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伟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倘若学生没有兴趣,也没有信心,那么我们所教授的各种画法、技法都将是徒劳无功的,因此美术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开发性、综合性的教学。兴趣是产生于对新奇事物的独特形式的刺激,那么教师应充分对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激发,这也是把美术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甚至是唯一的条件。而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学生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关键词:兴趣;教学资源;绘画;创造性
导言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思考,那么我们要通过那些教学教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绘画教学来引导学生走进美术课堂,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等把绘画融入在其中,通过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将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培养学生美术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但广大农村的学生由于经济条件差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我们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乡土课程资源教学开发,把农村的各种自然资源和天然的泥塑场加以利用。在这些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重他们的兴趣的倾向,使他们获得快乐,让他们从中找到在生活中不可能得到的东西。
一、丰富的绘画教学
绘画是学生们较喜欢的,也是发展他们想象力、创造力、个性的有效手段。就现在教育现状来说,美术科目由于升学考试要求分值占比不高,家长重视程度任然还是低,所以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就成了学美术的主要动力。在体现水彩画、国画、油画、版画、漆画、民间画、泥塑、蜡染、扎染的技能技法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每一次获得小进步的内心体会。如在从起笔、行笔、落笔、构图、着色、填涂、用水、点墨的体验中去感受到绘画带来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让学生置身丰富而有趣的绘画世界中。
我们从小对生活开始的各种能力的是从经验中得来的,绘画更是如此,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这样才能让他们获得更丰富的经验。有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对课本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使出浑身解数的引导,把孩子的注意力强拉在课堂上来,看起来完成了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实际上是事半功倍,甚至还会扼杀他们的创意。相反,如果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在没有心理束缚的情况下,他们会长时间的情感投入绘画当中,而且会特别喜欢画。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将学生的作品等相关体验建立联系,从而穿越“时空”,拓宽“视界”,形成多维互动------教师、学生作品之间的互动,促进“鲜活资源”的生成。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让学生在图像的光线明暗、颜色的变换中体验美术质的美感。学生则可按教师引导收集信息,可任意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素材进行创作。如在上《画家笔下的色彩》课时,虽然学生富于想象力,他们见过的美术作品也不少,但真正能把印象中景物用色彩能画出来的学生不多。那么通过利用互联网,向学生出示一组图片让他们欣赏,每张图片的季节不同,地点不同,色彩不同,并配以不同的优美音乐,给他们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丰富的色彩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这时让学生赶紧拿起画笔,把自己所感所想画下来。这样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一方面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了创作的素材,以愉悦的心情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让课堂上充满了快乐的情趣。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改革我们的传统美术教育方法,特别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保持新鲜感和参与热情,从而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而想象空间则是使他们畅所欲言,自由发挥想象力的地方。由于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从知识点、新颖性、趣味性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思考策划,生动有趣的图片以及多种媒体的共同参与,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
三、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
教师对当地的资源利用或者编写地方教材,或者把某些资源补充到美术课本中,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丰富教学内容。当地的人们看到了美术课能反应他们的实际,能促使学生热爱家乡,培养人文精神,自然就会对美术课产生兴趣,寄予厚望。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生活在比较贫困偏远山区的学生,受当地经济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与城市的学校比起来,很多学生不能备齐美术用品,部分美术课是根本无法开设的,也不可能具备开设的条件,但大自然赋予山里的人们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库,那里有着丰富的待我们去发现的资源。山里的孩子活泼可爱、勤学好问、悟性也很高,他们对山乡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热爱自己的山村生活,针对实际学习环境,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克服这些实际条件带来的不便因素,那么美术教学就只能根据当地的本土自然资源来充分开发利用,如各种花、草、树叶、瓜果、卵石、黏土、竹子等很多随手可得的自然材料。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条件,可以让学生们把“陶艺”拓展为“搓泥巴娃娃”。例如;根据在他们农村生活中的插秧、收麦、放牛、砍柴、捞鱼、摘果、割草等,作为创作的主题,他们搓出自己喜欢的泥巴娃娃,而且能搓出各式各样有趣的东西,有搓成一只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有的搓成了外星人;有的搓成了汽车;有的搓了很多建筑;这么多的造型真是让孩子们很开心,这样以游戏似的创作方式,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我们与其说他们是在搓泥巴,还不如说他们是在上一堂生动有趣的泥塑课,在他们的生活中玩泥巴也是最惬意不过的事了。对于农村的学生,不仅要教育他们自己的热爱家乡,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美術兴趣和对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热爱美术这门课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促其美育的健康发展。
结语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尝试用绘画、多媒体、农村乡土课程等的教学,让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意境,这也是我们通常提倡的创造力。教师尽量要给予他们的是鼓励、相信、表扬,强调创造的过程,注意他们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不能太刻意要求创造的结果,善于观察和准确把握学生的各种情况,让他们画出自己想要画的,更多的促进他们的创造性的发展。美术兴趣的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课程,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更多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这也是有待我们去探索发掘的。
参考文献:
[1]《少儿美术》,以学生发展为本,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4.
[2]《中小学美术》,新课标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3]《中国美术教育》,E时代生成型美术的欣赏教学的构建,国家级美术教育权威期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