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磊
摘要:體育课的教学一直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激发学生身体的潜能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运动是人类的天赋,而体育课是科学的运动教育途径,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沉浸其中。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趣味教学,更能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并在身心层面获益。同时有效的利用体育课的价值,能不断磨练学生意志,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
关键词:趣味化;教学;体育
引言:
体育课的趣味教学与其他课程存在本质的区别,寓教于乐重在乐而并非在教,因为现代的教育环境,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光是思想负担就很重,在体育课中,利用趣味教学重点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从而放空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自我修养的过程,就是开展的关键。所以此文将从如何在课堂中增设趣味性来抛砖引玉,浅谈活跃课堂让学生更加受益的方法。
一、设计团队游戏
体育课可增设的趣味性范围非常的广,灵活度很高,而且游戏性非常的强。就像好多游戏都是以运动题材为背景设计的,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而体育课的关键就是如何运动,所以从这个方面入门非常简单。但是想在体育课上有一定的作用,而并非只是简单的“玩”。就需要全面思考和设计才能适用体育课教学。其中团队游戏的设计,则是一个非常重要原则和法宝,它能给学生带来参与性、培养团队意识、逻辑思维、课程预热等方面的优势,这些都是无法替代的。所以需要教师花心思,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然后设计出合理的、适用当下的团队游戏来增加体育课的趣味性。不一定要很复杂,适用性才是关键。例如一个班的学生身体素质条件是运动的前提,男生与女生本身就存在着巨大差异。如果游戏涉及到剧烈运动,就不能统一标准,而是需要设置不同游戏角色,让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能够量力而行。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要规范操作,还要保障学生的安全,因为团队的参与人数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本身就很活跃,所以一旦不注意,意外随时可能会发生,教师要说明活动的要求和目的,让学生按照规则来正确进行。当活动结束时,团队的效果如何,作为教师需要及时总结,如果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不如意,立即进行调整,不断优化其功能给学生带来最好的体验。
二、延伸体育项目
体育课的初级目标是锻炼健康的身体,在课程中会设置各种各样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如武术基础、球类课、体操入门、田径项目等等。在不同年龄段,体育课的活动内容变化比较大,虽然入门比较简单,而且极易上手,但体育课的活动项目需要坚持不懈的训练和自身体会,才能领悟运动精神。这个特殊性,就在给体育教学的课程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其实并不是所有运动都适合在教学中进行,就像现在世界上各类价值最高的明星中,正是职业的体育运动员,其专业度非常的高,并不适合大众进行锻炼。所以要选择一类较为适合的课程,从而不断在教学中延申,为课程增强趣味性,并且促进教学模式的发展。例如,中国有着悠久的武学历史,很多强身健体的拳法已经深入人心,并被大众所熟悉。通过科学的指导,在课程中增设简易军体拳就是其中一种,军体拳的动作以及招式都是固定的,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学习后,会慢慢领悟到其中的奥秘之处。如果延伸体育项目,可变军体拳课程为初级对抗类,只实践招式有限但变化莫测的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潜意识。让学生在自发性的练习以后,完全的爱上这门课程。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将基本武术延伸出更加有意思的体育项目,会不断活跃体育课堂。
三、锻炼意志教学
现在的学生缺乏锻炼,身体条件急剧下降,这同时考验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例如教师在一堂课中,让学生进行蛙跳游戏,学生既锻炼了身体,也很开心。虽然很有意思,但学生再次上体育课时发现,开始并无反应,随后几乎所有人的大腿都不听自己使唤。这是因为肌肉高强度的运动会产生乳酸,所以会有刺激疼痛的感觉,这种钻心之感会让学生体验到什么是痛并快乐着[2]。因为再上体育课时,如果进行蛙跳,学生达不到之前的标准,但是经过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其他游戏,而这类有些全部需要下意识的使用蛙跳,只有在不断重复之后,疼痛感才会减轻,让学生坚持完成规定动作虽然很艰难,但是,坚持不懈的锻炼,这种感觉会慢慢消失。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意志力克服了疼痛,不仅磨练了学生的意志,更让学生理解了这种感觉的产生并没有想象中的难以接受。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分步骤进行,科学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锻炼,最后让学生在加强身体锻炼后,明白这个趣味的过程不只是表面,更是心志锻炼的学习过程。
四、结束语
体育教学在经过多年的改革以后,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其趣味性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趣味性已经融入到各个环节,通过增强学生感受,在不断变化形式的基础上,大力活跃课堂[2]。早已不再是之前的“自由活动”,这种变化中,趣味性的教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深化趣味教学,是改变体育课的核心和关键,能让更多的学生受用,从而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的身心都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倩倩. 探析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开展策略[J]. 当代体育,2020(23):1.
[2] 丁娟. 增加小学体育教学趣味性的策略[J]. 幸福生活指南,201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