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华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和教育改革,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视。然而我国高校现阶段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本文针对现阶段高校學生心理健康问题做出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举措,以求促进我国健康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高校;健康教育;心理
由于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然而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健康,心理上的健康也是健康的组成部分。生活压力和社会人际问题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广泛地存在于人群当中,尤其是高校学生,他们往往处于刚刚迈入社会的年纪,心中的困惑和对于社会的认知偏差会使他们比其他群体更让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果这一阶段高校能够重是学生心理的健康,对于心理不健康的同学及时地给予指引和疏导,将会使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们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更好的素养,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1.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原因
1.1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代大学生会因为大学生活社会性的增加,大学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在学生过去的教育时光里家长老师和社会一直在将大学理想化和神圣化,但事实上学校硬件软件的缺陷,学生对于选择专业的不满,大学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不同的习惯和文化差异都需要大学生去花费精力,想方设法地适应。但这一过程缺少家长的陪伴和呵护,虽然是自立成长的一部分,却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负面的情绪,如果这些不良情绪和想法难以及时疏解,就有可能激化为各种同学矛盾,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从学生的综合发展角度来看,其实心理健康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问题,并且具有比较强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人所面对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大学生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直处于身心健康的状态,也有可能不适应大学生活,从而造成这一段时间内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注意这些心理问题是有可塑性的,即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都不是无解的,是可以在得到关注后解决的。
1.2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是由于现代社会的种种矛盾使得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比任何一个时期更加的严峻,首先是高校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的尾巴,又因为高校的管理比起学生以前的学习生活更加的自由,学生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高校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组织,直接的面对和指导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高校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高校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态是非常了解的,因此高校之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要比其它的社会组织更加的便利,由高校及其工作人员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一类与学生们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的成功率和有效性非常高。
1.3高校是学生与社会力量的桥梁
高校及其工作人员其实是社会上的专职心理医生和辅导老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与桥梁,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心理辅导的接受程度,弱化了学生对于接受心理健康辅导的抵触心理和专职心理辅导的市场性,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经济条件和接受程度内享受到更好的心理教育;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高校心理教育的专业性。这都会提高大学校园的和谐程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降低学生因心理问题造成创伤或其他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同样由高校出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充分发挥学校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正向作用,让学生在高校里找到归属感,形成独特的高校文化和良性的循环,使得学生们的生活态度更加积极,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少。
2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2.1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独特作用
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增强高校一线工作人员尤其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职业素养积极考取相关证书,积极总结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工作经验,让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的发挥作用,班主任和辅导员要以身作则,形成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正确三观,一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工作,以公正友善的态度面对学生,让学生在榜样的力量中获得鼓舞。班主任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关心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及时发现学生健康问题,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和成长重大事件,及时与学生沟通谈话,关注存在或可能存在健康问题的学生,对于学生的健康状况仔细的分成不同的等级进行谈话跟踪。班主任和辅导员还可以发挥同上级沟通交流的作用,一般学校里都会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和一些可供学生宣泄感情的专业场地,辅导员老师就可以积极与学校沟通,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积极主动地同学生们一起来体验咨询,这样可以消除一些想来体验和咨询心理问题的同学的疑虑,也更能够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和班级的凝聚力量。最后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还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号召作用,多多带学生们参加团队建设活动,使更多的学生融入班集体,找到伙伴;例如带领自愿的学生早期锻练跑步,互相监督吃早餐,给学生们布置适量的运动打卡,不限制运动形式等,都可以帮助学生们养成健康习惯,缓解生活压力。
2.2利用科学的方式选择班级干部
由于班干部对于领导班集体,协调集体矛盾,保持集体凝聚力的有重要作用。高校要建立一套以心理检测测评考核班干部的管理方法,例如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专门的心理测试,由相关人员进行面谈,组织班集体群众参与评价等方式全面的了解班干部的心里情况和综合素质能力,每个学期还可以组织学期末的考核和测评,运用三百六十度心理测评方法针对性的测评班干部,是班干部在团结同学解决矛盾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遵守法律,尊重学生,尊重事实的开展健康教育。首先高校要注意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辩证的看待二者。其次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要做到客观公正,老师也要注意到自己的职责范围,不要把过多的私人情绪带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最后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守线管法律法规,对于情节严重的同学依法告知监护人员和采取必要手段,尽最大的能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合法权益。
2.3积极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和活动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一对一的健康辅导,对学生的大学生活适应能力做出评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计划与发展做出指导。例如当学生对于与宿舍其他成员因存在较大的的文化差异不能够很好的互相理解和和谐相处而产生矛盾,因为对于大学课程难以适应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如果学生适应性能力出现了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要针对增强高校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高校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反省能力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排忧解難。针对发展能力出现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帮助他们进行自我鼓励,自我规划。例如在学生出现对于职业发展的茫然,对于如何学习大学课程,增强自身能力的困惑时,高校工作人员可以组织这类学生为他们讲解学习方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同时我们要注意各种心理问题不同的辅导程度。
除此之外高校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可以多组织一些关于这一方面的班会,增加宿舍之间的文化建设活动例如宿舍室内装饰,增加宿舍学习园地等活动在进行评比和一宿舍为单位的互动,让宿舍内部快速形成凝聚力量,另外还可以组织各班班主任随时进行串宿舍活动,亲身感受学生日常生活。在召开班会的时候也可以组织学生多多探讨学生与父母的交流要点,并布置定期与父母深入交流学习生活的小任务。这些都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友好交往,学生与父母感情更加和谐。当然在举办这些活动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们的意愿,给学生们提供尽可能合理的方案和多种选择,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下办好活动,让学生们喜欢上这些可以促进人际交往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课余活动。
结语:在对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后我们发现尽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容乐观,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只要学校积极引进优秀的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同社会权威积极合作,转变僵化的施教思想,发挥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独特作用,站在学生角度为学生权益考虑为学生健康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科学的教育学生,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会不断地减少,高校将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戴妍,徐雨. "三全育人"理念下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 科技视界,2020,No.310(16):112-114.
[2]丽莎 王. 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0,3(8):184.
[3]刘希庆. 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J]. 北京教育(德育),2010(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