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菁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读者服务
摘 要:随着共享经济的深入发展,共享理念逐渐在各个行业广泛传播开来,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的概念也逐渐被提出并得以发展。文章对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及其特征进行了概述,对新时期共享阅读空间构建的重要价值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共享阅读空间布局、服务格局、技术应用及特色功能空间打造等提出了若干可行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12-0039-03
随着我国共享单车、共享充电设备、共享住宿等共享经济的出现与发展,以现代新兴技术为支撑的共享理念逐渐被社会各个行业所接受。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场所,具备进行共享阅读建设的基本条件,我国部分图书馆通过自身实体阅读空间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形成了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的基本形态,有效满足了读者阅读自由化、服务个性化的新时代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读者服务能力的创新与发展。但从整体上看,当前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建设还处在探索期,共享空间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空间布局设计、功能实现、技术支撑及特色发展等问题,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共享阅读空间的构建。
1 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概述
1.1 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
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建设主要基于功能完善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基础,依托便捷的互联网平台以及资源丰富的知识库,为读者提供自由化的知识获取空间和自助化、智能化的读者服务空间。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构建以新时代共享、开放及现代科技服务理念为基础,通过营造自由舒适的环境打造服务性实体空间与线上阅读相结合的阅读空间,形成促进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加快信息流动、推动全民阅读深度发展的公共性阅读场所。
1.2 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的特征
当前,很多发展较成熟的图书馆已经将打造共享阅读空间作为自身的特色读者服务创新项目,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因此图书馆发展共享阅读空间具有较好的读者基础。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合作交流性。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构建主要涵盖知识资源、技术支撑、人员服务及读者阅读等几个基本部分,共享阅读空间功能的实现需要各要素之间的协力合作与支持,体现了服务实现中的合作性。此外,读者还可以在共享阅读空间实现自由交流与对话。②便利快捷性。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主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智能化设备的服务优势,能够充分整合不同类型的资源,主动拓宽信息检索与服务渠道,为读者提供广泛的知识信息获取途径,突破了资源获取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转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形态。③开放共享性。共享阅读空间具有超过以往任何阅读形式的开放性,倡导读者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根据自身的阅读需求实现高效阅读,使读者在共享阅读情形下突破以往阅览区的常规服务思维限制,转变阅读场景的情境设定,实现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共享阅读空间能够实现资源的精准化推送与分享,读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取阅读资源,极大地拓展资源的获取渠道,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介入助力读者资源共享程度快速提升。
2 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构建的必要性
2.1 丰富读者阅读形式
传统公共图书馆的阅读空间一般为借阅室,内部布局简单,功能单一,仅能够满足读者最基本的阅读需求,属于基本功能服务。随着国民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传统的阅读空间与服务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基本阅读需求。共享阅读空间的构建恰好满足了新时期读者的基本需求,除了内部陈设布局简洁大方,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将读者与数据库、资源库、知识平台等通过互联设备关联起来,实现“隔空对话”与“人机对话”,变更以往单一的读者服务模式,有效提升信息服务效率。
2.2 创新读者服务思维
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思维一般是图书馆提升自身的服务效率,通过举办各种阅读活动提升读者的满意度,如阅读比赛、新书推荐等,但在当前知识服务背景下,这些活动缺乏吸引力。公共图书馆阅读共享空间为读者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思维与理念,旨在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最大限度地降低图书馆传统服务中读者信息服务局限、服务内容不当等负面影响。共享閱读空间基于丰富的知识资源、功能齐全的信息化设备以及素质较高的馆员队伍,能够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拓展图书馆在公众中的影响力与依赖度。
2.3 纵向拓展阅读深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发展,信息技术更加全面地服务于读者活动。当前,社会节奏加快,读者碎片化阅读倾向越来越明显,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恰好符合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趋势,一些“微”阅读服务已经逐步实现并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但是,仅通过碎片化的“微”阅读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这与读者深阅读目标之间尚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合适的形式构建一个相对自由的知识获取空间,有利于读者更加深刻与系统地参与阅读活动,这种阅读服务组织形式有利于读者在获取更多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深入思考,从根本上提升读者的阅读素养,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的布局
3.1 空间功能分区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读者的进馆需求呈现略微上升的态势,在数字化环境及现代移动设备的影响下,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应引进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等新颖的设计理念,将创意、空间、技术、设备、资源等要素进行有机融合。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应有以下几个必要的功能区:一是自互助服务区,在共享阅读空间应加入更多的科技要素,充分运用智能化设备的突出服务优势,将原来的人工服务替换为人机交互服务方式。二是研讨学习区。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的读者中有相当比例的学习型读者,因此图书馆应在共享阅读区内划分单独的研讨学习角,供读者在此学习与讨论。三是交流共享区。该区是共享阅读空间的核心功能区,图书馆应建设自由交流的知识平台,提供公共网络及电子阅读设备,供读者进行信息的共享、传递,交流和表达阅读感受及观点。四是公共休息区。该区功能主要是供读者在阅读之余放松身心,缓解精神疲劳,因此应有舒适的桌椅或沙发,另外还可以设置水吧等休闲区。
3.2 空间环境布局
共享阅读空间环境的营造对于读者阅读效果的影响很大,因此空间的环境布局要考究,其内部不能仅布置一些简单的阅读必备用品,还应该体现出舒适典雅的气氛与积极向上的精神,让读者有美的体会,内心感到舒适。绿植作为营造阅读氛围的重要元素,可以起到缓解读者阅读压力,产生视觉舒适的作用,此外,绿植还能充分吸收空间内的有害气体,降低空间噪声,净化阅读环境。照明也是空间布局的重要内容,因此图书馆要在环境照明、重点照明、工作照明等不同场所设置不同的灯具,尤其要在阅读区设置柔和护眼的灯具,充分体现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4 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构建策略
4.1 优化服务共享格局
图书馆的规划设计与现代读者的实际需求并不相符,在当前读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要秉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打造区别于传统服务形式的新格局。图书馆应围绕读者阅读空间的再造进行空间布局的规划与设计,在原有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增加阅读空间的面积或提升空间的利用率,打造集阅读、交流、学习、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提供线上线下无缝交流平台。不仅如此,出于功能全面性的考量,图书馆还可以开设文化沙龙空间、科普阅读空间等主题阅读空间,并为读者提供专题知识服务。
4.2 深度应用智能技术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都开展了线上读者服务,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从客观角度分析,圖书馆共享阅读平台是一个实体交流平台,但还应包含数字化信息服务。因此,图书馆应深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种技术要素进行深度融合,打造一个灵活移动的知识服务空间。当前,物理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存储技术、5G网络技术等能够为空间虚实要素互联、数字资源获取、数字资源存储、信息高速传送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在具体的阅读空间构建上,图书馆可以尝试开发手机App,读者通过扫码下载对应的读者服务App就能完成自助借阅服务,高效完成借阅过程。同样,共享阅读空间的资源检索、信息传递、自助打印等服务也可以通过强大的技术和设备支撑实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3 打造个人共享空间
个人共享阅读空间是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共享阅读空间的打造旨在将读者特有的资源通过网络上传等形式融合成为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一部分,供读者阅读、下载和打印。个人阅读空间的打造一方面基于读者积极参与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建设;另一方面基于图书馆对读者贡献资源的深度整理与综合,并以合适的方式精准地推送至目标读者,形成一站式资源服务形式。这种服务形式能够有效推进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同时激发读者的贡献热情,提升共享阅读空间对广大读者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栾美生,初源莉.新生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与融合共建模式研究[J].兰台内外,2021(5):70-72.
[2] 周雅琦,牛宇,贺彦平.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探索与实践:以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0(12):56-61.
[3] 相润,韩明杰.基于用户应用场景的图书馆知识循环共享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0(S1):184-188.
[4] 于雪飞.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的构建及完善[J].办公室业务,2020(9):153-154.
[5] 谢洪卫.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的构建与完善[J].山西青年,2019(21):239.
[6] 许健.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的构建与完善[J].图书馆学刊,2019(3):19-22.
(编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