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叶
摘要: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数学的教学标准发生了变化,要求教学要紧跟时代变化,关注人的发展。而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需要优化课堂教学,利用数学知识启迪学生心智,激发思维活性,以数学敲开思维之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拥有自己的判断力,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力。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几点实用性教学策略,以期为初中数学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现如今,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使得课堂的优化教学刻不容缓,尤其是数学科目本身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主动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完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的改进课堂的教学形式,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工作,凸显生本位的教学理念,让数学课堂成为思维的殿堂。
一、将现代技术与数学课堂相结合
科技的进步发展,促进了人们的生活便利,而现代技术不仅能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还能对教育有着积极的正向作用。传统的数学课堂,一根粉笔、一面黑板和一本教材就是课堂的全部教学工具,这使得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趋于乏味枯燥,学生对数学关注度不高,不愿意接受无趣的数学课堂。长此以往,阻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无法构建数学的知识体系。而新时代的课堂可以引入现代技术,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趣味,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紧抓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数学的课堂,往往会涉及许多的抽象知识,很多同学看教材是难以理解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资料,学生的认知得到深化,从而达到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的目的,同时,多媒体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軸对称》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搜集一些轴对称图形,将这些图形用ppt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们观察,学生们会发现特点,进一步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同学之间还能互相探讨自己发现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又能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讲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挖掘学生的兴趣,让初中生对于所学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利用问题导入教学,引发学生思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往往很难主动去思考,在课堂上的参与不足,导致课堂的中心发生了偏移,教师成为课堂主体了,这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会对教学产生消极的负面作用。问题导入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新知开始的时候,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自主去思考,抓住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特点,通过提出不同的问题,还能够使师生间增加互动与交流,可以促进课堂和谐氛围的形成,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接受数学的知识,而不是用畏难的心理去面对数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运算》时,教师可以先让每一位同学在本子上写下一个两位数字,然后用这个数字减去它的个位数和十位数,接着将得到的数字个位与十位相加,再然后将这个数乘以9减去12,同学们会发现他们得到的结果居然是一样的,这时候他们就会很惊奇,然后教师在留个小悬念,告诉他们想要知道原因,就要仔细听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们会保持着极大的热情认真听课。利用问题教学法,既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知识上,又能引发学生思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很有效的方法。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往往会被教师所忽略,但其实评价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教师要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而不仅仅通过考试来定义学生,“一卷定终身”的做法应该被摒弃,否则会阻碍学生的长远发展,使学生失去个性,对数学失去信心。教师要通过多渠道激励学生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刺激课堂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同时教师可以采用生生互评的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发现数学课堂的魅力,愿意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的教学应当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一定要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打造生动教学课堂,围绕学生的发展开展教学,重视问题导入的思想,构建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数学自信,激发学生思维活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如炎.培养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学实践与实验[J].数学教育学报,2002,(1):99-102.
[3]王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案例探究分析[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1(9)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