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阅读,提高学习能力

2021-01-03 06:58:47张鲜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名言读书教材

张鲜艳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怒江州民族中学 云南·怒江州 673100)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影视市场的欣欣向荣,学生大部分闲暇时间沉湎于电视、电脑和手机,加上学业负担的加重和来自考试的压力,学生阅读时间较为有限。曾参阅了有关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的相关情况:在校学生中经常阅读的仅占三分之一,偶尔阅读的占了三分之二,仅百分之二十的学生有阅读计划。阅读时间不充足,使得学生离需要静心品读的书本越来越远,大部分读物仅仅选择与课业有关的书籍。“浅阅读”现象普遍存在,这种阅读是走马观花的浏览,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的快速阅读,具有极强的跳跃性,影响阅读的质量;阅读不求甚解,更多关注的是满足消遣的言情类、武侠类、漫画类的读物,具有浅层次性。这样的阅读容易养成学生浮躁的情绪,迁移到学习中往往会使人无法静下心来潜心思考,形成“浅思考”、浅尝辄止的学习习惯。

学生阅读的缺失,导致知识面狭窄,理解力欠缺,表达能力跟不上,往往使课堂上一些问题的学习和讨论因缺乏或没有转化此类知识的能力而导致讨论和交流无法正常进行,从而使问题难以得到充分的解决,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效益。

高考文综能力考查中,其中一项是“解读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这一要求直接考查的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考题中引入的素材形式丰富多彩,涉及文字材料、图表、数据、漫画、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内容涵盖面较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科技等。要求学生能通过阅读从试题情境中准确捕捉到有效信息,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能否达到这一要求,除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外,就与学生课外阅读掌握的信息量、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有关。从日常教学来看,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失误的重要原因一是对引入的试题材料生疏、读不懂或读不透,进而导致对设问指向材料不理解而误选或误答。二是阅读能力欠缺,捕捉不到所给材料和问题情境的关键信息。如2012年全国文综卷第19题:

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应选项是B。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说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形成自己的正确认识;“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就是要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才能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该题的考查要求学生有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有一部分学生对引入的名言读不透,所以难以作出有效取舍。学生如果在日常课外阅读中积累了一定的文史知识,有较好的人文功底,就能全面的理解所引入的名言本意,并结合所学课本知识作出准确的选择,从而大大提高甄别选项正误的机会,提高解题效率。

又如:2021年高考文综卷政治学科第13题:对于传统百货商场来说,超市和家电连锁大卖场的出现使其经营陷入困境,而互联网电商的出现,又使超市和家电连锁大卖场的经营受到冲击。上述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是

A.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成本优势

B.科技进步减少商品流通环节

C.数字营销增加商品的附加值

D.居民收入增长改变消费习惯

这个题应选项是A,本来难度不大,部分学生会选B项,主要原因是在审题过程中忽略了材料中“互联网电商相对于传统百货商场来说”的信息,对材料读不通、悟不透导致误选。

由于学生平时阅读较少、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针对性的阅读训练,因此在解决高考卷的过程中必然首先是读不懂、读不透所给的问题和情境,找不到有效答题的突破口。

那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该怎样抓好阅读呢?

首先,改变当前的阅读现状,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想读”“乐读”“悦读”。就读书环境而言,校园文化环境(如学校整体环境、讲座、报告、阅览室、图书馆、活动)、课堂和课本、教师和教学、班级和学生,都是读书的资源和条件。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建设一个鼓励学生读书的人文环境。在学校的重要场所,如教学楼、图书室、甚至宿舍楼等悬挂或张贴激励人读书、读好书的名言警句、名人字画等。如张贴或悬挂类似以下名言:

(1)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2)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3)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凯勒(美国物理学家)

学生徜徉在这些名人字画、名言警句中,潜移默化的会受到启迪,激发读书的愿望。

第二、加大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开放力度,优化阅读外部环境。除了平时学生自主阅读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阅读课,让班级到图书室、阅览室里有针对性的阅读或查找资料。

第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建设并科学管理电子图书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超越时空的局限,信息涵盖广、互动性强的优点,让学生上网阅读,学生在网上不仅可以拓展阅读题材,还可以发帖、跟帖、回帖,及时阅读反馈,交流思想,升华感悟,既开阔视野,又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第四、可以开展类似“打造书香校园,构建和谐人文环境”的读书活动。如有选择的诵读经典活动;读名著;开展“一本好书,一生启迪”征文比赛;办文学社举行年级读书比赛、读书分享等获得,优秀作品以橱窗形式展示;鼓励学生订阅报刊等活动。

第五、班级可以建设本班的图书角和充分运用好班级板报。

通过这些环境熏陶和活动的开展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读书中来。并从中获得读书的乐趣,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指导和训练,使学生“会读”“读会”。

第一、教师每一学期应该有宏观并可把控的阅读计划,把相关读物推荐给学生,以克服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比如,就我们政治学科而言,根据新课程的高中政治教材和教学需要,经济方面,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日本经济学博士山岗道男写的面向非经济专业人士通俗易懂的《经济学入门》一书、美国经济学家约翰·麦克米兰,《市场演进的故事》,英国经济学者威廉·布雷特&巴里·赫希著的《我的经济人生之路》;哲学方面,可推荐学生读一读《苏菲的世界》、威尔·杜兰特编写的《哲学的故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及《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相关节选;政治类可以指导学生读《半月谈》《环球》《世界知识》《时事政治报》等刊物。

第二、教师要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精读、粗读、选读等方法,并指导学生作阅读笔记,积聚知识宝库。比如可以让学生做读书卡片,用卡片记录经典的语段和收藏价值大的史实、事件,进行归类整理、管理和使用。也可以指导学生做摘抄和评价。即在摘抄过程中注评,发表自己对人、事的看法、观点,阐释理由;可以阶段性安排读书分享或读书沙龙等活动,就阅读的同一本书或不同读物在班级、年级或全校进行交流。

第三、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阅读教材对于记忆基础知识,理解运用学科基本理论都是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学习过程。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但绝不能越俎代庖。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精读、粗读、选读等),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动用口头表达,笔头整理、心头联想、构建思维导图等多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培养兴趣,提高记忆、辨别、分析、归纳、运用等综合学习能力。如,要求在学生预习和复习教材中找出问题或者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把握教材重要观点和原理,甚至掌握重要观点和原理的关键信息。也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整理,将边读边思的心得体会,曾经练习的试题重点知识、易混易错、相似相反的知识、共性和个性的理论等整理出来,尤其是知识逻辑归纳出来,具体可以分为从模块—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原理知识点归纳整理成清晰的理解线索,进而构建出学科知识框架,一方面帮助学生把政治课本读薄,另一方面学生在此过程中也懂得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生掌握了这样的阅读方法,既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阅读的能力和水平也不断得以提高,对于增强持续学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实践也证明:阅读多的学生,学习能力就比较强,书籍就像一根魔杖,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升级。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视阅读,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猜你喜欢
名言读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名言
三月三(2014年11期)2014-11-05 03:51:58
名言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