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

2021-01-03 06:58:47夏永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爱国立德爱国主义

夏永林 白 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6)

1 增强认知,厚植爱国情感,规避校正全媒体爱国行为失范问题

大学生为时代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是国家民族的希冀,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践行爱国行为的主力,全媒体时代要抢占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引导青年学生在借助全媒体平台优势、信息优势、传播优势下自觉践行爱国行为,规避矫正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失范行为。全媒体释放了大学生话语权,赋权每一个受众,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极容易受到信息干扰,难以辨别真伪,极容易受到其他意识形态干扰,由此形成错误认知,造成爱国行为失范。加强爱国主义精神培育,让学生知道爱国的同时,也应该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国。在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行为时,要清楚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对国家产生不好的影响,会不会不利于国家发展,会不会危害国家利益。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一些不怀好意的组织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居心叵测扰乱视听,干扰大学生群体认知,诱导大学生极端化思考倾向,导致部分大学生无法理性、正确的对事件作出研判,无法形成正确的、合乎道德规范的爱国主义,造成爱国行为失范问题。“爱国行为失范作为道德失范行为的一种类型,它揭示的是公共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或剧烈冲突状态。”在国际复杂的环境和全媒体海量信息轰炸的氛围干扰下势必会让追求个性独立的大学生群体形成错误的思想认知,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甚至在一些需要勇于发声,敢于站队的争端事件中做出违背爱国行为品质要求的行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帮助有爱国认知偏差问题的部分青年学子在全媒体时代爱国教育的熏陶感染和道德规范的自我约束中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全媒体时代对青年学子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增强了青年学子对祖国繁荣发展的认同和归属感,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不论我们身处何地,祖国永远在我们心里。对青年学子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祖国母亲最真挚的情感,翻开历史卷层,英雄伟人的事迹感染我们不断前行。无论是国家大事面前先锋不断涌现,还是日常生活中,尽职尽责坚守岗位,努力奋斗的“小人物”都会激发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将这些生动的教材案例通过全媒体平台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介表现形式呈现出来,进行多样化传播,潜移默化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2 锤炼品质,丰富精神世界,促进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受众,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者,是爱国情感的积极表达者,更是爱国行为的践行者。全媒体时代要求大学生站在更高的方位审视自身的发展和蜕变。在全媒体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克服和改变一味沉浸在空洞的爱国主义教育说教之中,一味说教可能会让学生失去精神世界的思考,无法对争端事件做出理性正确的研判,不利于学生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和蜕变。在全媒体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是时代使然,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使命。同时也是大学生群体自身价值实现和成长成才的需要。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马克思指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既要有外在的全面发展,也要有内在的全面发展。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塑造活动,在全媒体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是对大学生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的拓展和丰富,有利于大学生由爱国思维和爱国情感折射或反映到爱国行为的践行。

“爱国”对于全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是义务,是责任,是担当。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无条件的捍卫我们伟大祖国的利益。在全媒体时代助力的背景下,在网络媒介助燃的今天,“爱国”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种担当,一种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心寄何处都要牢记使命,勇于发声、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来捍卫伟大祖国的利益。无论是今日校园学子还是他日步入社会,“爱国”必须伴随我们的一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为促进学生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发展的精神动力。

3 以文育人,助力思政改革,推动实现高校立德树人任务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让学生在正面教育灌输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助力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在于“立德”,立何种德?时代新人要树立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树立报瑜握瑾的道德品行。“立德树人”任务的重点在于“树人”,“树”何种人?我们要教育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爱党、爱国、拥护社会主义的“贤人”。在这次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无论是剃掉长发的小护士还是村口执勤的志愿者,青年一代用自己的方式扛起重担,在为国家排忧解难的同时,也在实现自身价值,从行动中汲取精神世界的养分。

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文化教育和启迪对十分注重个性发展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更为持久深远的力量。以全媒体为载体,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结合时代发展,创造性转化发展。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改革延展,借助“课程思政”的大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强的阶级性,它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因而,加强爱国行为品质的培育,为广大高校学子实现自身的价值以及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最有效的捷径。

4 奋斗实践,勠力使命担当,助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我们要牢记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青年一代厚植家国情怀,深厚的家国情怀孕育着永恒的爱国情结。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促进家国情怀向奋斗实践转化。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让时代新人认领并践行属于这个时代的历史使命。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扎根人民,奋斗实践,用实际行动奉献国家。全媒体时代爱国主义培育要求我们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全媒体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应当从理论层面要深刻感悟爱国主义的内涵与本质,从实践层面要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去践行爱国行为。通过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督促和约束我们把爱国情感转化为合乎规范、合乎道德、合乎理性的爱国行为。回顾我们走过的路,虽然前途是光明、取得的成就是瞩目的,但是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条路注定的不会是顺畅的:回首过去:筚路蓝缕;再看今朝:荆棘密布;展望未来:充满挑战。能够支撑走过来、坚持走下去、最终能够走向既定目标的,绝不是物质条件或者首先不是物质条件,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支撑整个民族而非个体的精神支柱。全媒体时代作为当今世界信息的集大成者,时代青年要在享受全媒体信息盛宴的同时克服全媒体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过度沉迷虚拟,要积极奋斗实践,在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实践中完成对祖国的使命担当,让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我们的骨血之中,在实际生活中奋斗担当,用爱国主义精神指导我们前进,并将爱国主义精神落细、落小、落实,变成鲜活、具体、生动的爱国行为。

猜你喜欢
爱国立德爱国主义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爱国学·晒佳作
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声(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严以修身”先立德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28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