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摘要:当下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对于高校教育者来说,既要从容应对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又要兼顾受教育者国际视野的培养,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已经成为一刻不容缓的重大难题。中央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和质量提升,对各高校提出了“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是外语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首要坚持和战略核心。昆明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致力于研究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梳理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挖掘课文中呈现的人文内涵、价值观念和素养情怀,整合线上线下的优质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不断完善课程内容,改变传统单一低效的满堂灌教学为交互式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现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发展,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充实了思政教育体系理论构建,能够指导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微观设计。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三全教育;昆明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1-0076-02
0 引言
当下国内国际形式风云变幻,对于高校教育者来说,既要从容应对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又要兼顾受教育者国际视野的培养,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给学生一盏明灯,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难题。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纷至沓来进而难免泥沙俱下,生长于这一时代的青年学生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如果没有正确的三观引导和独立的思辨能力,很难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正确、清晰地找到自我定位的座标,难免做出正确的取舍和选择。因此,为了正确紧跟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毋庸置疑。高校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向上。小到各界专家学者,大至国家领导,都在聚焦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养。对于大学英语这一受众面最广、教学题材灵活、人文精神浓厚的课程而言,它拥有着独特的优势,必须承担起教书育人的新任务,与传统思政课程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高覆盖、多角度、高质量、内涵式的德育工作。在顶层设计的框架和政策软环境格局内做好具体的微观设计和实践工作。大学英语课具有工具性、知识性、思想性,在学习型社会下,注重大学英语的德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度聚焦词汇、语法和篇章的研习。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念指导新型的英语教学与德育、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教学模式和内容构建上开辟了新局面,同时,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实践中,教师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重新构建教学设计,这也无形中提升了英语教学的质量,注入了新时代的新血液,使得大学英语课程焕发生机、散发独特的魅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隐蔽性弥补了传统思政课程的纯理论、刻板灌输带来的缺憾,符合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充实了思政教育体系理想构建,指导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微观设计[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见证和经历了由通讯和计算机科学产业结合所促成的最全方位、最多元化的第三轮全球化浪潮。伴随全球化随之而来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也更加纷繁复杂。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纷至沓来进而难免泥沙俱下。高校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向上。国家对此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这些文件都要求在高校各大专业课堂中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战场作用,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自然契合和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大讲话上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敦促高校课程体系要向“大思政”方向改革,坚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进行“三全”思政教育,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帮助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实现专业知识的提升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努力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习总书记关于教育各项工作的重要讲话都表达了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突出了“课程育人”在十大育人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后,各个高校积极响应,开始转变教学理念,大力发展思政课程[2]。
2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对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开始兴起,芳兴未艾。已有的成果和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思政概念的界定与理念:学者对课程思政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内涵研究;(2)英语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围绕英语课课程思政的意义,学者们给出了自己的见解;(3)英语课程思政的路径:对于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方法和路径。
3 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名次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具体界定和诠释,也未见专门研究这一概念的专著。不过,国外的德育研究领域中所蘊含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却是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谋而合、异曲同工[3]。与中国高校专门设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同,国外的高校将民族意识形态、甚至是国家意志渗透到了自然、科学、人文、艺术乃至宗教等的学科教育中,主要的目的也是使受教育者在主动状态下、自然、隐形地接受意识形态的规范和引导[4]。
4 大学英语微观设计探究
4.1研究目标
(1)从本校2020级大学英语教学班实际出发,通过学生问卷、教师访谈梳理总结出师生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分析;(2)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微观设计和实施路径助力高校思政工作。
4.2主要内容
围绕以下两个具体问题展开:
4.2.1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化教学问题及原因
(1)问卷调查云南5所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2)前测摸底云南5所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思政词汇的英语表达情况,包括规范的规范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三个方面的指标;(3)提炼出目前云南省高校教师及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困难并分析其原因。
4.2.2探索有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微观设计支持方案
通过实证研究,从课程体系、教学原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几个方面探究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微观设计,助力课程思政内涵化发展。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第二课堂、翻转课堂、充分利用微课、慕课及各种线上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并且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在语言习得和文化学习方面的作用,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前期准备,中期讲授和后期反馈及评价几个阶段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微观策略设计进行探究,形成一套具有实操性的教学设计。具体如下:(1)理论基础:习近平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进教材“三进”思想;教育渗透理论、隐形教育理论;(2)研究对象:2020级4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公共英语教材文本;(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微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英语教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不能为了思想育人就割裂了英语教学的知识结构,也不能为了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忽略情感、德育、思政的因素,而是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过程中完成知识传授;2)坚持中西文化对比、结合的原则:用英文讲中国文化、中国思政元素,培养国际视野的同时增强文化自行;3)坚持润物细无声、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步骤、有计划、有导向性地选择思政教学资源,不是生拉硬拽而导致思政和英语教学“两张皮”的状,防止牵强附会空洞说教;4)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吃透教材,结合时代热点融入思政元素;5)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动学习者,实现学习自主能力的提高;6)利用互联网+的模式拓展课堂的时空自由度,提高英语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实效性、实用性。
5 结语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度聚焦词汇、语法和篇章的研习,鲜少提及思政融合。本校当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念指导新型的英语教学与德育、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教学模式和内容构建上开辟了新局面,同时,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实践中,教师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重新构建教学设计,这也无形中提升了英语教学的质量,注入了新时代的新血液,使得大学英语课程焕发生机、散发独特的魅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隐蔽性弥补了传统思政课程的纯理论、刻板灌输带来的缺憾,符合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ch press,2004(11):49.
[4]Edwin Cox.Explicit and Implicit Moral Education[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1988(17):20-21.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