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21-01-02 19:36严锦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心理健康

严锦伟

摘要:初中生心理状态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任何外界的影响都会导致初中心理健康产生不可预测的问题和危害,因此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强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初中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的情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的可行性措施进行探讨,期望为广大的同仁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实践教学

引言:教育是塑造个体、培养人才的事业,教育工作既要满足个人需要,也要符合社会要求。时代不同,个人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的要求也不同,因而教育也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更应该秉持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从新的角度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并将其渗透于教学之中,通过强化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促进师生情感的建立和升华,进而保障初中生更好的成长。

一、农村初中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问题

就思想政治课程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生活逻辑为基础的情景教学,学生易于理解,考试难度也小,绝大多数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毕业成绩为A。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以社会生活主题为切入点,以理论观点阐述为落脚点,虽然以生活现象和生活逻辑为基础,但更加重视学科知识和理论逻辑。这些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学习佼佼者,由于相互比较丧失了原有的“学霸”优越感,以及高难度的课程和低迷不前的成绩,学习自信大幅贬值,甚至自我怀疑,从而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策略低效、考试焦虑等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进入初中后,很多学生都在遭受人际关系困惑,甚至面临人际关系危机。师生冲突、校园暴力、亲子矛盾和早恋等现象的大量发生折射出初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不容乐观。初中学生由于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又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龄,容易意气用事,甚至极端偏激。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琐碎小事,反而小事扩大,激化矛盾,个体冲突有时演变为群体打架斗殴。异性吸引是性心理走向成熟的自然表现,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促进健康成长。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有的学生人为压抑内心情感,异性交往不够充分;有的学生异性交往过分随便,没有分寸。另外,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父母与子女的矛盾十分普遍,学生行为失范与教师管理导致的师生冲突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教学方法

(一)以生命教育为载体,引导学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笔者以《生命的思考》内容,进行深入有效的生命教育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生命可以永恒吗》这课的“探究与分享”教学中,讨论“你的出生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教师通过视频频链接的方式,将几位学生的家长在怀孕期间、育儿期间的心路历程录制下来,其中有的父母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怀上孕,有的母亲在生产的过程中经历了难产和手术,有的学生是早产儿,体重严重过轻,正是父母的不放弃,最终把孩子养活、抚养成人……真实的父母孕育過程让学生们备受感动。教师顺势进行生命教育,告诉学生每一个生命都是极为宝贵的,个人生命与家庭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生命的意义需要学生自己发现和创造,其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教师以“生命的价值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这句话为引,让学生谈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以历史的、现实的案例为说明。学生以雷锋、焦裕禄等时代楷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军人,和平年代保家卫国的武警战士、消防员,以及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环卫工人、公交车司机等为切入点,谈谈活出生命的价值与精彩,深受启发。

(二)进行道德的教育

学生之间发生争执和吵架时,教师不能用法律来教育学生,也不能偏向某一方,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心理认识误区的产生。这时,需要教师利用道德的力量,来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借助道德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例如,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吵架的学生进行原则性的批评和教育,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心服口服。同时,利用学生之间的亲密友谊以及互动联系进行多元化的联系,通过一些小惩戒或者小措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另外,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应重视同伴的情谊,以促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以良好的状态以及健康的心理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道德,是促使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助手,是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培养阳光心态的动力,是推动初中心理健康教学的人性标尺,能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教师借助道德的力量,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尊师重道、孝敬父母、敬爱长辈、关心同学等,使学生以强大的心理底蕴和健康基础来有效度过初中阶段,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降低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从根本上帮助家长、教师共同完善学生心理环境的科学创建。

(三)以挫折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形成强大的内心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以挫折教育为契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升抗挫折能力。一是学会管理情绪。青春期的学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扰,如学习的压力、人际交往失败、早恋等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教材中也有很多关于情绪管理方面的素材,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的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情绪。一方面,要正确接纳情绪。在“情绪面面观”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情绪的成分,了解青春期情绪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负面情绪都是正常现象。另一方面,要科学调适情绪,通过情绪的合理表达以及情绪的科学调节来控制不良情绪。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对话式教学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体会:当产生抑郁、焦虑、悲伤等不良情绪时,如何才能有效释放它们?学生纷纷出点子:“可以写‘心情日记’,把自己心里想说的倾吐出来,会感觉很轻松。”“可以和长辈、朋友倾诉,他们有更多经验,也能给我们一些好的建议。”“运动是最好的办法,打打球、跑跑步,心情立马舒畅了很多。”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培养,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有效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能帮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遵守法律、尊重道德。教师应利用社会中的强大规制理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避免学生出现不可预测的心理问题,切实有效地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俞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6):9-10.

[2]杨爱萍.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机整合[J].新课程研究,2020(12):75-76.

[3]许冬敏,孙子建.初中道德与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系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9,8(30):32-33.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