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运用分析

2021-01-03 07:29:43陈颜妍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陈颜妍

【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的药理药性以及合理用药方法。方法:选入样本80例,均为抗菌药物治疗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样本经双盲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一般资料对比后分别予以药师参与处方点评、常规处方点评,总结患者用药知识评分(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配伍)以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用药方法不当、药剂型错误、重复用药)。结果:实验组在用药知识评分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高,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总结分析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更低,互相之间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在抗菌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期间,采用药师参与处方点评方法可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升患者用药知识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抗菌药物;药理药性;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防治当中的重要药物,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上升,抗菌药物类型也越来越多,药物使用范围、用药剂量逐渐增加,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突出,药物不良反应增加。保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已经成为目前临床研究重点,本文主要以我院收治的80例经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析药师参与处方点评应用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截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80例,样本需接受对比分析,首先经双盲法分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40例,采用药师参与处方点评方法用药,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介于18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42.46±3.04)岁。参照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40例,采用常规处方点评方法用药,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18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42.02±3.42)岁。经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说明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处方点评方式用药,医师开具处方之后常规审核,患者根据处方买药,予以常规药学服务,讲解药物用法用量即可。

实验组患者应用药师参与处方点评方式用药,具体内容为:(1)培训:临床药师与医师都应该要参与培训,培训内容为抗菌药物的药理药性、药物使用剂量、药物配伍禁忌、对症用药等相关知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2)处方开具: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具处方,处方开具之后由药师对处方进行点评,及时发现厨房当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对问题进行评价,观察厨房当中是否存在配伍禁忌、超剂量应用抗菌药物以及用法用量不对等问题,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要求医师调整处方,并将意见反馈给医师。(3)处方修改:医师根据药师要求与反馈意见进行处方修改,合理调整处方,保证处方安全性与有效性。(4)用药监督:患者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加强患者用药监督工作,一旦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药,避免引起严重后果;同时用药期间予以患者常规药学服务,讲解药物使用情况,同时还要予以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药物知识知晓率,避免患者滥用、私自增减药物使用剂量,影响治疗效果。

1.3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知识评分(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配伍)以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用药方法不当、药剂型错误、重复用药)。

1.4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均输入SPSS21.0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知识评分

实验组患者的用药知识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高,P<0.05,见表1。

2.2比较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抗菌药物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首先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可有选择性与细菌细胞壁相结合,对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促使细胞壁破裂,最终起到抗菌作用;该药物可通过肌肉注射、口服等方式给药,药物血药浓度比较高,代谢之后可经由尿液排出体外。其次是喹诺酮类抗生素,这是一种人工合成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比较强,可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以及生殖系统感染等患者的治疗中。最后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抗生素可靶向作用于细菌核糖体,对细菌蛋白质合成产生抑制作用,起到抗菌效果,比较适用于皮肤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

目前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临床药师参与到处方点评当中能为患者抗菌药物合理性提供一个监督与检查环节,通过药师点评明确处方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也可以予以患者用药指导,用药期间加强患者不良反应观察,则能进一步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几率。从结果上看:实验组患者的药物知识评分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比参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在抗菌药物的应用期间采用药师参与处方点评的有效性显著,可保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学真. 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用药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2020,39(07):116-118.

[2]何圳军. 浅谈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162-163.

[3]张冰. 抗菌类西药在临床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状况调查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應用,2018,12(22):138-139.

猜你喜欢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45:48
西药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08:34
儿科门诊1850张处方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41:04
河北省农村基层医生合理用药情况调查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33:4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18:54
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54例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14:46
基于BI的个性化抗菌药物用药体系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