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析

2021-01-02 18:56谢再志
桂海论丛 2021年2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谢再志

摘要:在脱贫攻坚战全面打赢之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广西做好二者有效衔接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乡村振兴组织建设;发展产业扶贫,振兴乡村产业;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发挥乡村人才积极作用;着力扶智、扶志,振兴乡村文化;加强生态扶贫,振兴乡村生态等对策,以期实现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广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1)02-0114-05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6日在参加全国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脱贫之后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问题已经成为广西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理论工作者急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

脱贫攻坚的完成着眼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立足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者的有效衔接,是切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广西加速推进“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蓝图的具体要求,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需要。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彰显党和政府全力解决“三农”问题具有连续性

近年来,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强调“三农”工作:2018年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2019年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2019年2月19日);2020年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1月2日)。这些“一号文件”,分别从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视角进行阐述,而且,“三农”问题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共同富裕、粮食安全、民生保障、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当前农村深化改革必须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强化国家发展战略行动的连续性,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三农”问题。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根本举措

近5年来,我国每年超过1000万人脱贫,在如此短的时间改变如此多人的命运,成绩惊人更喜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之一:“我国80%的人口是农民;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2]解决“三农”问题要靠发展,归根结底要发挥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3]这“三个必须”指明了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后的发展重点与主攻方向,广西有效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发展,是扎扎实实提升老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现实举措。

(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锻炼了广大驻村干部治理乡村的本领

广西各级领導干部全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众多干部如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扶贫工作队、帮扶干部等深入乡村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当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直接补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知识短板;充分接了“地气”,融洽了感情,锻炼了素质,增长了才干,提升了能力,体现了新时代的担当与作为,练就广大干部队伍的过硬本领,塑造了干部的良好形象。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的联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是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都是围绕“三农”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脱贫攻坚是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提升,两者承前启后联动发展,具有政策上的一致性。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区别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也存在一定的现实差异。一是特点不同。脱贫攻坚强调对象精准性、时间紧迫性;而乡村振兴则注重整体综合性发展、渐进持久进步。二是目标不同。脱贫攻坚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地区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消灭绝对贫困;而乡村振兴战略则着眼于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三是出发点及成效不同。脱贫攻坚侧重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持续推进脱贫后的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发展;乡村振兴则侧重解决乡村整体发展问题,外帮内促,建设美丽、清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农村。

(三)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面临的主要问题

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超常规帮扶举措,按期实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这就决定了帮扶政策及帮扶举措主要以对贫困户的投入为主,如产业、金融扶助等。精准的帮扶利益“看得见、摸得着”,造成有一些地区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产生利益隔阂,致使乡村集体动员、集体行动能力有所削弱,甚至可能使乡村发展面临局部的合作困境。

2.脱贫攻坚侧重帮扶对象的个体特惠性,而乡村振兴则侧重乡村集体普惠性。导致在脱贫攻坚实践过程中,有部分人获益多,有部分人获益少,贫困户、非贫困户、临界贫困户出现矛盾,甚至出现为争取各类优惠的趋同补偿性心理;同时在脱离外部帮扶资源之后,部分乡村可能出现发展后劲乏力等问题。

3.农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衡。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大量的农村青壮年为了更好的生活,获得更满意的收入,选择外出到沿海等发达城市打工、打拼。外出务工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出村闯荡,离乡离土,只是过年过节回来走走,不愿意回农村定居,农业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农村人才流失,留守在农村的多数是妇女、儿童、老人,乡村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造成乡村普遍出现老龄化、空心化的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乡村振兴及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乡村振兴组织和机制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4]。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

1.强化政治引领,确保基层组织政治保障。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一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以昂扬斗志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以旺盛干劲全面对照标准看齐抓落实,坚定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二要通过抓基层党建来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全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地位,切实提升其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三要大力实施村“两委”脱贫攻坚能力提升计划,广泛开展遍走访、强培训、亮承诺、抓落实、树典型活动,促使村“两委”班子能力提升。四要抓实抓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强化选派和管理,落实待遇保障,打造一支爱农村、会扶贫、懂管理、作风硬的驻村干部队伍。五要加强村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注重从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乡村本土人才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一线干部队伍。六要压实党组织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把扶贫与乡村振兴作为政治责任,作为书记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

2.抓好头雁工程,筑牢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是脱贫攻坚的“领头雁”,抓扶贫与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是关键。一个村如果能选好、用好一个能人当支部书记,就能带活这个村的两委班子,这个村子很快会被带富起来。“领头雁”抓好了,扶贫与乡村振兴就有了自己的“主心骨”。一要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既要注重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懂农村的人才培养为村党组织书记,也要把种植能手、致富带富标兵逐步培育为村“两委”班子接班人。二要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作用,明确“三不选四优先”原则,不具备一定任职经历和年限的、不具备较好民意基础的、工作中服务态度不好的,均不得作为选派干部人选;能力素质高者、热爱基层工作者、涉农专业者、发展潜力大者优先选派,提高第一书记的准入关。建立健全第一书记联席会议、驻村纪律与业绩双公示、驻村“微动态”管理以及召回撤换制度,强化第一书记管理,让第一书记始终聚焦在扶贫与乡村振兴上。三要强化对村“两委”班子的管理和后备培养。容错纠错、创先争优、好中选优,建立完善后备干部库,重点从大学毕业生、优秀青年农民中培养选拔村干部,探索乡镇公务员和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互换、角色互换机制,确保“关键力量”铿锵有力。

3.积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扎实开展新时代“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提升行动。巩固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和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为主要内容的“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成果;扎实推进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宜居乡村”活动,启动实施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幸福乡村”活动。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继续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在教育薄弱市县区建设优质普通高中。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继续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充实乡村教育师资力量,落实好特岗教师待遇。三是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切实做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四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养老服务工程,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力度,重点把因残因病致困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同时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和残疾人关爱服务工作。五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广西优秀传统骆越文化的精华,将其最大限度地融入乡村振兴中,使之与新时代文化在现代和传统交流交融中,展现出新的面貌。六是倡导新时代农民新风貌,注重乡村社会文明建设。比如,深入宣传与开展新时代农村农民文化故事创作,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4.探索与做强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组织贫困户、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积极与大户、龙头企业等科学对接,通过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托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比如,率先通过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验收的广西龙州县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扶贫主力军作用,组建“第一书记产业联盟”,推行产业发展资源、信息、技术共享,采用“联盟成员(第一书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模式,通过创建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电商扶贫等举措,实现书记抱团推进、产业抱团发展、贫困户抱團致富,构建了产业化扶贫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龙州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扶贫之路、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5.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管齐下的村级治理体系,发挥村民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协商议事机构作用,丰富村规民约内容。一是完善乡村协商民主建设,引导乡村民主自治;完善接地气的村规民约,引导“真善美”的向上乐观生活。二是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网格“护线、防面、保点”的总体部署,网中有格,格中有网,加强人防、技防、物防,增加警务室、治安室、治安岗亭和报警点,定人、定位、定线、定区域、定责任,开展警民联防、区域协防、联户联防、“路长制”等群防群治活动,实现防范领域的无缝式全覆盖。三是深化基层乡村平安建设,整合群团组织力量,做好“三留守”(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弱势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多方联动;从严整治乡村“村霸”“蝇贪”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四是激发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的正能量推进作用。比如,建立乡村微信公众号等现代信息传媒,传递乡情乡事、社情民意、扶贫兴业、慈善公益、村务监督、为民服务等新乡村事务,连线连心,共同关注、参与乡村建设与治理;再如,设立乡村公益基金,奖励考上大中专院校乡村子弟;又比如,联动政府公益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开展乡村智力支农、科技强农、文化惠农、非公助农活动,组织开展政策、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下乡下村活动,让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风尚和文明健康生活深入乡村千家万户。

(二)加强产业扶贫,振兴乡村产业

1.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乡村振兴必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首要的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5]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产业发展了,才能够聚焦人才、留住人才;乡村产业体系能否健全,关乎农民增收渠道能否通畅。当前,尊重农户、贫困户意愿,考虑市场风险,创新“四跟四走”产业发展模式(即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抓住“对准人头、选准能人、找准产业、瞄准市场”这一关键,因地因户因人搞“种、养、贸、工、游”乡村产业,不断推动乡村产业链升级与发展。

2.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实施育龙头、建基地,着力发展乡村园区产业,建成一批特色高效的种养基地。强化主体带动作用,着力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做大产业规模;加大科技引领力度,实现更高质量;加强产销对接,推广线上“带货直播”销售,实现更好效益;强化利益联结,实现更实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持续增收。建立完善“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特别是要创新扶贫方式方法,通过实施网络扶贫,使扶贫对象搭上“互联网+”时代快车,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3.打通扶贫农产品产销“最后一公里”。一是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加大培训指导的力度;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不断深化农村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电商扶贫模式向全体农户、全体贫困户全覆盖、扶贫产品个性化、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发展,形成“电商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提升电商服务”的互利互促新亮点。二是立足本地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撑,创新以富带贫“带头人”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好、示范带动好、利益联结好、增收效果好,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强的“四好一强”特色扶贫产业。三是公开惠农政策、惠农资金、惠民项目、农事农情、农技信息、专家咨询、农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等电子村务、农务、商务服务。

(三)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发挥乡村人才的积极作用

1.抓实“致富带头人”这一主体。持续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专项行动,重点从村级后备干部、农村党员、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和能人大户中挑选创业致富带头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储备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人才。积极开展“农家讲坛”,开设“田间、地头、大榕树”课堂,实行菜单式培训,农村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提高培训实效;要分类分层开展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培训,特别是实用技术、致富信息、市场分析和服务能力的培训,帮助每一位农民在产业发展上实现掌握1-2门的致富技能。定期召开创业交流会议,共享信息资源,谋项目、增合作、促发展。组织参观各类知名企业、合作社,依靠乡村能人,提高农民群众创业致富能力。

2.建设好“返乡创业人才”这支队伍。一要创新政策体系,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积极为返乡创业人才搭建宣传、服务、合作的平台,激发优秀人才返乡创业的内生动力,发挥优秀人才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的智囊作用。二要营造创业环境,搭建创业平台,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三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锻炼成长,并建立起“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

(四)着力扶智、扶志,振兴乡村文化

1.着力激发内生动力。开展“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电视夜校”等,提升农民素质。评选“脱贫光荣户”、推广“脱贫攻坚故事会”“贫困村电视夜校”等模式提升群众脱贫攻坚认同度及参与度。运用微信、QQ群、手机短信、APP平台等,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政策宣讲员作用;开展送政策、送典型、送精神、送文化、送技术的精神文化脱贫及乡村振兴宣讲团,通过讲政策暖民心、讲典型鼓斗志、讲道德树标杆、演节目扬正气、送技能添活力,让群众在教育中转变思想,激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内驱动力。

2.优化农村特色文化产品供给。农村特色文化产品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要以农村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挖掘乡村乡土文化内涵,探索适合农村的特色文化载体和内容,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的需求。

3.深入推动移风易俗。树新规,倡导新风正气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整治陈规陋习。大力实施孝老爱亲文明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深入开展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传统事宜工作,集中整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丧事扰民、破坏环境卫生等现象,培育新乡贤文化,充分发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退伍军人在完善村规民约、化解村民矛盾、加强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加强生态扶贫,振兴乡村生态

1.持续强化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力度。按照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乡村利益主体合理比例,各自承担一点,并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贫困村与基础薄弱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美丽、生态、宜居乡村”为目标,统筹开展农村“空心房”整治和危旧房改造工作,加大对农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力度。要通过“绿化”“美化”“亮化”等措施,注重农户个体与乡村整体的和谐,让乡村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绿、记得住乡愁,让乡村居民在蓝天白云、山清水秀、青山绿水、村美人美和现代化发展环境中享受生活之美。

3.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推进参与式扶贫,实行扶贫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各地要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村级管理”的原则,按照以岗定人、按需设岗的方式进行,建立岗位救助、实名服务、动态监管长效机制。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参与道路维护、水利设施维护、公共环境绿化、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卫生保洁等公益岗位。搞好公益项目如“爱心超市”等建设,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体现农民群众的主人翁参与感与获得感。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座谈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3-07(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3.

[3]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chinanews. com/gn/2016/04-28/7852799.shtml.

[4]祝灵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N].光明日报,2018-03-27(5).

[5]陈锡文.乡村振兴开启“三农”现代化路径[J].瞭望,2018(4):38.

责任编辑陆莹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