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对患者不良情绪疏导作用分析

2021-01-03 05:59:57马晓玲哈力达·阿得力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不良情绪心理干预肝硬化

马晓玲 哈力达·阿得力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对患者不良情绪的疏导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将基础护理用于对比组,干预组增加针对性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护理后将SAS、SDS评分相互对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肝硬化护理中开展心理干预可有效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关键词】肝硬化;心理干预;不良情绪;满意度

肝硬化是严重且常见的慢性疾病,疾病发展到晚期并发症非常严重,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肝硬化患者因为认知、担忧预后、疾病痛苦等因素,常产生不良情绪,降低生活质量。面对疾病和心理多重打击,患者容易缺失信心,还可能对治疗有抵触情绪,不利于医护工作开展。对于肝硬化患者,需要在治疗过程加强对心理状态的重视,通过有效的干预方法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保障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时间2020年1月~2021年6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肝硬化患者。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中有50例患者,男性、女性分别有32例、18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1.76±4.84)岁;肝功能分级:5例A级,3例B级,42例C级。对比组中有50例患者,男性、女性分别有31例、19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3.83±5.17)岁;肝功能分级:4例A级,4例B级,42例C级。将两组患者基础信息进行比较,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期间将基础护理用于对比组,重点是病情护理,实施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予以饮食指导,让患者保持营养均衡摄取,减轻肝脏压力;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材情况选择适合的活动放松,指导患者合理运动,强化机体功能;予以用药指导,遵医嘱准确用药,并将需要服用的药物的应用方法详细为患者讲解,告知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性;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基于对比组护理手段,干预组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具体措施:①贯彻人文关怀,护理人员要多从患者的角度开展工作,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注环境舒适度,保持病房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温湿度,摆放绿植点缀病房,提供疾病相关的书籍资料方便患者和家属阅读,让患者享受到服务的便利性。②个性化健康教育,通过这项工作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疾病认知,、为患者灌输容易理解的肝硬化知识,说明疾病的症状表现、治疗策略,教会患者怎样预防和应对风险。给予患者日常生活指导,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③不良情绪干预,首先从改善疾病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入手,减少能够对患者情绪造成的因素。肝硬化病情较重,尤其随着病情发展并发症概率逐渐增加,除了要加强宣教工作,让患者正视病情,同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聊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引导患者讲出自身想法,耐心聽取倾述,从细节上表达出关怀和支持,通过暗示的干预手段让患者从积极向上的角度看待问题,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很多患者治疗期间会担心治疗效果和预后,也会因为这种状况降低配合度,可以通过开导说理法,纠正患者对治疗不正确的认知,促进不良心理缓解。

1.3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利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工具对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低于50认为处于正常,高于50则代表存在焦虑和抑郁,分值越高则程度更重。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对于计量资料x±s进行体现,t值对独立样本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体现;χ2检验;统计学软件应用SPSS21.0软件;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前将SAS、SDS评分相互对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后将SAS、SDS评分相互对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1。

3讨论

肝硬化能够被多种肝脏疾病引发,其中慢性干预是常见的疾病诱发原因,肝硬化病程严重、病程长且预后较差,使得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均明显降低,同时和疾病长时间斗争中患者常常因为治疗见效慢、机体的不适存在信心缺损的状况,容易因为各种因素影像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对治疗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对于肝硬化患者,除了对病情的重视,还需加强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现代医疗理念越来越重视治疗过程患者的心理状况,要求服务中体现出人性化、个性化、人文关怀,常规的护理已然难以满足临床的需求。心理干预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全面体现,是融合心理、生物、社会整体理念的施护手段,将之用于肝硬化患者,需要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这也是促进其不但学习和提高的动力,更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改善;同时在工作过程关注患者的舒适感和安全性,帮助患者加强信心的建立,充分考虑病情和就诊期间影响患者心情因素,提高心理适应性,帮助患者最大程度保持心态稳定,缓解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研究结果提示,在护理后将SAS、SDS评分相互对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综合结果和讨论,充分证明肝硬化护理中开展心理干预可有效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对就医体验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高云.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7):258-259.

[2]龙大英,张应爱.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护理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S02):302-304.

[3]范佳媚.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277-278.

猜你喜欢
不良情绪心理干预肝硬化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 09:21:36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4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1:25:21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1:41:12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鼻出血患者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妊娠呕吐孕妇焦虑抑郁的影响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41:27
创伤性骨折病人的心理干预护理研究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56:00
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影响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41:00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