可言,但从目前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来看,有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一是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确定的科学性。科学性指的是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应符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规律,适应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的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适应高职院校的实际和特点。为此,就需要事先做好调查,找准真问题;需要研究、探寻规律;需要开门办学,把握社会需求,切忌照抄照搬上级文件要求和机械搬用其他学校的经验。

二是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确定的群众性。群众性指的是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的选择和执行,要坚持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不能简单地从上级文件中“找”,也不能仅仅依赖于教务部门、人事部门等职能部门“议”,更不能只依靠高职院校领导“定”。师生处于教学工作的第一线,了解教师的现状、问题、需要,对如何建设师德师风,最具有发言权。

三是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执行的持久性。持久性指的是师德师风建设在时间上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天天抓、年年抓、长久抓。因为一种道德的养成、一种风气的形成,需要教师的认知、理解、实践,需要教师在对已有的师德师风和新培育的师德师风中进行鉴别、权衡、选择,还需要在教师与师生的交往中体验、在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学职能部门的教学管理中体悟、在学校师德师风和社会道德风尚的互动中体会。任何指望通过短时间的努力、通过几个“工程”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师德师风面貌的想法,都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空想。

四是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执行的生活性。生活性指的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要紧贴教师的工作、教师的生活、教师的发展需要。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任何道德都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是本源性的。只有在生活中,道德才有产生和坚持、弘扬的需要;也只有在生活中,道德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有发展的生命力。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无论是从“工程”名称的选择、还是“工程”内容的确定、或是“工程”方法的选用,都应该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了解教师的认知现状、教学状况、生存样态、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让教师在教学实践和个人发展中产生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当然生活性,并不是排斥和否定理想性,来自教师实际需要、指引教师不断追求进步的理想性,恰恰就是生活性的本意。

无论是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的科学性、群众性,还是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的持久性、生活性,都需要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以一种紧跟时代的责任感、持之以恒抓日常的平常心,日积月累,长期坚持。

3 建机制,提供长效化保障

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是指高职院校建立的旨在提高师德师风的各组织、各要素之交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建设运行有效的良好机制,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组织、各要素的整体功效,有利于高职院校和教师分别养成良好的组织行为习惯和个体行为习性,有利于高职教师在营造的良好氛围中日积月累,持续培育。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从内容上可以划分成多种类别,下面仅从目标、组织、文化、互学四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1)目标牵引机制。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条件,在充分调研和征求专家意见、本校教师建议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学校长、中、近期的发展目标。从师德师风建设的角度看,学校目标应包括学校办学定位、办学功能、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等。师资管理部门和教师自身,要结合学校目标要求,拟定出教师的师德、师表、师智、师能等建设指标。高职院校在制定单位发展目标时,应充分考虑教师个体发展目标,使单位目标真正转化成为全体教师认可的接受的发展愿景。教师在定位个体目标时,应在单位目标的框架内理性设计,使个体发展目标成为实现单位发展目标的活力和动力。

(2)组织保障机制。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高职院校教师,虽以“个体”劳动的形式服务于教学对象,但从工作场景、教学计划和相互衔接的教学内容、单位归属来看,实质上从事的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群体劳动。目前,在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群体劳动的组织——教研室、教学系、学院、工会中,教师党支部是一个极端重要的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负有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宣传执行党的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分析教师思想状况、理顺教师情绪、听起教师意见建议、帮助教师解决教学、科研和生活中的难题等职责。为此,需要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需要提升党支部委员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教师党支部应主动担责,主动作为,真正发挥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3)文化培育机制。师德师风根植于所处时代的文化生态环境,成长于道德教化、道德体悟和道德实践文化。师德师风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和价值取向。只有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教师把师德师风作为一种自身修养、自觉追求,良好的师德师风才有可能在文化的浸润中逐步形成。这就需要一方面在社会上重视舆论引导,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另一方面建设高雅活泼、富有生机的校园文化,充分运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校刊,充分发挥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优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做到寓教于知、寓教于乐。

(4)互学互帮机制。作为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存在的价值。高职院校为教师要搭建互学互帮平台,根据工作需要,形成灵活的多类型的教师理论教学共同体、实践教学共同体、校企合作共同体、产教研育人共同体等。在共同体中,注重宣传校外先进典型人物、感人事迹,注重挖掘、宣传教师身边涌现的师德师风模范,开展校内校级之间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也发挥新教师创新敢闯的作用,让教师在相互感染鼓励、互帮互助中调节自我心理、审视自我角色、塑造内在品格。

猜你喜欢
师德师建设工程院校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