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新闻叙事逻辑探究

2021-01-02 12:48姜圣瑜
传媒 2021年23期
关键词:短视频

姜圣瑜

摘要:从“有图有真相”到“无视频不新闻”,全民短视频化的时代,新闻叙事视频化表达成新常态。如何用短视频记录大时代中最鲜活的细节中国,已经成为媒体面对的一道“必答题”。本文从短视频的新、短、快、近等特点入手,深入探讨短视频的叙事逻辑。对传统媒体人来说,要实现视频化转型,转变思维尤其重要,应将“图文思维”逐渐让位于“影像化审美”,努力通过“网言网语”“底层物语”打造符合受众视频阅读习惯的供给。

关键词:短视频 叙事逻辑 图文思维 影像化审美

在移动互联时代,越来越多的受众依赖短视频获取新闻信息。为顺应人们获得信息渠道的变化,今天的媒体正在大步走向视频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传统媒体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短视频正在改变新闻的叙事方式,如何用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已经成为媒体面对的一道“必答题”。

媒体是通过情景再现来实现的。报纸通过文字描述现场,广播通过声音再现现场。文字或声音要通过“通感”转换,借联想引起感觉的转移,使文字浮现画面,让听觉视觉相通,从而在受众的头脑里浮现出现场、感知现场。视频直接把现场呈现在受众面前,减少了受众“文字解码”的环节,而且消弭了文化程度高低的差异,无论文化程度高低都可以直接接受传播。正因为如此,受众对短视频的需求越来越多。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707万,占网民整体的93.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440万,占网民整体的87.8%。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仅微博用户就累计上传与疫情相关的短视频225万条,播放量超过842亿次。

从“有图有真相”到“无视频不新闻”。顺应受众对视频化叙事供给需求的增加,目前,中央和省市县四级主流媒体都开设了官方抖音号入驻抖音,据《2020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抖音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日均视频搜索次数突破4亿。作为中国新闻风向标的中国新闻奖,从2018年开始增设包括短视频新闻在内的媒体融合奖,推动了媒体视频化的高质量发展。

短视频的最大特点是一个“短”字。一般短视频长度在1分钟左右,短的10秒到30秒,精品短视频为3至5分钟,微纪录片为5分钟以上……短,正好契合了网络时代速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需求。

1.小切口大叙事,将宏大叙事微缩于鲜活的细节之中。短视频能进行重大主题策划,也能进行宏大叙事。与长篇报道不同的是,短视频不能面面俱到,要从小切口切入,作深层次挖掘,通过细节展示全局、全景与宏观。人民日报的短视频《中国一分钟》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为反映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就,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推出三集短视频《中国一分钟》报道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整体风貌,为解读中国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中国一分钟》平均时长只有2分15秒,线上阅读播放量超过24亿,线下覆盖用户数超过2.5亿,是当年短视频的标杆性爆款产品,荣获第29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荣获第3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川观新闻APP的《直击水龙与火龙艰苦拉锯》通过消防队等“水龙”与山火“火龙”抢时间争速度赛跑,反映了消防、公安、民兵等多路力量奋战火线的英勇顽强,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回应了社会关切。这则1分20秒的短视频现场新闻,现场感、震撼力极强。通过无人机航拍展示了宏大的火龙、水龙交战全貌,既展现了火龙之猛,也展现了水龙之强……视频全网曝光量累计破亿次。

这些短视频通过一个个细节中国、一幅幅壮丽动人的历史画卷、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生动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勠力奋斗、艰苦创业的历史性成就,揭示“中国奇迹”背后的历史密码,鉴往知今、启迪未来。

2.短中见大,大中见重,重中见强 ,用“硬核”唱响主旋律。短视频叙事要防止短中见空,“视”中无物,小中见小,一地鸡毛。短视频要短中见大,大中见重,重中见强。“短”的是时长,“大”的是主题,“重”的是意义,“强”的是思想。主题是短视频作品的灵魂,有了灵魂才有高度与深度;思想是短视频的最高境界,短视频不仅要有思想的在场,还有产生思想的回响。主题、思想、意义可称为短视频的三大“硬核”。笔者研究发现,成功的短视频都是靠这三大“硬核”唱响主旋律。在2020年抗“疫”斗争中,有几则短视频“出圈破局”,就利益于此。荣获第30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独家V观】习近平看望“快递小哥”》就是具有这样“硬核”的产品。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结束北京前门东区看望慰问乘车返回途中,临时下车来到前门石头胡同的快递服务点,看望仍在工作的快递小哥,仔细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称赞他们像“勤劳的小蜜蜂”,并向他们以及全国的快递小哥和广大劳动者拜年。短视频虽然只有1分15秒,却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国领袖风范、人民情怀和世界胸怀。该短视频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后,立刻成为网络“爆款”,当天全网点击量突破2.9亿。这条短视频以主题重大、特色鲜明、思想厚重、富于创新而赢得受众。

荣获第31届中国新闻奖特等奖的《生死金银潭》(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驻守医院连续跟拍36个日夜,真实记录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患之间的救援故事和生死时刻。通篇为医护和患者的画面和同期声,用白描的手法,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呈现了金银潭医院疫情期间最真实的样子。在追求快速、简短、煽情的短视频潮流中,一部《生死金银潭》显见其超越性。

3.短得有情节,短得有节奏,用爆点、泪点、笑点、燃点与受众共情。短视频是一个完整叙事过程,从新闻叙事学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人地时事因果”新闻的五要素要齐全;另一方面又不能是“新闻五要素”的罗列。短视频要讲好故事,要有开头,也要有结尾;但又不能平铺直叙。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成功的做法是在节奏感上下功夫,短视频虽短,但要短得有节奏,短得有情节。好的短视频为例,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节奏:一开始直入主题,前几秒钟把重点直接说出来,之后巧妙地关联用户,高潮部分直锤卖点……这个卖点有可能是一个爆点、一个泪点、一个笑点、一个槽点、一个燃点、一个怒点、一个萌点、一个知识点。获得第30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短视频《病死猪田间乱丢知道吗……,〈问政山东〉现场局长被8连问后语无伦次》,说的是山东广播电视台《问政山东》节目问政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主要负责人,面对病死猪乱丢弃的问题,主持人李莎用8次连环提问,层层递进追问当地负责人。当晚,2分16秒的短视频“李莎八问”推出,短视频精选直播问政中的经典镜头,以真实调查素材为背景,以主持人犀利地问政为主体,呈现了问政现场真实、紧张、尴尬的氛围,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24小时全网阅读量超3000万次。这一短视频“爆款”,就在于直接触碰了老百姓心中的堵点、痛点、难点,以“一个槽点”形成“一个燃点”,将“一个怒点”变为“一个爆点”。

“快”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短视频的产品形态决定了其信息传播速度快,由于短小,生产相对便捷,为短视频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可能。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外地考察调研,央视客户端于当天推送一则短视频,被大量转发点赞。这一做法为重大时政题材的短视频传播的一个创新。将总书记讲话精神第一时间抵达受众,产生同频共振之效。这些短视频产品不仅时间快,而且质量高,报道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背后的故事,展现大国领袖勤政爱民的风范。有极强的时效性,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有的短视频平台提出,对重大新闻事件采用“0延时”“及时性”“秒级发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封面新闻上线了“30秒频道”,将大量的重要新闻发布以秒级速度进行拆解。在国家卫健委每天举行的新闻现场,发布人员的下一个问题还没答完,封面新闻就已经把上一个问题的重要核心镜头快速分发,展示出非同寻常的战“疫”速度。无论是《国家卫健委:16省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对口支援湖北》《武汉江汉方舱医院于5日晚开始收治病人》等重大政策或信息发布,还是《为方便穿防护服武汉前线医护人员互剪长发》《小区“硬核”保安怒吼暗访组:不拿身份证登记就不得让你进》等产品,在封面新闻APP的播放量均超过50万。

“快”是在技术逻辑的牵引实现的,媒体从“铅与火”到“光与电”,从“黑白”到“彩色”,从“有图有真相”到“无视频不新闻”……搭上5G的风口,加快了新闻叙事的视频化表达脚步。5G使4K甚至8K高清传输成为可能。“0延时”“及时性”“秒级发布”变得更加方便。如果说,现在是“无视频不新闻”的话,未来可能是“无现场不新闻”,新闻现场无往而不在,随处可接。

短视频对受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亲和力”,“近”是短视频的又一个特点。在这个全民短视频化的时代,“短视频平台”从最初的相对垂直细分正逐渐走向大众化。

1.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出圈”短视频。有人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不是新媒体,而是旧有的思维方式。有的新媒体走着走着就变“老了”,有的“老媒体”走着走着就变“新了”。“新”与“老”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有没有互联网思维。传统媒体人要有“出圈”的勇气,实现短视频的“破阵”。上海报业集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受到有形无形壁垒制约的要“破壁”,对囿于年龄圈层难以代际沟通的要“破际”,对固有观念束缚的环节要“破障”。

2020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在这里网上被称为“主阵地”“主战场”,要“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短视频责无旁贷。

2.将“图文思维”逐渐让位于“影像化审美”。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做短视频的确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特别是原来报纸的编辑记者大都是做文字和图片的,他们需要从“图文思维”走向“影像化审美”。一个原创新闻短视频账号背后需要有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专业“拍客”,且要求这些“拍客”身兼数职。

2021年6月,《工人日报》推出“探馆Vlog·展馆里学党史”系列短视频。该组报道以记者探馆Vlog形式,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共一大会址、北大红楼、李大钊故居、双清别墅等红色地标,聚焦于最新布置的展览,通过实景拍摄加展馆、展品讲解、艺术再现等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该组报道推出后,在工人日报客户端、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反响强烈。

3.革新传播语态,打造符合视频阅读习惯的供给。短视频以画面为主,但也少不了语言解说。短视频的解说更要通俗易懂,既要有“网言网语”,又要有“底层物语”,笔者研究发现,优秀短视频的话语体系,47%来自民众,32%来自官方。短视频中也要有金句。短视频的标题呼唤轻盈明快的审美表达,有的处在温情与煽情的边界。例如,反映抗疫中一位民警事迹的短视频标题是《谁偷走了我的老公?》,反映垃圾分类的标题是《“混”不下去了,“分”了吧!》,这样的标题看似“八卦”,是传播正能量,让受众得到“悦读”的享受。

从“有图有真相”到“无视频不新闻”,从“图文思维”到“影像化审美”变化的是新闻叙事方式。不变的是新闻人的初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守,是坚持导向全覆盖和守正创新的追求。

作者系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耿文博.经济报道如何做好融合这篇大文章[J].城市党报研究,2021(01).

[2]崔乃文.英美新冠疫情建设性報道的反思与启示[J].中国记者,2021(03).

[3]郭全中.“十四五”时期的县级融媒体怎么干[J].城市党报研究,2021(01).

【编辑:沈金萍】

猜你喜欢
短视频
短视频生态现状及优化研究
移动互联时代短视频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资讯短视频平台“梨视频”的问题与建议
NowThis短视频新闻的精品化策略浅析
我国短视频著作权的保护研究
生活类PGC短视频运营及前景分析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