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瑜琪 吴淑萍 杨胜平 张韩瑜嘉 陈天鑫
1.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 100040;2.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753200
枝川注射疗法(naosan)是日本枝川直义在我国针灸疗法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注射疗法,其以适应范围广、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安全方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在日本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并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科——体壁医学(body wall medicine)。现就枝川注射疗法的起源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枝川注射疗法是通过对患者的望诊、问诊及指压诊法检查其体表(体壁)的肌硬结,然后用低浓度的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生理盐水溶液注射到患者的体表(体壁)肌硬结(肌肉群)及相应的穴位上,解除或减轻患者各种症状的疗法。
1967年2月,日本枝川医院的枝川医生接诊一位因右季肋部疼痛的中年妇女,患者半年前曾行胆囊摘除术,检查发现手术切口的瘢痕处有一明显压痛点,即试用低浓度的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溶液注射其疼痛部位,患者的持续性疼痛随即消失,之后随访未再复发[1]。随后不久,又有右季肋部疼痛,且反复发作的中年妇女就诊,病史长达十年之久,也曾有胆囊摘除术史,予以相同方法治疗也产生了令人惊奇的效果[1]。枝川医生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诊治各种疾病的新方法——枝川注射疗法,并提出了体壁医学体系作为理论根据。
枝川注射疗法类似于针灸治疗,其与针刺疗法中的“穴位注射”“水针疗法”相似,都是以疏通气血,调动人体抗病能力,促使病理转化,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只是枝川注射疗法采用了独特的“枝川液”在人体的应激反应点即肌硬结和人体的部分穴位、肌肉群,进行不同方向的注射。正因为如此,枝川注射疗法有别于现代医学的“封闭”和“神经阻滞术”等。
枝川注射疗法的基本原理被枝川解释为体壁内脏相关学说,他认为肌肉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体壁“肌硬结”的治疗与刺激便可恢复内脏的功能。所谓“肌硬结”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肌肉痉挛或肌肉炎症,形成的原因可能为肌肉负荷过大、挫伤、劳损、机械、化学因素、精神因素、脑、脊神经损伤或受到异常刺激及自主神经兴奋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肌硬结”的原理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2-3]。同时,枝川通过研究脊髓神经前、后支支配肌与脏器的关系,提出了“内脏体壁相关论”,可通过治疗肌肉使脏器功能恢复正常。这种以肌肉为中心的治疗方法及理论,与美国康复医学的权威劳伦斯·弗利得曼教授的观点一致。从应激学说的观点来论述内脏体壁相关论,认为来自身体内、外的刺激首先在丘脑下部产生反应,通过自主神经引起脏器、肌肉的应激反应。这种反应在脏器和肌肉之间相互作用,脏器发生的应激同样也反映在肌肉上,形成脏器与肌肉之间的恶性循环。注射枝川液后,生理盐水对组织硬结及痛点产生“刺激”治疗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消炎作用,从而使肌硬结软化和痛点消失,达到镇痛、防止松解组织的再次粘连,同时也便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随着研究的深入,证实疼痛缓解与针刺有关。经皮插入皮下针,不注射任何麻醉药物,或仅注射生理盐水,便可使与肌肉骨骼系统有关的肌筋膜疼痛产生明显缓解。1980年,Trost、Jessen 和Siggaard-Andersen 等完成了关于局麻药物和生理盐水注射肌筋膜疼痛激惹点内的双盲法对比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注射生理盐水比注射局麻药物镇痛效果更好。这也是枝川注射疗法以低浓度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生理盐水注射后产生的镇痛效果令人信服的原因[1]。
一般是在10 ml 生理盐水中加入0.3 mg 氟美松(地塞米松)配制而成。若大量使用,则在500 ml生理盐水加氟美松15 mg;小范围应用(多指局限于腱鞘、肌腱、关节等处)者,在1 ml 生理盐水中加入0.3 mg 氟美松,最佳浓度的选择应根据肌硬结的坚硬程度而定[1]。枝川认为,10 ml 生理盐水中加入0.3 mg 氟美松为最佳浓度。
邢立峰[4]在枝川液的基础上加用2%利多卡因1 ml 以减轻注射时的疼痛用于治疗慢性软组织疼痛,包括肩周炎42例、棘上韧带炎12例、梨状肌综合征5例、冈上肌炎7例、肱骨外上髁炎6例、腰肌纤维织炎4例、肱二头肌长头腱炎7例、三角韧带炎4例、跟痛症9例、扳机指6例,共计10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季翔[5]用维生素B12注射液1 mg 加生理盐水2 ml 的混合液代替传统的枝川注射液,于第2 颈椎横突尖部双侧交替注射治疗2例癫痫患者,随访癫痫未再发作,复查脑电图正常。第2 颈椎横突尖部其位置相当于中医的风池穴,而中医文献有取风池治癫痫的记载[6]。王其祥等[7]用枝川注射疗法治疗不定陈诉疼痛综合征11例,注射液由生理盐水或2.5%碳酸氢钠与地塞米松组成。常用10 ml 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中加入0.3 mg 地塞米松,结果9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疗效欠佳。李林生[8]在10 ml 枝川液中加入维生素B121000 μg 或2%利多卡因2 ml 以减少注射疼痛,用于治疗颈肩疼痛86例,每5 天注射1 次,3~5 次为1 个疗程,治疗期间每天坚持功能锻炼。治疗1~2 个疗程后,优者占65%,良者占32%;随访3~6 个月无复发和加重情况。郭霖[9]用生理盐水10 ml、2%利多卡因4 ml、地塞米松0.4 mg组成注射液,以患部膝关节髌骨上方约1 cm、内膝眼、外膝眼、胫骨粗隆为注射点治疗膝关节炎126例,结果显示痊愈72例,显效38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96.82%。李皎等[10]用生理盐水10 ml、2%利多卡因4 ml、曲安奈德10 mg组成改良枝川液注射结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炎60例,以患部膝关节髌骨上方的血海、梁丘穴;内外膝眼;1~3 个阿是穴;辨证选穴2~3 个;治疗隔周1 次,1~2 次为1 个疗程,1~2 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痊愈40例,显效15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8.33%。
确定病变部位是注射治疗的关键,要认真听取患者陈述的病情,尤其是指出疼痛的部位,结合详细查体结果,除外其他系统疾病而引起的疼痛。利用触诊法了解肌硬结的程度和范围。
注射前常规消毒皮肤,注射时要将枝川液充分“浸润”在肌硬结周围。即在同一进针部位要向三个方向注射约1 ml 溶液,如有两处进针则间隔1~2 cm。注射后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敷盖24 h。每周注射1~2 次。注意切勿损伤血管、神经、胸膜,使药液充分浸润到肌硬结。
李伟林[11]用枝川注射液在病变部位的4~6 个夹脊穴进行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每5 天1 次,2次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率为88.7%,好转率为8.1%,总有效率为96.8%。类维富等[12]应用枝川注射疗法治疗颈椎病54例,每3 天注射1 次,3 次后改为7~14 天1 次,6~7 次 为1 个疗程,第1 次注射10~15 min 后症状明显减轻者52例,总有效率为100%,症状完全消失率为74%,疗效可靠,安全性大,并发症少。王明臣等[13]于肩周围压痛点明显处或坚硬肌结处浸润注入枝川液治疗肩周炎28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李娟等[14]用枝川注射疗法治疗韧带劳损52例,肌筋膜炎、肌纤维炎132例,伤口遗留痛者24例,滑囊炎48例,共计256例患者,每周注射1~2 次,3 次为1 个疗程,2 个疗程后痊愈198例,有效58例,总有效率为100%,随访3 个月疗效稳定。另外,枝川注射疗法在治疗老年疼痛合并糖尿病、顽固性呃逆以及住院精神分裂症同性恋行为等方面都收到较好的疗效[15-17]。
5.2.1 枝川注射疗法合用针灸 穆敬平等[18]采用电针配合枝川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首先根据眼支痛、上颌支痛和下颌支痛等不同的疼痛部位选择相应针刺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每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另取四白、下关、颧髎、大迎(皆患侧)穴位注射枝川液,刺四白穴针尖由下向上斜刺入0.5~1.0 寸,下关穴直刺1.0~1.5 寸,剌颧髎针尖向风府直刺1.5~2.5 寸,若出现放射性麻胀感表明触及上颌神经,退针少许。刺大迎穴呈15°~30°斜刺1.0~1.5 寸。每穴0.5~1.0 ml。隔日1 次,5 次为1 个疗程。结果显示,面部疼痛消失,3 个月后随访无复发者43例,面部疼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者12例,总有效率为91.67%。谢朝晖等[19]应用浮针联合枝川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用静脉套管针作为替代浮针针具,留置24 h后拔除。同时在颈肩背部压痛明显部位及其周围可触及之肌硬结处,各注射枝川液2 ml,共10~15 ml。调节针尖方向至患者出现酸胀、放散感。隔2 日1 次,2 周为1 个疗程。结果显效52例,占86.7%;有效6例,占10.0%;总有效率位为96.7%。显效病例中,治疗1 次者16例,3 次以内的有25例。所有有效者均置入浮针治疗1 次,即时起效,痛点或压痛点减轻或消失。谢朝晖等[20-22]采用浮针结合枝川疗法在治疗颈腰背肌筋膜炎、急性腰扭伤及慢性软组织疼痛等疾病,总有效率均在96%。
5.2.2 枝川注射疗法合用推拿 刘克龙[23]用枝川注射疗法配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56例,先在颈肩背部寻找压痛肌硬结区,分别注射枝川注射液,每肌硬结区注射1~2 ml,每次注射2~4 个肌硬结区,隔日1 次,2 周为1 个疗程。然后配合推拿手法,隔日1 次,2 周为1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统计结果,显示治愈50例,占89%;好转4例,占7%,总有效率为96%。梁文[24]用正骨手法配合枝川注射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9例,其中有头颈部外伤史者10例,慢性劳损(强迫位置或低头伏案工作)者32例,外感风寒湿诱发者35例,原因不明者12例。在正骨手法治疗的基础上,寻找肌硬结部位注射枝川液,一般每个点注射药液l~2 ml,每次注射5~7 个部位,每3 天1 次。结果痊愈67例,占75.28%;显效13例,占14.61%;有效7例,占7.87%;总有效率达97.75%。贺聿国等[25]采用中医推拿结合枝川疗法治疗冻结肩患者36例,均为单侧发病,上举、外展、后伸和内收均感困难。严重者肌肉萎缩,背伸仅可触及骶椎。先在臂丛神经阻滞下完成手法推拿松解,然后在肩周硬结和痛点处注射枝川液。每4 次为1 个疗程,一般治疗2 个疗程。全部病例治疗时无麻醉意外发生,未出现与本治疗有关的并发症。结果显示,完全治愈10例,好转22例,总有效率为88.9%。梁济意[26]用推拿配合枝川疗法治疗慢性腰痛患者78例,按疼痛性质分为退变性17例、劳损性23例、损伤性26例、炎症性12例。先行推拿手法治疗,每天1 次,6 天为1 个疗程。取患者俯卧位时的明显压痛点注射枝川液,每周2 次,4 次为1 个疗程。所有病倒均在2 个疗程内评定疗效,结果治愈56 倒,占71.8%;显效16例,占20.5%;好转5例,占6.4%;治疗总有效率为98.7%。李俊鹏[27]采用按摩加枝川疗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患者90例,先取侧卧位,选取大转子与髂后上棘间连线为梨状肌上缘穿刺点,大转子至髂后上棘下方2 cm 处之间的连线为梨状肌下缘穿刺点。选用长针头垂直刺入,当获得向下肢传导及局部酸胀感时回抽无血即可注射,每点各注射10 ml。然后行手法治疗以达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之效。每周2 次,7 次为1 个疗程。结果痊愈59例,显效18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98.89%。
5.2.3 枝川注射疗法合用针刀 李文平[28]用枝川疗法加小针刀治疗排除颅内疾病及高血压病、头面五官病变引起的头痛且病史超过6 个月的偏头痛患者51例。患者取颈屈前位,在枕骨上项线距后正中线旁开2.5、5.0 cm 处寻找压痛点,触摸肌硬结并予以标记,每次注射2~4 点;随后行针刀治疗,沿枕骨上项线触及肌硬结者予以标记定位,无硬结者在上项线距后正中线旁开2.5、5.0 cm 处定位;纵向疏剥2~3 刀即出针,每次2 点,每周1 次;经枝川注射2~4 次,小针刀1~2 次治疗。结果显示,近期治愈41例(80.39%),好转7例(13.7%),总有效率为94.1%。叶新苗等[29]用枝川疗法加小针刀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1例,患者俯卧于第1 腰椎棘突平面为界,旁开2~3 cm 处沿两侧向下触摸肌硬结。仰卧位,脐以下腹直肌中触摸肌硬结,每次注射不超过3 个硬结。注射时针头与肌纤维方向平行,于硬结中心部位垂直进针,注射枝川液1 ml,针柄向左右分别依次倾斜45°,再各注射1 ml 枝川液,相邻注射部位应间隔2 cm 以上,每周注射1 次。小针刀疗法沿小腿前胫腓骨间足阳明胃经径路上触摸肌硬结,如无硬结则在足三里穴定位,进行纵向疏剥2~3 刀即出针,每周1 次。全部病例经小针刀2~4 次,枝川注射1~3 次治疗,结果近期治愈18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93.6%。
5.2.4 枝川注射疗法合用其他方法 干德佳等[30]用枝川注射疗法配合手法及针灸治疗单纯梨状肌综合征患者100例,并与49例采用各种理疗封闭、神经阻滞术及抗炎、镇痛、安定类药物、物理疗法短波、超短波、微波及中能量激光治疗为主作对照,每3 日1 次,3~5 次为1 个疗程,结果枝川注射疗法组有效率为98%,对照组有效率为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枝川注射疗法组痊愈率达82%,对照组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次数上,枝川注射疗法组优势更加显著(P<0.01)。表现出枝川注射疗法的优越性。谌锐等[31]采用神经阻滞联合枝川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枝川疗法,观察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枝川疗法。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表明神经阻滞联合枝川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更为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贺聿国等[32]用枝川注射疗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肩周炎患者52例,先在肩周硬结和痛点注射枝川液,隔日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再间隔1 天进行下一次枝川注射疗法。如此交替治疗各4次为1 个疗程,1 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完全治愈16例,显效31例,总有效率为90.4%。无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安全性好,对已有肩关节僵硬者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停止治疗后症状容易反复,但结合麻醉下采取肩关节松解、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枝川注射疗法是日本枝川直义基于我国针灸疗法理论,创新体壁医学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其以适应范围广、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安全方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枝川注射疗法既可以发挥注射时针之所达产生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又可以发挥对局部硬结的松解和刺激所用,还可以通过糖皮质激素所具有的消炎作用,共同达到使肌硬结软化、痛点消失以镇痛、防止松解组织的再次粘连等。但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对于枝川注射疗法的研究以疗效观察者居多,对作用机制研究者较少,大多以病例报告为主,研究病种覆盖分散,病例偏少,而疗效评价仍停留在疼痛、感觉、生活影响等主观层面上,且标准不一,亦未设置随访,偶有随访者时限也偏短。仅见2 篇文献设置了对照组,其中1 篇涉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30-31],由此可见,截至目前对枝川注射疗法在常见疾病的疗效评定中仍然缺乏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今后枝川注射疗法在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应注重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逐步扩大治疗研究的病种,筛选适用于枝川注射疗法治疗的优势病种,采用公认的量表或者权威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研究,进一步证实枝川注射疗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揭示枝川注射疗法的作用机制,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造福广大病患。可以预见,随着枝川注射疗法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广泛推广应用,其治疗机制和疗效必然会得到更加充分的揭示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