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党和政府也提出多项措施,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还关系到高校的健康发展。本文重点探析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剧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面对后疫情时代新的形势,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也在增长,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也可以改变毕业生们的家庭命运。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一)学生自身方面
1、就业观念
疫情使原本稳定的社会状态被打破,不仅企业经营受创,大中企业发展受阻,小微企业朝不保夕,导致更多毕业生们加入进入体制内,追求“铁饭碗”,考研究生、考公务员、考教师编制的毕业生们越来越多,一部分毕业生们觉得进入体制内才是就业舒适圈。有些家长觉得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差,不需要孩子通过工作来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孩子暂时不想找工作,想玩一玩或者想考公务员和教师编制应该支持,这样的就业观念也造成了一定“慢就业”的数量,所以引导学生及家长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2、打铁还需自身硬
大学生能否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决定因素是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一部分毕业生们总是感慨“找工作不难,但是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好难”,同时企业也发出了"找一个适合的毕业生好难"的感慨。当前,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导致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实践水平较低、动手能力较差等等。毕业生们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和职业技能的短板,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多次的求职失败的又带给学生巨大的失落感,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造成了毕业生们“慢就业”、“不就业”的心理。
(二)学校层面以及社会层面
1、部分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方式滞后
部分学校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增加专业,导致师资跟不上,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轨等。
2、就业服务工作精准性不强
一是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精准性、针对性不强,对学生个体、就业偏好、职业规划等缺乏深入了解;二是就业服务方式单一、大数据应用意识不强,缺乏分类指导,没有较好的结合学生的就业倾向进行精准推送。
3、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对基础实践能力的要求高于大学生难以达到的差异;用人单位对知识拓展能力要求较高;用人单位对创新能力要求与大学生较为缺乏之间的差异。
三、后疫情时代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需要修炼“内功”,提升就业能力
大学生们要刻苦学习,扎实专业课知识,坚定信心,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把握提升就业能力的机会。利用寒暑假时间入企实习,提升技能素养,提前适应社会。
(二)拓宽就业渠道,利用大数据平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2019年,已确定单位者的求职渠道被选用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1)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占47.4%;(2)网络招聘信息占20.1%;(3)从企业得到的招聘广告占10.9%;(4)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占6.6%;(5)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占6.3%;(6)实习单位提供的信息占2.5%;其他4类的占比合计为6.2%。可见,学校、网络招聘、亲朋好友是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占比合计达到80.4%。因此通过QQ群、微信群、学院网站等及时发布就业招聘会信息,组织未就业毕业生积极参加校园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特别是疫情常态化下,拓宽网络招聘平台对毕业生求职起着重要作用。
(三)做好就业帮扶工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采取就业帮扶一对一。首先了解就业困难学生的实际想法,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情绪理解;其次根据学生的需求,可以适当向企业推荐学生就业。及时了解毕业生参加招聘会及签约状况,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针对性就业指导,加强其就业能力培养。对于考公考研考事业编制未成功的这类群体,鼓励他们去基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当前,我国的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专家讲座等形式进行,学生被动接受,在了解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后依然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自身的规划。为此,通过团体训练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经验,变被动规划为主动规划。比如开展《职来职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等职业技能大赛,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五)鼓励入企实习,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学校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帮助学生寻找实习机会,提供实习平台。组织安排学生入企实习,让学生提前了解专业前景和复杂的就业工作环境,提前适应社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调整就业期望,提升就业专业技能和心理能力素养。
(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讲座。
主要包括开好就业指导课,发挥就业指导课在就业择业创业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抓住企业来校招聘的机会,邀请董事长、总经理、技术总监和校友为学生作讲座;做好日常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提高毕业生就业意识。
参考文献:
[1]杨强,新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213-213.
[2]周勤勤,新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140-141.
[3]岳昌君,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6),4-8.
[4]王久梅,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探析,教育与职业,2013(20),72-73。
作者简介:刘治秀,汉族,女,1989.5,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大学生就业指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