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静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教育研究中心 内蒙古·满洲里 021400)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只有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岗位的要求。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而言,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是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更好地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目标导向。通过全面加强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全面融合,可以引导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及时总结目前在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而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以及个体差异等,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另外,通过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课程教学体系,可以更好地引导教师加强和学生的互动,结合市场形势的变化和人才培育的目标要求,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打造系统化、特色化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应紧密结合这一目标,不断探究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培养的重点和方向,不断开发教学资源,注重教学模式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虽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但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他们自身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思考,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层面,没有充分结合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要求,不断开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持续探索,因而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前,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开展相关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述,让学生通过习题训练等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却不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采用的机械化的授课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全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力课堂,在教学模式转变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优化。
针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若教师不及时以崭新的教学思想创新有效的教学策略,势必无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且会严重打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基于此,教师应当努力让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时代融合在一起,找寻可行性途径探析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演绎出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数感是关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令学生具备以严谨的思维对实际事物进行分析的基本技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和谐气氛,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使学生可以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符合意识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深学生对符号意识的理解,有利于其更好地进行数学表达与数学思考,是优化学生数学水平的动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运用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使学生可以通过简洁的方法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从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的身心分析,他们的空间感十分薄弱,对于空间知识授课而言,找不到恰当的教学策略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还会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畏惧感,对改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也是一种阻碍。基于此,在现代化的教育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应了解多媒体技术用于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价值,从而以多媒体技术创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直观画面,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使其感受到学科趣味性,以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核心素养,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数据,从而展开对数据的分析整理,得出结论。所以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时期被高度认可,且融入生活元素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策略也被教师们广泛应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发展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妨联系实际,在课堂上展现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现实价值,从而令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刺激,达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核心素养,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教师要围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对核心素养相关的理论和内涵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结合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际以及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等进行全面探究;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体系研究,合理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逐步开展教学活动,切实提升教学的有序性。另外,教师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化水平,在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相关的理论和不断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等,在小学数学课程等领域不断加强相关教学技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究,以此更好地领悟教学真谛,全面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应该贯穿于学生整个的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当然,这离不开提问,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这也表明了题海战术已经不被认可。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设计合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提炼,使学生的推理能力核心素养得以良好发展,最终达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注重开展教学情况的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建立错题集,针对不同的数学思想、原理和方法来探究多元化的解题方式和解题路径,理顺相关的学习逻辑,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将所学的单元知识进行串联。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训练题目,开展分层次训练,并加强鼓励和正面激励等,设计更多的实践锻炼项目,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数学的真谛,学会运用数学原理和思想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习自信。
数学是基于实践活动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不仅仅是空洞的理论知识。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其乐融融地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求呈现出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大力发展的时代环境下,生硬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脑海中已经成了过去。于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教师愈来愈强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尤其是像数学这门被人们公认为具有学习难度的学科。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找到合适的教学途径,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能动地融入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状态当中,再以恰当的点拨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