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制造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2021-01-03 06:47唐礼霞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业财要素财务管理

唐礼霞

(广西祥盛家居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崇左 532500)

业财融合是业财一体化的简要表达,具体指以企业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条为准,对其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实施配套式管理。一般也将其称为1+1>2的管理方案,有利于借助业务一体化管理方案实践,催生协同效应,提高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操作方面看,在业务管理中,侧重于信息化管理;在财务管理中,重点集中于指标化管理。当前的应用实践经验也表明,信息化管理下由业务要素生成的数据,与指标化管理下由财务指标生成的数据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业务要素与成本指标之间对应程度越高,其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匹配程度较高,说明制造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高。反之,则说明企业需要借助业财一体化管理生成的报告,调整相关业务或相关资金配置等。

一、制造企业业财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1.同业竞争加剧要求业财融合

当前,我国政府运用总体经济理论已经初步实现了国际市场与本土市场的经济并轨。一方面,为制造企业营建了良好的全球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为我国制造企业的国际化创造了良机。另一方面,在本土市场,借助扩大要素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通过对“金融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实践,为我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基础。同时,我国制造企业在新时代、新经济形势之下,面临着双重市场的竞争压力。因而,为了更好的适应全球化的同业竞争,十分有必要引入业财融合方案,紧跟全球同业标准,加快对业财融合方案的应用,做好生产要素与资本要素的管理与配置。进而透过发挥要素市场功能,达到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目的。

2.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需要业财融合

现代制造企业在初步完成转型升级后,明确了“产业化+商业化”运营模式的地位。同时,也对业务要素、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清理与梳理,为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的融合搭建了基础。具体而言,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后,构建了以产品研发设计、材料与设备管理、产品生产制造、线上线下订单处理、产品市场营销、产品售后服务为主要环节的新型产业链条。而且,在现阶段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实践中,运用数据分析技术,研发了具有定制化色彩的“4+1”产业链条,形成以“线上订单处理+材料运输+生产制造+售后服务”为准的生产制造闭环。因此,对业务相关生产要素的精准分析,与对财务相关资本要素的高效配置,既是满足制造企业现代生产制造的必要条件,也是通过商业化运作,进一步扩大制造企业规模与经营业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3.商业化运营需要匹配业财一体化

现代制造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离不开对商业化运营模式的应用。如果在新型产业链条构建过程中,不同时引入商业化运营模式,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在生产要要素层面的比较优势也无法有效发挥,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在商业化运营模式下,以资本要素为主导,调配各项资源,实施资源优化配置中,既需要制造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提供质量体系管理标准限定的资产负债表,也应该透过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精准地“映射”高效益实施项目,以及项目实践的具体状况。所以,为了保障制造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商业化运营模式的有效匹配,在当前阶段引入业财一体化,是满足现代制造企业商业化运营的基本需求。另外,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与商业化运营模式的应用,具有直接相关性。不同类型的制造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已经表明,好的财务管理往往能够促进商业化运营模式产出综合效益。

二、 制造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对业财融合的认知与定位不足

现阶段,制造企业在要素市场发生变化后,其资本、技术、设备、人力,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此时,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既需要发挥财务管理的工具性,也应该将其与制造企业产业化发展、商业化运营的具体要素关联起来,使现阶段的财务管理对接到要素市场,以及要素市场变化引发的制造企业产品生产与生产经营变化方面。但是,由于制造企业对于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关联性认知不全面。在运用财务管理反映业务经营状况,通过业务管理,约束财务管理方面,仍然缺乏相对全面的理解。当前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经验也表明,在宏观认知方面,制造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分析中,缺乏将财务成本指标与经营业务要素或生产制造要素全面关联分析的有效经验。由此可见,制造企业在业财融合目标的定位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2.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一直采用制度引领、机制并行的基本模式。新时代预算制度、会计制度等均发生了一些变化,突出了“指标化”方法,并且将指标化主导作为制度机制运用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认知不足、财务管理制度更新速度慢、财务管理机制偏于业绩绩效和轻于全过程考核评估。所以,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在实际上,并未发挥出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营建有利于财务管理创新的良好环境。因此,需要在当前扩大市场机制功能的新经济环境下,增强对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分析,进而制定一些有效的解决对策。尤其是在财务预算方面,一体化的财务预算体系仍待建设。

3.制造企业财务管理路径相对单一

首先,在“互联网+”改革时期,制造企业建立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了自动化办公。在信息化管理形式下,通过采集信息与录入信息的方法优势,提高了前端信息管理效率。并且,能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各项财务管理生成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查询、利用。但是,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时期,通过比较信息化管理与数据化管理,发现信息化管理在实质上并未有效开发出财务管理数据的价值属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利用大数据技术,转变对企业财务管理数据的认知,将信息化管理转型到数据化管理阶段,提高其数据利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出财务管理数据的效用。其次,与纸质办公时代相比,自动化办公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然而,在现代财务管理的意义方面,却并未发挥出它作为制造企业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数据的分析能力不足,未能透过企业财务管理路径,有效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合理提出有益的改善建议。进一步讲,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中数据分析人才缺乏,与企业财务管理人才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制造企业财务数据利用效率与产出综合效益。

三、制造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的应对举措

1.精准定位,创建制造企业业财一体化平台

基于业财一体化的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与财务信息化管理实现了资源融合。比如,在精准定位的限定条件下,创建了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一体化管理平台。在实践层面,以业财一体化平台的功能需求出发,按照财务管理,向各个方向进行标模块功能设置。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以制造企业业务生产要素为基础,建立数据管理中心,并通过成本指标管理体系,构建完成财务管理(核心应用)模块,同时建立对应的资产管理模块。二是在数据管理中心的终端应用方面,关联采购管理、业务办理、网上支付平台。三是关联合同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教务管理、学工管理。由此,搭建业务层——财务管理——财务层基本框架,并借此实现业务财务全面关联。具体如通过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实现业务层与财务层之间所有生产要素与成本指标之间的细致关联和一一对应,使其能够在财务管理的应用方面,通过财务管理模块,在始端与终端构建起精准的对应关系和映射关系。

比如,以资产管理、合同管理、人事管理、教务管理、学工管理、科研管理、采购管理、业务办理、各类平台、网络支付平台,以及数据管中心或数据分析部门,作为业财一体化构成模块。然后,将财务管理作为成本指标管理中心。这样,就能够使所有业务以数据形式对应到财务管理,并以成本指标形式存在。另外,通过对财务管理中的各项成本数据分析,也可以精准映射各模块的经营管理状况等。简单讲,即是将财务分化到了所有业务,实现了针对各项实际业务的成本全过程动态管理。

2.把握时机,推进制造企业业财一体化转型

当前,正值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转型成功与否,转型后效用发挥的大或小,将与现阶段能否科学应用业财一体化方案相关。所以,制造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中,一方面,应该把握有利时机,以当前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准,按照模块划分方式,针对各模块制作管理要素清单。另一方面,需要在要素清单全面复核后,建立与生产要素一一对应的成本指标,并将成本指标以要素树的形式,转换为数据化管理中的数据仓库。如此,在做好各模块数据库建设后,就能够根据业财一体化管理平台中的财务管理模块,从项目库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事项办理、薪资管理、收费管理、内部控制等具体流程方面,开展精细化的制造企业财务预算活动。比如,按照预算申报——预算预审——预算汇总(明细汇总)——企业内部审核——预算上报——预算分配——预算细化的预算流程进行具体操作。再如,选择预算项目库——预算申报——预算预审——预算汇总(明细汇总)——企业内部内审核——预算上报——预算分配——预算细化的预算流程进行具体操作等。目前经验证实,无论选择哪种路径,均可借助“收入项目+基本支出项目+项目库项目与自动生成预算凭证+形成核算项目体系”完成整个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初步转型。

3.细致分析,拓展制造企业业财融合实践路径

(1)拓展认知路径

在廓清了业财融合概念、内涵、应用必要性之后,可以认识到业财融合的背景是多元全球化,其应用的必要条件是全球同业竞争与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企业获得实践的充分条件来自于我国政府对要素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扩增。因此,在业财融合的路径选择中,需要注重对新思维的引入。具体而言,制造企业应该认识到业财融合方案的创建,主要是基于外部环境与要素市场的变化。从而将业财融合管理方案,提升到有利于企业扩增效用生产效率的高度。这样,就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现代制造企业中的生产要素——资本要素对应关系之构建,核心在于通过寻找业务、财务之间的“等价物”。简单讲,制造企业业务由生产要素组成、企业资本要素主要是不同渠道来源的资金。要在二者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需要利用财务管理工具,将业务生产要素转换为成本指标,把所有作为资本要素的资金分化为成本指标。如此,就能够借助财务管理工具应用后生成的财务管理数据,清晰的反映业务经营情况、证明企业资金流动过程,进而更好的调节生产要素与资本要素之间的匹配度,提高制造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2)拓展制度路径

业财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方案,在应用中,需要营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为其运行提供保障。从当前大多数制造企业的实践经验看,业财融合方案应用时,应该将重点集中于对管理制度引领与各项机制并行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建设。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在制造企业中明确业财融合方案的应用事实,并建立协同合作模式,确保业务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开展协同合作。协同合作实重点可以集中到业务管理部门的生产要素清单制作、财务管理部门的成本指标体系建设及二者的对应关系构建方面。另一方面,制造企业需要通过内部信息管理平台,增强业务数据与成本指标共享,以此确保业财融合实践,逐渐转向标准化、一体化应用阶段。另外,在“公司治理”方案实施后,我国制造企业已经应用了内部控制方案。在业财融合实践时,就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方案,对业财融合过程的全面应用,实施结构控制、管理控制、会计内部控制,保障其实践时既有协作,又有监督。

(3)拓展技术路径

业财融合本身具有信息化管理属性,因而,在当前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向数据化管理升级过渡时期,制造企业应该注重对数据分析技术的研发设计及应用。比如,业财融合重点在于对业务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对财务管理数据的数据化分析。此时,就可以借助现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业务数据信息管理,建立针对不同业务的数据库。然后,运用制造企业内部的通信连接,将其与财务管理数据库关联,确保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能够获得精准对比、有效分析。进而抓取其中潜在的异常数据,并透过数据分析与业务相关要素分析,实现对相关要素的调整与配置等。

(4)拓展人才路径

业财融合在前期应用中,需要协同合作与内部控制及数据化管理,为其保驾护航。进入应用相对成熟的阶段后,业财融合管理方案必然会以其一体化管理特征,实现系统性的完整应用。所以,为了实现业财融合的有效实践,在当前阶段应该注重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育。建议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牵引下,设计出以产业链条为准的业务知识、财务知识培训课程,健全当前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然后,再通过业务要素清单制作技能培训、成本指标设置技能培训、财务管理数据分析技能培训等具体的业务技能操作培训,培育出知识结构相对完整与业务技能相对全面的综合型人才。

四、结语

总之,现代制造企业在多元全球化背景中,已经明确认识到了要素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并且在我国政府通过经济并轨方式,营建的全球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清晰理解了生产要素和资本要素均衡配置的效用。因而,实施业财融合既是参与全球同业竞争的必要基础,也是我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后需要引入的新型管理方案。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已经运用信息化管理、指标化管理,增强了业财融合实践。同时,也认识到了认知路径、制度路径、技术路径、人才路径同步实践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建议在现阶段我国制造企业实施业财融合之际,坚持系统性应用和配套性应用相结合的思路,加快对业财融合方案应用层面的多管齐下式实践。

猜你喜欢
业财要素财务管理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如何应用管理会计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