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炜 王静 赵刚 姜荣荣 布乃滨 姜海峰
【摘要】目的:探讨荷包缝合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荷包缝合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和直肠前突闭式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荷包缝合加消痔灵注射疗法治疗直肠前突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手术简单,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荷包缝合;消痔灵注射;直肠前突;疗效;观察
直肠前突是指患者排便时,由于直肠阴道间隔松弛,直肠腔中高压的作用方向改变,压力不向肛门口,而朝向阴道形成囊袋状,致使部分粪块陷入期内不能排出而致排便困难。本病常见于中老年女性的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肛门会阴下坠感,排便不畅,便后不尽感,少数严重者需要在肛周,阴道内加压协助排粪,甚至将手伸入直肠内挖出粪块等。2020年04月至2021年04月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前突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荷包缝合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和直肠前突闭式修补术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直肠前突的患者60例,均为女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直肠前突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长期排便困难史,排便困难,有直肠内下坠感,直肠指诊可触及肛管上端的直肠前壁有一圆形突向阴道的薄弱区,力排时突出明显,排粪造影见钡剂通过肛管困难,前突形态呈囊袋状,鹅头征。60例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为28-65岁,平均(35.45±2.28)岁;病程为1-10年,平均(3.65±1.15)年;治疗组年龄为26-65岁,平均(35.78±3.05)岁;病程为1-10年,平均(3.78±1.0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直肠前突闭式修补术治疗。患者取折刀位,骶管麻醉起效后,常规消毒肛周,直肠及阴道,手指轻轻扩张肛门,以容纳3-4指为宜。暴露直肠前壁,將肛门直肠拉钩伸入肛门内,牵开肛门和直肠远端,助手协助暴露直肠前壁,术者左手示指探查直肠阴道隔薄弱部位,术者另一示指插入阴道将突入阴道的直肠前突部分顶回直肠腔内。根据前突大小,用大弯血管钳纵向钳夹直肠前壁黏膜层,再用2-0铬肠线自齿线上方1cm开始,自下而上连续缝合黏膜,黏膜下层及部分肌肉组织,修补缺损的直肠阴道隔,直到耻骨联合处。缝合时应保持下宽上窄,应保持所折叠缝合的直肠黏膜肌层呈柱状,防止上端形成黏膜瓣。于肛门后位略偏一侧行减压切口,松解外括约肌下部及部分内括约肌。凡士林纱布填入肛内,并嵌入肠腔,外用纱布加压包扎。
1.2.2治疗组采用荷包缝合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患者取折刀位,骶管麻醉起效后,常规消毒肛周,直肠及阴道,手指轻轻扩张肛门,以容纳3-4指为宜。用肛门直肠拉钩牵开肛门,充分显露直肠前壁。术者用左手示指自阴道插入并将阴道后壁推向直肠侧,用1:10万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50ml注入直肠前突部位的黏膜下层,达到止血或直肠黏膜层与肌层分开的目的。用组织钳在齿线上方1cm处夹起直肠黏膜,用止血钳夹住直肠黏膜,长5-6cm,用手术刀在止血钳下方切除直肠黏膜,切除后可暴露薄弱的阴道隔。用组织钳提起直肠黏膜肌瓣边缘,组织剪在其下游离两侧直肠黏膜肌瓣,达肛提肌边缘后再游离1cm左右,以显露肛提肌。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两侧的肛提肌,分别至肛提肌的两侧边缘进出针,缝合4-5针。打结后使两侧的肛提肌对合,加强直肠阴道隔。以直肠黏膜纵切口为直径,自切口顶端用2-0铬肠线行荷包缝合直肠黏膜肌瓣,打结后,修剪多余的直肠黏膜肌瓣,以吻合整齐。然后1:1的消痔灵注射液自切口上端注入直肠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范围依前突的大小范围依次注射,使黏膜表面颜色变浅或呈水泡状为度。凡士林纱布填入肛内,外用纱布加压包扎。
1.2.3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半流质饮食,静脉滴注抗生素及止血药7天,第二天常规换药,便后用自制荆芥洗剂坐浴清洗肛门,塞纳肛泰栓。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排便时间、排便不净感、便后肛周下坠感及临床疗效。疗效判定参考《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后无不净感,术后排便通畅,排粪造影结果示直肠前突深度有不通畅感,排粪造影结果示直肠前突深度5-8 mm;有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好转,术后排便仍需用力,便后偶尔有残便感,排便偶尔有不通畅感,排粪造影结果示直肠前突深度8-10 mm;无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排粪造影结果示直肠前突深度10-16 mm。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直肠前突源于直肠阴道隔薄弱缺损,每遇用力排便时导致粪便存留在前突的囊袋中,导致大便排出不畅,形成的一种顽固性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直肠前突多发于女性,在女性人群中发生率为80%,但是影响排便功能的约占20%,是女性排便梗阻综合征中最常见的解剖和生理异常之一。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采用荷包缝合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加强固定损伤的直肠阴道隔,使直肠阴道隔得到修复避免了排便时力的分解,消除了用力排便时的直肠前壁膨出,从而改善了临床症状。该手术操作比较简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扬州)[J].中华消化志,2007,27(9):619-62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32
[3]高英杰,刘宝林,韩贵俊,邢淑芳,张学诚.荷包缝合法加疝补片修补法对直肠前突型便秘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7):112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