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国农村家庭收入逐年增加,而增幅却逐渐呈现下降趋势,收入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村家庭教育支出最主要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同时,地域文化、教育政策对家庭教育支出也有很大的影响。我国不仅存在城乡差距,农村内部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以及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很明显。本论文首先进行讨论家庭教育支出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现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以社会实践过程中济宁市泗水县米山庄村的调研资料和数据为基础,借助相关数据和访谈资料,试图通过对调查地区农村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研究来揭示农村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变化特点。
近年来,一个重要的教育财政政策就是开始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成本分担,收取一定的学费。据统计,自高等学校收费制度改革以来,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收费呈逐年上涨的趋势,从消费结构来看,教育消费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也逐年上升。
二、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
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是家庭的内部,包括家庭收入、受教育子女数量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家庭外部,如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政策的影响等等。
(一)家庭内部因素
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家庭经济条件、家庭上学子女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家长受教育年限对教育支出的影响。
1、家庭经济条件
在国家层面上,经济的发展情况会直接影响教育投入,那么具体到每个家庭,家庭的收入會直接影响到家庭的教育支出。家庭收入较高的家庭,一般情况下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较高,对外界认知能力较强,跟随时代潮流,因此,对教育的投入也较多,家庭教育支出随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2、家庭上学子女数
多子女上学的家庭教育负担比较重,随着子女上学数量的增加,家庭人均教育支出会相对减少。一般情况下,超过2个以上的子女上学,家庭平均教育费用就要减少一半以上。面对多子女上学的教育负担,很多家庭会考虑减少一些扩展性教育支出如择校费、辅导费、课外书费等来保证所有子女最基本的教育支出,特别是贫困家庭中可能会选择放弃某个孩子的上学机会,导致孩子辍学。
3、家长的受教育年限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父母相关的背景会对家庭教育支出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父母的职业、文化水平、对孩子的教育期望等。有研究指出:父母文化程度及其社会经济背景是影响子女教育与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会明显影响孩子的教育投入以及未来前途。
有研究表明,农民的文化程度与收入成正比,父母受教育年限长的家庭,经济条件会相对好一些,有能力也愿意为子女接受教育支付更多的费用。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更倾向于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其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未来的工作收入也比较高。
(二)家庭外部因素
在家庭教育支出影响因素的选取上,社会文化、所在地区经济水平、政策等都是需要考察的影响因素。
1、社会文化
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山区甚至还存在较为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例如:有些极度贫困的家庭同时拥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上学而家庭又无力同时承担两个孩子的教育支出时,他们会选择放弃女孩的上学机会,并不是看谁的成绩更好。
调查中发现,泗水县属于劳务输出较多的地区,很多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看,隔代人更热衷于资助和支持孩子接受教育,这对家庭教育支出也有一定的影响。
2、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化是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同一地区,不同收入的家庭花在学校上的教育费用大致相同。同时,受地区经济的影响,较富裕的地区,家庭为了子女提高学习成绩或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花费的扩展性教育支出相对要多一些。
3.政策因素
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都是伴随着比较有影响的具有国家政策性质的文件和法律法规出台,这些政策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泗水县教育支出统计表中可以看出,目前泗水县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支出逐年上升,教育支出在人均消费总支出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这说明泗水县农村家庭父母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意愿也逐渐上升,投资意识逐步加强。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的要求,人们迫切需要提高受教育的层次,同时也希望子女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
三、结论与建议
(一)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教育负担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首先继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价格、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
其次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最后,应重视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差距问题,同样的教育支出对不同收入层次的家庭来说负担是不一样的。2.减轻农民教育负担。
(二)科学制定布局调整规划、完善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
1.科学制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在布局调整之初,可能被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成为减轻财政负担、大搞形象工程的工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的行政区规划,考虑校点的布局和撤并,以达到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方便学生上学的目的。
2.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布局调整的顺利进行。
布局调整后的农村中小学设施不足、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校车等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
(三)促进教育信息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要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快城镇化进度。城镇化问题是关乎“三农”、关乎全局、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通道。
通过政策优惠和积极扶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贫困生资助事业。国家要积极鼓励各种形式的捐资助学,大力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到贫困生的资助中来,设立助学金、基金会等。鼓励企业与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如企业为高校提供校外勤工助学及实习机会,学校为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等。积极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呼吁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学生资助,弘扬一些传统文化,如“扶贫济困”、“回报社会”的精神,以唤起社会各界参与学生资助的热情。
通过分析,我国不仅存在城乡差距,农村内部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以及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很明显。在我国农村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家庭收入水平对家庭教育支出有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支出负担率的地区有差异,不同收入阶层的教育支出负担率有显著差异。因此,地域文化、教育政策对家庭教育支出也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秦鑫,1998.10,女,山东日照人,汉族,青岛黄海学院,本科,高校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