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1-01-03 06:58刘拓知吴伟平许敏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刘拓知 吴伟平 许敏兰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习总书记又再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它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实现专业课的专业知识的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既教书又育人,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1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微观经济学》课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也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主要研究的是西方人对经济问题的总结,所以它本质上是服务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目前上课所使用的马工程教材里面,每一章的本章评析部分都会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辩证地看待西方经济学理论。但是,在课堂上许多老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于这个部分的教学采取的是学生自学或者略讲的方式,忽视了西方经济学为资产阶级辩护和服务的阶级性。因此在这门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十分必要,老师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武装自己,在掌握好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又不能全盘接受西方理论,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2 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没完全定型

《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中都是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大学新生们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此刻正是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好时期。专业教师们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在教授微观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同时,科学合理地挖掘经济学理论和案例中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1.3 微观经济学课堂普遍缺乏课程思政

《微观经济学》的授课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就是将经济学理论讲深讲透,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老师和班主任的事情,从而产生了专业课和思政课“两张皮”彼此割裂的现状。如果我们对这种状况放任自流,经济学课堂只是教会学生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利益,把学生培养成自私自利的个人,不进行任何的价值引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这门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2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2.1 教材思政内容陈旧

目前,我国各个高等院校《微观经济学》课程使用的教材选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上册)》,教材在每一章的前面几节都是单纯的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根本没有涉及到课程思政的内容,最后一节本章评析部分对前面介绍的内容又进行了批判和否定,教材思政内容比较陈旧,与经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刚刚接触西方经济学的学生来说,基本理论还掌握不牢的基础上就要对理论进行评价和批判,学习难度较大,也容易造成困惑,加上课时有限,许多老师就选择不讲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期末考试中也是不做要求的,于是这部分内容的课程思政形同虚设。

2.2 专业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法

大多数教授《微观经济学》课程的专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偏重于经济学理论知识的讲授,还没有形成在经济学课堂上要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甚至还有的老师认为思想道德教育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从根本上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国家、学校、学院的号召下,有一些专业教师已经意识到《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开始在自己的课堂上选择一些章节和知识点融入思政的内容,但是对于思政内容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明显低于思政专业教师,西方经济学教师思政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不能很好地有机融合

《微观经济学》这门课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以市场经济为制度背景,通过研究单个经济主体在市场中的经济行为,说明如何利用价格机制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它是利用一套独特的概念、工具和分析方法,建立反映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经济规律的理论。这门专业课程主要侧重于经济理论的数学分析和模型推导,而思政课程主要侧重于意识形态的论述和引导,两者的联系性和相关性存在着质的差别,经济学知识从内容上很难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从而导致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课程思政的时候,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不能很好地有机融合。

3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3.1 课程组统一备课,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

针对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在思政内容上的缺陷组织课程组老师重新进行《微观经济学》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认真寻找经济学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点,将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引导。在经济学理论中很难融入课程思政的时候,可以在以现实经济案例为例解释经济学原理的时候,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国故事,从中国故事中挖掘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思政点,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新时代的中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3.2 结合时代背景打造思政教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求将专业知识的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经济学课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打造思政教学案例,替换过去的旧的过时的教学案例。例如,在讲解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口罩价格的波动来进行分析,让学生既能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能了解市场配置资源存在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能有效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特殊时期发生的故事成为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中最生动最鲜活的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3 建立和完善对学生思政方面的考核制度

《微观经济学》课程原有的考核制度中学生期评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一般是根据学生出勤的情况、平时作业的情况给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的题目基本上是对经济学原理的考查,都不会涉及课程思政方面的考核。在进行《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时候,建立和完善对学生思政方面的考核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在平时成绩的构成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3.4 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监督评价机制

全国各个高校现行的传统的评教体系主要是学生、督导和同行教师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的评价,其中没有包含思政教育的内容,建议将思政教育内容以及效果纳入评教体系,对教师的思政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有些高校已经实现了“同课不同酬”,对于优秀课教师给予额外的课酬奖励,在进行优秀课评选时可以将思政教育纳入考核指标,在评选优秀教师、教学成果奖时也可以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考虑进去,让老师们重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教学中巧妙自然地融入思政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政专业能力。

猜你喜欢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微观经济学中的包络定理教学
经济学
微观的山水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