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逢其时

2021-01-02 04:06廖琳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于敏嵇康导语

廖琳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一审题立意,精准深入

本作文题目由导语、命题和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命题作文,表述简洁,题目开放性较强,对考生的思辨能力有较高要求。

题目是“论生逢其时”,如何理解“生逢其时”是解读这个作文题的关键。结合前面的导语来看,所谓“时”,指的是时代;所谓“生”,则指生在、生活。文章一定要围绕着“生”与“时”之间的关系展开,这是合题的基本要求。

那么所谓“生逢其时”是什么呢?在解读作文题时,我们不能孤立地看某一句话、某一个词,而应该具有语境意识。题目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用的,题目的导语往往兼具限制功能和引导启发功能。这个题目的导语其实暗示了关于“生逢其时”的几个解读层次,需要考生深入思考挖掘。

首先,根據“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一句,我们可以把题目中的“逢”解读为“遇上”,“生逢其时”也就是生活在某一个时代,与某一个特定时代相遇。

进一步想,我们会发现,人生在哪一个时代是无法自主选择的。如果只解读到以上层次,就会陷入一种宿命论的感叹。因此,还需要关注导语中的另一个层次:“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这里列举了人和时代的几种关系。一是在时代中,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智抱负,于是“慨叹生不逢时”;二是人接受并安于时代、命运的安排,即所谓“安分随时”;三是人能在时代中看到契机、获得动力,积极投身时代洪流,创造人生价值,因此“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身处同一时代的人何止万千,每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却各不相同,为什么?命题人提示我们要关注人对待“时”的态度以及人在时代中的主观能动性:“生逢其时”绝不仅仅是人与时代客观上的相遇,更体现为一种主观上的契合。

写好这篇作文,要在这个点上下功夫。学生可以参考如下立意:

1.从时代的特点、时代和人的关系角度入手。人受到时代的影响,而时代也由人来创造。时代对自己有所助力,就要顺势而为、积极努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为时代增色甚至引领时代;在时代中遭遇逆境,则更需发奋,扭转命运,甚至改造时代。

2.从不同时代观的对比入手,探究其不同本质。“深感生逢其时”的人拥有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强大的内心力量;“慨叹生不逢时”的人却常常以此作为自己不努力的“遮羞布”;“安分随时”则会成为一个人无所作为却又自我标榜的虚假牌匾。

3.从历史评价的角度入手。“生逢其时”或“生不逢时”,既可以是当事人自己的认识,也可以是后人对前人的评价。许多曾感叹自己生不逢时的人,都因为时代的磨砺而绽放了别样的生命姿态,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印记,从而成为后人眼中的“生逢其时”。

…………

总之,能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生”与“时”的关系进行论述,体现出考生不同的思维品质,也是作文分值评判的关键点。

题目中还有一些值得推敲的细节。“其时”之“其”,既可以理解为“那”,强调时代的客观性,也可以理解为“自己的”,强调时代对个人来说的独特性。而“慨叹”“只愿”“深感”三个词也不容忽视,它们分别表现三种不同的时代观:无奈叹息、被动接受、主观悦纳并积极把握。导语两句话之间也有着多重逻辑关系,“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是不同时代观产生的前提,而“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既可能是人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也可能是其最终的结果。对这些地方的细细琢磨,也能够体现出考生的思维深度。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题目中的“论”字。“论”明确了议论文文体,同时要求学生对“生逢其时”有明确而深入的思考认识,不能只摆现象、发感慨。

近年的高考作文题都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培养家国情怀,这个题目同样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对于青年一代来说,如今正可谓“生逢其时”,国家强盛、和平、富足,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蓬勃发展。是积极进取,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还是“躺平”“佛系”,虚度光阴,徒生感慨,这是青年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想让文章出彩,在这一点上也要有深入思考。

二适用素材

1.恰逢其时见真我———嵇康

嵇康,三国末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所处的魏末晋初时期,社会结构特殊,人口迁移、政权更迭极为频繁。受时代特点的影响,嵇康作为这一时期名士的典型代表,在繁杂纷扰的时代中坚定地保持真我,隐居竹林,抚琴打铁,以潇洒自由的生活态度和狂放不羁的性格闻名于世。嵇康最终遭遇构陷而不幸被处死,他的一曲《广陵散》奏出了整个时代的悲音。

运用示例

飒飒《松风》,是一个不同流俗的人在一个动荡纷扰的时代中的呐喊;凄凄《广陵》,是一个任性不羁的人与一个混沌黑暗的时代的诀别。嵇康,一位做不到低头、学不会奉承的高士,他与山涛绝交时“非汤武而薄周孔”的狂放直言与竹叶之间铿铿打铁声中的远迈不群,并不是时人能够欣赏的个人名片。可就在时代的重压之下,他的锋芒反而愈加有了棱角;就在时代的漆黑当中,他的清白反而显得更加不俗。“生不逢时”的坎坷,在他的真性情之下纷纷折戟,化为成就他的清高名节的块块垫脚石。时代的黑暗有时恰恰成就了一些特异的个性,让人们能够以个人风骨和成就为时代增色。———人大附中叶雨青

2.“生逢其时”与个人意志———于敏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此后,于敏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中国核武器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运用示例

将“生不逢时”转化为“生逢其时”的关键,其实在于个人意志。换言之,有些人感慨“生不逢时”,不是因为“命运不公”,而是没能在重重考验中稳住阵脚,心态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纵然天尚未绝人,自己也已无心向前,甘于认命了。正相反,个人意志强的人,哪怕在逆流之中,亦能稳住帆舵。试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在国家贫弱、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年代被赋予重任,转调至氢弹的研究工作中去,和现在的年轻人相比,真可谓“生不逢时”。但面对严峻挑战,于敏没有半点儿犹豫,他选择隐姓埋名、从零开始。没有计算机,他就主张研究组人手一把计算尺,用人工代替电脑,以惊人的毅力,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就完成了氢弹的研究,创造了前无古人的成就。试问这一切难道是因为于敏出生在一个更好的时代吗?没人能这么说。只是他未在艰难的道路上放弃,而是在强大意志的引领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如此看来,生于怎样的年代并非个人能够选择,但每个人都能够搏击时代洪流,实现独属于自己的“生逢其时”。———人大附中郭宇飞

猜你喜欢
于敏嵇康导语
于敏与邓稼先的生死之交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国产的土专家一号”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回答问题有“三不”
于敏的“暗语”
阔腿裤的小秘密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