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小学阶段的同学也不再是要求学好数语外三大主科即可,而是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共同发展,这便突出体育的重要性,而花样跳绳作为小学体育的重要项目,要求体育老师针对训练方式进行重点研究,以此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花样跳绳水平。文章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探讨体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
引言: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基础,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跳绳作为体育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如何将其有趣的运用到教学中便成为教师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对运动细胞相对薄弱的女生来讲,跳绳不仅耗费大量体力而且枯燥无趣,巧妙的运用花样跳绳教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小学体育课堂的重中之重。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跳绳兴趣
要想激发学生的跳绳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善于打破传统跳绳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以改革创新,用更加新颖的方式引导同学们主动加入花样跳绳的运动中来,前提是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不同的身体素质制定不同的任务要求,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跳绳运动。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中加入游戏环节,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将班级同学分为6个小组,每组7人,用跳绳接力跑的方式,看哪个队伍最先跑到终点。让7名同学站成一排,前一个人回来后,下一个人接上继续用跳绳跑,以此反复,中途如若被绳子打断可以重新调整状态继续前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最快的速度冲刺,直至组内最后一名同学跑完,用时最短的小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如果在中途能够运用花样跑可以为小组缩短时间,从而扩大赢得比赛的几率。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好胜心,带着不服输的精神面对体育课,不仅加强了花样跳绳的训练,同时增加和同学的交流,让其在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中强化身体素质[1]。
二、组织课堂活动,培养运动意识
花样跳绳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训练,要想学生保持对它的喜爱,就先要从运动意识的培养入手。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大家的跳绳积极性,从而达到花样跳绳的教学效果。例如,为了培养运动意识,在每节体育课开始前向进行热身准备,将身体舒展开从而为后面的运动做准备,以防发生意外情况。而后让同学们一起用普通跳绳的方式进行预热,接着以个人为单位,开动脑筋想出在之前的课堂中老师没有介绍过的跳绳花样,顺利将其展示出来,而后让其他同学跟着模仿学习,如果这个动作只有你自己能完成,其他同学都做不出来便能得到一分,最后个人总分排名第一的人获胜。该项活动主要就是以“我行你不行”的方法,鼓励大家在跳绳运动上做出创新,如果某个动作只有一个人能做出来,这样不仅能充分鼓励该生在花样跳绳上的钻研精神,更通过良性的竞争锻炼大家的思维拓展能力,不局限于教师口中的方式方法,而是愿意主动研究出新的技巧提供给大家练习,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2]。
三、创新跳绳花样,保证教学质量
花样跳绳就是从吸引学生兴趣角度出发的一种教学运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化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这就彰显同学间互助提高的作用。在课堂上有领悟性较强的同学可以很快吸收老师讲解的方法,第一时间跟着把动作完成,但是悟性稍弱的学生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该如何做,这时完成较好的同学应该主动伸出援手帮其完成动作,通过详细的讲解,亲自示范等方法教会其该项运动。在这样的互相帮助中既可以满足大家的成就感,更可以带动性格害羞不愿意询问老师的同学完成跳绳运动。同样的,作为教学中的指导者,教师更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每当讲授新的运动方式时,应该主动将动作分解,耐心细心的给同学们进行展示,而后在班级最前方带领大家进行反复练习,熟練之后可以进行两人跳,三人跳,左边跳和右边跳等花样练习,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和大家一起进行跳绳运动,不仅能快速拉近师生间的紧密联系,更可以在这样的方式中促进学生对花样跳绳的吸收,从而更好的完成动作[3]。
结束语
花样跳绳能够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组织课堂活动以及创新花样等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得以快速发展,还有更多有效途径需要体育教师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重点研究。丰富多样的跳绳运动既能加强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在运动中促进其思维的拓展。教师对跳绳方式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花样跳绳的训练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银莲.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方法浅谈[J].科幻画报,2019(11):178.
[2]严顺玲.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3):113.
[3]苗健.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