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大山女孩的守护者等3则

2021-01-02 14:29
青年文摘(彩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河图华坪张桂梅

张桂梅 大山女孩的守护者

2021年高考落幕之后,一个校长送别考生的短视频冲上网络热搜,感动了无数人。她用全部心血供养一批又一批女孩走出大山,却从不允许这群承载着她希望的女孩子向她回头。她就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也是最美乡村教师,“时代楷模”,央视“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1957年,张桂梅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7岁跟随姐姐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那时,她爱穿鲜艳的衣服,喜欢唱歌跳舞,“生活得肆意又快活”。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娇憨的少女,后来会以坚韧不拔之志,燃烧自己的一生,只为改变山区女孩的命运。

张桂梅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大理教书。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39岁的张桂梅主动申请从大理调到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工作。到华坪县教书后,张桂梅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一打听才知道,有的学生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纪就嫁了人。这样的事情知道得越多,她就越难受。于是,一个梦想渐渐萌生: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山里的女孩都能读书。

这个梦想一开始遭到身边人的反对。华坪县教育局原局长杨文华回忆说:“虽然她让我很感动,但我知道办一所学校有多难。”不过,张桂梅并没有放弃。她连续几年到昆明街头募捐,把自己的荣誉证书复印了一大兜,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甚至被当成骗子。就这样,2008年,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了。

华坪女高没有“门槛”,学费、住宿费全免,只收少量伙食费。贫困家庭的学生,即便中考分数没过线,也能进来。张桂梅为了让贫困女孩走进学校,挨家挨户做工作。10多年来,她走了11万公里的家访路,走进1000多名学生的家。

因为生源差,有的学生只能考几分,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张桂梅心想: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学校办出名堂。在华坪女高,张桂梅每天早上5点起床,凌晨才躺下。学生则每天5点30分起床,晚上12点多睡觉,吃饭时间被限定在15分钟。张桂梅有个小喇叭从不离手,在校园里,学生稍一磨蹭,就会听到她的吼声从小喇叭里传出来。“坚持,再坚持一下!”这是张桂梅说的最多的话。

2011年,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一炮打响,高考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一本,华坪女高创造了奇迹。如今,华坪女高已送走11届毕业生,2000多名学生从这里考入大学,高考排名连续多年位居丽江市第一。学生说:“我们来女高读书是来改变命运的,不拼拿什么和别人比?张老师也在拼啊!”

从女高毕业的陈法羽一辈子也忘不了入学时那张贴在床边的小纸条。她是女高的第二届毕业生,如今是丽江市永胜县一名民警。2009年,陈法羽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父亲想让她回家嫁人。陈法羽心有不甘,这时有人告诉她,华坪建了所免费女子高中,可以去试试。这无疑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开学报到,宿舍的床已经铺好,被褥崭新整齐,床位上贴着名字。陈法羽轻抚写着自己名字的字条,忍不住哭了:“这张小床让我感到安全和温暖,这张纸条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张老师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了学生坚韧、感恩、奉献。”杨文华说。在女高教学楼走廊的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牌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捐款记录。学生们每天经过这条‘爱心长廊,便会记起得到的帮助。不过,当有人联系张桂梅,说要给女高捐款,条件是提供学生家庭地址和贫困情况的照片,张桂梅却没答应。她说,对学生的信息要严格保密,既维护学生的自尊,又保护她们的隐私。她经常对毕业生说,“走出这里,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如今女高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她们走出了大山,后来又有人选择回到山里。周云丽是女高第一届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回女高当了名数学老师。陈法羽将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学校,之后每月拿出500元钱资助在校贫困学妹,“女高改变了山里女孩的人生,我们也要把张老师的精神传下去”。

多年来,张桂梅身患各种疾病,但她从不允许自己因为看病而耽误学生学习。她贴满膏药的手在电视上被拍到时,很多人都流泪了。“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句格言是女高的校训,而张桂梅又何尝不是它的践行者? 她身材不高, 却屹立群山; 她朴素如泥,却把学生培养成桃李。( 辑/ 青虫,资料来源: 《人民日报》、新华网等。)

陳志杰 手绘“核酸检测上河图”

近日,广东佛山90后小伙陈志杰手绘的一幅“核酸检测上河图”火了,在长1.37米宽0.75米的四尺卷仿古熟宣纸上,陈志杰根据亲身经历和观察,以大规模核酸检测为背景,采用《清明上河图》的风格表现手法,记录了居民、医护人员、志愿者等忙碌的场景,被网友点赞称:“这就是当代上河图,两千年后也是文物了。”

广东多地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但大家众志成城,齐心抗疫。被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触动,陈志杰在一次核酸检测时,有了把这些场景记录下来的想法。

一开始他作了一幅水墨画,但自己不够满意,后来从新闻报道上看到更多区域的核酸检测场景,于是重新构思,最终用了5天时间,完成了这幅大概345个人物、15个景点的画作。大到西樵山、岭南明珠体育馆、佛山西站等地标,小到戴着口罩排队的居民、全副武装的消毒人员、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等都跃然纸上,陈志杰将许多现实中的动人场景呈现在了画面上,网友纷纷评论称“细节满分”。

陈志杰在佛山有一个工作室,平时教小孩子写字画画,2015年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从事美术教育,这幅“核酸检测上河图”一开始是分享到了学画画的孩子们的家长群里,之后被更多人所知。谈及自己的走红,陈志杰强调:“其实我个人不敢称作上河图的。”他觉得自己的作品不敢与《清明上河图》这么高历史地位的画作共享“上河图”的美誉。

“核酸检测上河图”参加有关疫情双年展后,陈志杰打算把画捐赠出去。他也打算创作另一幅“广州卷”,主题依旧展现核酸检测,内容中会加入一些抗疫过程中涌现的新事物。

“废物研究所”“捡垃圾”的木偶创业路

“废物研究所”成立后的首个演出项目收支持平,让于唯一大大松了一口气。“废物研究所”是一个由3位热爱艺术的年轻人创立的木偶工作室,由于兴趣相投,2020年年底,3人以團队形式参加创业比赛,他们的作品策划受到各方关注,并得到政府扶持,加入了大学生创业孵化计划。

于唯一说,没有指望能致富,能养活自己、能吃上饭就好,就想着以玩的心态做木偶。于唯一、于雷、闫兴旺3个小伙伴在大学毕业四五年后开始创业,想法就是做自己喜欢的木偶,走上舞台,受大家关注。比赛时的创意设计《波萨与鱼人鸟》实现落地,成为他们的第一个项目。

木偶剧创排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于唯一感到创作过程并不符合市场的节奏。木偶制作没有结构草图,什么样的风格、演出效果都在他们的脑子里,一个灵感出现就可能推翻前期的想法,这种不稳定也是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

没有启动资金,效果和成本需要权衡,制作木偶用的材料大部分是他们淘来或者捡的。他们专门有个群,哪里拆迁了,于雷就会去老房子挑挑拣拣。弄堂里堆着被丢弃的老物件,值钱的都已被收走,剩下的垃圾中或许就有中意的“宝贝”。老画框、老照片,都是意想不到的惊喜。看到“好物”,他们的眼里就会发光。有肌理的材料用到作品里就更自然,这也是他们优先选择“垃圾”而非直接购买材料的原因之一。

于雷说: “ 我们不是真的在捡垃圾, 而是在积累素材,说不定下一个项目这些东西就能用上。”“废物再利用,有故事感在里头”,这也是工作室起名“废物研究所”的初心。(文/蒋迪雯,来源:《解放日报》)

猜你喜欢
河图华坪张桂梅
基于SWOT分析和钻石模型的云南华坪芒果产业竞争力研究
华坪女高的校训
张桂梅——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致敬张桂梅老师
张桂梅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张桂梅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汉代谶纬界对“河图”“洛书”概念的重整
——兼论“汉无河图”通说中《河图赤伏符》的官方定位
丽江华坪花傈僳服饰特征探析
华坪县鲜食玉米栽培新技术研究
《文心雕龙》对“河图洛书”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