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灿灿
“辣笔小球”被刑拘了。从网红大V到犯罪嫌疑人,不过一天的事儿。不少人对此评论“早就看他不顺眼了”“造谣这么久终于被抓了”“劣迹斑斑”,可见他的社会评价并不高。
不过,这种口碑极差的网络博主为什么屡屡造谣却依然能逍遥多年,值得思考。“辣笔小球”侮辱英烈的言论发出后,不少网民强烈要求微博对此ID作出处理,然而平台处理结果千呼万唤始出来,却不尽如人意:被禁言一年。从微博日常管理记录来看,封号并不需要很高的门槛,禁言更是家常便饭,普通网友可能在论战过程中就因言辞不当原因被处理。但此次明显是触及了社会公共利益,更何况侮辱英烈的行为在英烈保护法里明确了惩处办法: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已经达到刑拘程度的网络违法行为,还得不到一个永久封号处罚吗?微博此处理结果一出就引起强烈反响。隔了一晚,第二天,借着“辣笔小球”被刑拘的消息,微博终于对该账号作出关闭决定。造谣、侮辱英烈的行为,两天两个处理结果,但微博对此并未作出如何把握“执法松紧度”的说明,用流行的说法就是“逻辑无法自洽”。
盲猜一个原因,微博对引流能力强悍的大V是非常珍惜的。从微博普通网友的控诉中可以看出,普通账号、小V一旦触碰了相关管理规定,禁言、封号没商量,解封也困难重重。但对“辣笔小球”这样耕耘微博多年,早就掌握舆论市场规律和流量财富密码的高级用户,微博管理员对其作出行为限制都是谨慎且保守的。此次之所以快速作出惩处,一则众多官方账号集体抗议“辣笔小球”的恶行;二则本身违背了原则性问题,犯了众怒。若放在别的事儿上,比如经常口出恶言、黄谣,侮辱明星,任凭小粉丝多么努力地举报控诉,也没能让这个老账号封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这从其“言论自信”中表露无遗。
可以说,这次事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假如没有官微们的联合抵制,“辣笔小球”可能只是又多一笔被网友们痛恨的恶行,但并不一定会被封禁,也不一定走上司法程序。这个猜测可能有些悲观,但也是眼下网络的现实。我们的执法、司法力量并没有充足到能够捕捉全部散落在网络海洋的轻罪,微博的管理水平也没有严格到“同案同判”的水平,处理手法有不小的随意性。这说明,网络言论的规范程度并不高,平台的管理也远未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辣笔小球”口碑可以说很差,这种用户对微博的口碑实际有害无益,但从经济利益来看有截然不同的角度。因为侮辱英烈事件,微博热度再度飙升,事件关注度也骤然升高,这对喜乱不喜平的平台来说是好事。舆论对立越厉害,网络骂战越激烈,平台越能安稳地坐收流量收益。可怕的是,一些大V根本不惧怕因发出极端言论被围攻,反而津津乐道背后的收益,有个博主甚至直接宣称“你们骂我能赚钱吗?不能。你们骂我我能赚钱吗?可以,平台给我钱”,同时贴出自己的微博收益,果然不菲。流量无正义,只要热度够高就可以顺利变现,转化为真金白银。越来越多V们主动挑起舆论争端,鼓励开撕骂战,都不过是为了渔翁之利。
管理方和高级用户的收益建立在同一基础上,这显然很容易让管理的公正性打折扣。大V犯了法规,才与小用户几句不当言辞“同罪”?这正是很多普通用户不满的地方。利高者疑,仅凭微博自身的管理可能很难实现“同案同判”。
其实人们也很好奇,微博在封禁“辣笔小球”后能否公之于众:因为造谣侮辱英烈的热度,他又获得了多少平台给予的引流奖励?这笔收益会被收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