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 钟凌云
摘要: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作为未来的主人,儿童在幼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让幼儿从小就懂得爱护环境,树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环保意识。这既是现代儿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为使幼儿从小养成环保习惯,必须从幼儿园开始进行环保教育。
关键词:幼儿园;环保教育;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优良的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对于环境保护教育同样如此,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环保习惯需要从幼儿培养,若是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孩子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新时期的幼儿园老师,需要注重环境保护课程的设计与开展,让孩子们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互动,增强孩子们的环保觉悟,这对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一、现阶段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现状
(一)幼儿园环保教育流于形式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升,“从娃娃抓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相当一部分家长和部分幼儿老师看来,能读、写、算才是聪明的孩子,不管是什么样的课程,其目的都是在培养孩子们的智力发展,这样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幼儿环保意识与习惯的培养,将会对孩子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样幼儿长大后就会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就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二)家长对于幼儿环保教育的不重视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同时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环保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参与,一些幼儿家长忙于工作,几乎没有时间教育和管理孩子,孩子的教育和管理重任落在了祖父母与外祖父母身上,特别是在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形势下,孩子在家长的过度关爱下成长,一些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在生活与学习方面尽可能地顺从孩子的意愿,这样就很可能滋养幼儿娇气任性、固执蛮横的个性,环保教育长期得不到家庭的重视,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幼儿园环保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巧用环保节日,丰富环保教育内容
众所周知,3月12日植树节是我国重要的环保节日之一,在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夹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不仅仅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更是吹动了孩子们的热情,在一年一度植树节到来之际,幼儿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巧用植树节,培养孩子们爱护植物的环保行为。如幼儿老师可以组织“我为世界添点绿”环保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们用水瓶或者专业的浇花工具盛满水,到校园或者小路边为刚刚发芽的小草浇水,在浇水的过程中幼儿老师需要向孩子们讲解植物的生长历程和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重要性作用,加深幼儿对于植树节和植物的理解。与此同时,幼儿老师也可以在花草市场买一些盆景,并将校园或者班级内创设一个绿色植物角,通过每天的浇水、观察和记录,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盆景植物的生长历程,并且幼儿老师环保教育过程中,需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保护环境、爱护植物的榜样,通过给植物浇水、养盆景植物等活动,促使孩子们了解到更多关于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知识,并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二)丰富一日生活,渗透環境保护理念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时,幼儿老师需要以孩子的一日生活为载体,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促使环保教育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效融合起来,在丰富幼儿一日生活内容与形式的同时,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在午餐前洗手时,洗手上香皂时要关掉水龙头,尽量实现一水多用,将洗脸水留下来,用来冲马桶、浇花或者拖地,并且要做到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水资源,在午餐时,不浪费食物,自备餐具盒,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倡导“不剩饭剩菜”“不浪费粮食”的环保理念,在吃水果时,不要到处乱丢果皮、果核、果屑,如果附近没有果皮箱,可以在身边带一个小的垃圾袋,用它来盛放垃圾,再一起丢进果皮箱;在早上幼儿入园时,引导孩子们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观察植物是否需要浇水、松土、施肥,增进幼儿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萌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意识。
结束语
环保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幼儿园是幼儿除家庭以外接受环保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应该将幼儿环保教育作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内容,组织丰富的环保活动,从小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保护活动,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参考文献
[1]梁婷.幼儿生态环保教育长效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