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智英
摘要:怎样才能有效的进行现代化的教育,是现阶段教师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但实际上运用自然资源能充分的提升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现实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多样化,教师在中班幼儿的生活区角游戏中能运用的自然资源也是非常富有的。如何才可以把这些资源科学的使用到幼儿园的游戏教学中,是幼儿园和教师都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自然资源在优化中班幼儿生活区角游戏中的相关策略,以期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自然资源;中班;幼儿园;生活区角;游戏;策略
引言: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们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形成科学合理的三观的主要启蒙时期。因此,作为幼儿园中班教师,需要为幼儿们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形成科学的个人品质。在幼儿园的时间,幼儿们不但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作游戏,这是幼儿园需要创新的课程。这样的课程能够帮助调动幼儿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实践水平。倘若将自然资源科学的运用到游戏课程的使用和开发中,将二者相融合,就能够为幼儿的学习增添新的色彩。
一、保证自然资源的多元化
幼儿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需要保证教学游戏能够充分激发幼儿们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的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正确的运用自然资源实施游戏活动,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实现幼儿的多元化发展。幼儿园教师需要保证材料具有可实践性和操作性,这样才能使幼儿们在游戏中能正确合理的运用自然资源,提升幼儿们的想象力,实现他们的进步和发展。比如,教师在运用树叶的时候,就能够引导幼儿们使用树叶去拼图,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保证在游戏的时候可以促进幼儿们的创造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发展。另外,在对他们进行游戏教学的时候,自然资源和幼儿们的发展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在课堂上,材料的种类和特点可以对幼儿们的个人行为产生很大的激发性,幼儿们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决定怎样使用自然资源。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能够保证自然资源的丰富多样化,使幼儿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拓展使用,指导幼儿们积极的探究,实现幼儿学习水平的提升。在这个阶段,每个幼儿们都需要具有很大程度的个性,在实施游戏活动的时候,保证每个幼儿都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不但需要保证材料的种类,还需要保证活动的开放和灵活性,在对幼儿们展开指导的时候,重视他们的个人差异[1]。
二、运用自然资源为幼儿布置环境
在对中班学生进行生活区角游戏的时候,教师需要为幼儿们布置环境,可以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进行完善的设计,使每个地方都可以展现出幼儿的心灵美和审美特点。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们布置装饰生活区角的墙壁,提升幼儿们的审美水平。教师可以提前让幼儿们在幼儿园和家中收集一些自然资源,运用这些资源制作成多种多样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內,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幼儿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去实现。幼儿会运用家中的一些稻草制作成小鸟窝,放到教室生活区角的黑板空位上,也有的是运用柳树枝制作的头环,将它粘贴在教室的门后面,也有的是运用花瓣制作的图画,这样的图画可以使教室生活区角变得丰富多彩。这个过程锻炼了幼儿们的实践操作和审美水平,有效的提升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运用自然资源设计游戏器材
运用自然资源设计生活区角的游戏器材,对幼儿教师来讲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的。设计制作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虽然制作的过程比较艰难,但是却能促进教师不断的前进[2]。例如,教师能够运用麻绳以及木板为幼儿们制作秋千,虽然制作的高度不大,但是却能保证幼儿们在玩耍的时候能够安全,教师还能够运用渔网以及木板为幼儿们制作篮球筐,这是幼儿们都十分喜爱的游戏形式,也有的教师运用柳条为幼儿们编制成跳高使用的绳子。当然,在制作游戏器材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让教师自己完成,有的也需要幼儿们的参加和帮助,这样才会使过程更加具有意义。幼儿们在跟随教师设计制作的时候,也可以充分的了解和学习到自然界丰富的自然资源,掌握他们的使用方法,提升幼儿们参与创新和成功的快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师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广大幼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运用一些自然资源,将它结合到幼儿园中班生活区角的游戏中。由于幼儿们的身心发育不健全,认知程度有限,但是他们个人的思想却具有灵活开放的特点,幼儿教师能够在幼儿们小的时候就不断激发他们的潜力,锻炼他们的个人兴趣。将自然资源运用到生活区角游戏中,可以使幼儿们在真实的情况下去认知和感受世界。幼儿教师是幼儿们的第一个教师,因此需要发挥自己榜样的作用,这样可以很好的带动幼儿的学习和成长,使他们爱上学习,乐于思考,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鲁.浅谈自然资源开发对幼儿教育活动的作用[J].儿童与健康,2021(11):31-33.
[2]吴继英.基于乡土自然资源在大班幼儿生活中的实践研究[J].智力,2020(32):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