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章飞
(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重庆 400715)
唐代陌刀是唐刀四种形制之一,唐刀四制包括仪刀、障刀、横刀和陌刀四种刀具。陌刀不同于其他三刀,后者常作为仪式礼节性使用与日常佩戴之用,陌刀是隋唐时期用于军事战争的常用战斗武器。
晚明文学家张岱在《夜航船》中写道:“蚩尤始取昆吾山铁制剑、铠、矛、戟、陌刀。”[1]张岱在博物书《夜航船》中把陌刀的铸造溯源到上古社会时期的传说部落首领蚩尤所制。但实际上,上古社会的手工业制造没有达到制造精良铁器金属刀具的水平,当时的兵器仍以石制、木制、骨制兵器为主。这是后世对上古“英雄”的功绩附加性描绘追述。
陌刀与陌刀兵在唐代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唐代陌刀起源于汉代斩马剑,因铸造技术不成熟,只限于宫廷贵族使用。隋唐时期,随着灌钢法等锻造技术的成熟,陌刀能够规模化、批量化制造,成为军队的制式武器。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2]灌纲法利用了生铁含碳高、熔点低、先熔化,熟铁含碳低、熔点高、后熔化的特点,将生铁、熟铁配置一定比例,将生铁铁液灌注入脱碳熟铁之中,反复浇注,达到向熟铁渗碳的最终效果。此法被称为“杂炼生柔法”,生产的钢铁被称作“宿铁”。灌钢法的进步,提高了冶铁技术的生产效率与质量,成为陌刀推广的技术性条件。
中国传统史籍与史学家书写战争时,多注重记录战争的前因、过程、后果以及所涉人物和事件,较少专门刻画战斗过程中具体刀具的使用以及格斗方法。在有限的史料中,笔者大致总结出陌刀在军事战争中的3 种功能,即守城、监斩、骑兵作战。
首先,陌刀配合长柄铁钩与锥斧可以防止敌军翻墙攻城,是城池防御的重要装备。若敌军翻越女墙,先用长钩钩住敌人身体控制其行动,再用杀伤力强的陌刀与锥斧杀之。《通典》有言:“于城上以木为棚,容兵一队,作长柄铁钩、陌刀、锥、斧,随要便以为之备。若敌攀女墙踊身,待其身出,十钩齐搭,掣入城中,斧刀助之。”[3]3899
其次,陌刀形制长重,长约一丈(合3.33 米),重二十斤(合15 千克),具有强烈的威慑力,以督促己方士兵进攻敌军。《通典》有言:“队副一人撰兵后立,执陌刀,观兵士不入者便斩。果毅领傔人,又居后立督战,观不入便斩。并须先知左肩右膊,行立依次。”[3]4035
再次,唐朝军队中使用陌刀作为作战兵器的主要兵种是步兵,陌刀兵对抗骑兵时能发挥出极大的优势。因陌刀整体较重,故刀柄较长、刀刃较短,便于发力劈砍,不易折断。由于陌刀具有杀伤力大、穿透性强的特点,使用陌刀的武将常给人气势凌厉之感。从初唐至晚唐时期,陌刀的身影会不时出现在史籍中。
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 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反叛,叛军数量共计10 万。为平定东突厥叛乱,高宗派遣鸿胪卿兼单于都护府长史萧嗣业平叛,后因兵粮被突厥兵所劫,士兵馁死,唐军大败。高宗又诏令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太仆少卿李思文、营州都督周道务部兵18 万,以及西军将领程务挺、东军将领李文暕等讨伐突厥军队。为解决突厥兵劫掠粮车这一大患,裴行俭设计“诈为粮车三百乘,车伏壮士五辈,齑陌刀、劲弩,以羸兵挽进,又伏精兵踵其后”[4]。运输军粮的唐军故意弃粮车逃走,突厥兵果然中计劫粮,在驱使粮车靠近泉井准备休整卸粮时,粮车中的唐军壮士趁其不备,大败突厥军队。自此之后,突厥军队再也不敢靠近运输军粮的唐军。此次伏击突厥的粮车壮士共1500 人,赍陌刀1500 口,同时搭配劲弩。唐军中拥有上千的陌刀储备量,可见陌刀在此时已经是唐军中常备的军用武器。而陌刀连同劲弩又需强健的壮士使用,又可知陌刀对使用装备对象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非常规军队所用,是装备于精悍士兵的特种部队。裴行俭此次凭借陌刀、劲弩突袭性的强大杀伤力打败突厥,是陌刀应用于军事战斗的一次典型事例,同时为唐朝对突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军备技术上的优势条件。
小勃律北部为海拔较高的喀喇昆仑山,翻越喀喇昆仑山即唐安西四镇,西北则为护密国。由于高山阻挡,唐廷与吐蕃只能通过帕米尔高原—护密—小勃律一线进行来往。因此,小勃律成为吐蕃进攻安西四镇的要道,也是唐政府控制西域的关键要地。后小勃律受吐蕃挟制叛唐,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 年)高仙芝奉诏率1 万步骑讨伐。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诏总军征伐小勃律,选嗣业与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5]4615。李嗣业是唐朝声名显赫的陌刀将领,唐玄宗天宝七年(公元748 年),安西军中初用陌刀,李嗣业尤其擅长使用陌刀作战,每次作战必为先锋,所向披靡。此时,安西军队专设陌刀将一职,并选力将李嗣业、田珍出任以讨小勃律,表明在对付吐蕃与小勃律的作战计划中,专门的陌刀将领在军职设置上的必要性。在连云堡之战中,敌军占据山头,李嗣业率领陌刀兵充当先锋,占领险要,以协助其他军队上山。“嗣业引步军持长刀上,山头抛櫑蔽空而下,嗣业独引一旗于绝险处先登,诸将因之齐上。”[5]4615此处“长刀”即指陌刀。连云堡之战是高仙芝平定小勃律及吐蕃的关键性战役,此战的胜利使唐军拔除了小勃律的地理防守屏障。而陌刀兵在攻占山岭的山地战过程中发挥了先锋兵的重要作用,陌刀兵为主力兵在山地作战取得优势,为避免大量伤亡提供了保障。后李嗣业又率领陌刀步兵连克小勃律国都及石国、九国胡、突骑施,被敌军胡人称为“神通大将”。小勃律再次归附唐政府,唐廷改其国号为归仁,并设置归仁军镇守。西域诸国也因为唐军攻克小勃律而重新归附唐王朝,被划入唐政府的势力范围。可以说,陌刀兵在控制西域、防御吐蕃中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到安史之乱时,李嗣业又随同郭子仪等将领共同平叛安史叛军。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郭子仪从广平王天下兵马大元帅李俶率领蕃、汉兵15万前往收复长安,在香积寺北面沣水东岸结成军队阵列。此时,叛将李归仁率领劲骑与唐官军作战,安史叛军中冲击性极强的劲骑打乱了唐军阵形与气势。李嗣业为挽救唐军颓势,振奋军队,以陌刀突出,斩杀叛军数十骑。安史叛军中胡人甚多,骑兵训练有素,陌刀兵作为前军冲锋陷阵,首先打击了骑兵的迅捷机动性以及锐气。香积寺之战中,李嗣业统前军“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5]4617。后李俶与回纥兵同李嗣业前后夹击,斩首6 万多人,收复长安与洛阳。在安史之乱的其他战场中,陌刀兵也发挥了大规模杀敌的作用。《新唐书·张巡传》记载:“巡阴缒勇士数十人隍中,持钩、陌刀、强弩。”[6]其目的亦是打击安史之乱叛将安庆绪的部将尹子琦所率领的拓羯骑兵。陌刀兵在平叛安史之乱中的胡人骑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弥补了唐军面对胡人骑兵的不利地位。
张议潮、张淮深,沙州人(今敦煌)。张淮深为张议潮之侄,皆任晚唐归义军节度使。在《旧唐书》《新唐书》中皆未单独作传,但敦煌变文中记载了他们对抗回纥的战绩,其间有数处对陌刀在战场中运用的描绘。敦煌变文性质为唐代的民间说唱文学故事底本。变文是唐人对当时时事的直观印象与感知,虽不免增添很多民间想象,但陌刀出现在军事战斗描写中,被人口口相传,也间接表明在战场上运用陌刀作战是唐朝民间社会所熟知的军事常识。《张议潮变文》记载了大中年间张议潮3 次击退敌寇入侵之事,分别是吐谷浑、吐蕃和回纥以及回纥叛军。而《张淮深变文》载:“然后收军遮逆虏,陌刀生拥入敦煌。”[7]191《张淮深变文》此句记述了 张议潮凭借陌刀兵的力量打败回纥进入敦煌之事。《张淮深变文》载:“儿郎气勇,胆颤肉飞,陌刀乱揊,虎斗……”[7]193变文讲述了张议潮以陌刀打败回纥军队的故事。此段涉及陌刀的战斗描写虽过于夸张,添加了大量文学想象,但可看出陌刀在变文讲述者心中的威武之力。敦煌变文出土于敦煌,张议潮又在西北沙州(今甘肃敦煌)与回纥作战,变文讲述者与张议潮处于相同的地理空间,且变文创作时间与战争时间相距不远,变文创作者的历史记忆应较为可信,这证明陌刀的确在张议潮与回纥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河西地区为唐边陲之地,在晚唐时面临吐蕃、回纥、吐谷浑的入寇劫掠情况之下,张议潮、张淮深在河西地区深耕数次击败游牧民族的骑兵部队,陌刀在张议潮、张淮深抵御游牧民族劫掠的军事战斗中发挥了作用,其也出现在体现民间历史记忆的变文之中。
从初唐高宗时期的裴行俭,到盛唐玄宗时期的李嗣业、平定安史叛军的郭子仪,再到晚唐时期的张议潮,陌刀在战争实例中屡屡发挥其防御游牧民族寇掠唐王朝的作用。历代陌刀兵经历的突厥、安史叛军、吐蕃、回纥等不同民族的骑兵部队,也见证了唐王朝不同时段所面临的不同边境军防问题。陌刀的广泛军事应用是唐朝胡汉双方不断进行军事拉锯战的重要一环。
除对付北方游牧民族之外,陌刀兵在对抗西南蛮夷的军事战斗中亦发挥了一定作用。樊绰《蛮书》中记录了在澜沧江以西的望苴子蛮这一族群,望苴子蛮“矫捷,善于马上用枪铲……驰突若飞……南诏及诸城镇大将出兵,则望苴子为前驱”。望苴子蛮与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善于骑马作战,其作战速度矫捷若飞。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 年),南诏派遣军队攻打安南,经略使王宽不敌南诏,唐朝廷便下令湖南经略使蔡袭取代王宽的职位讨伐南诏。樊绰当时担任蔡袭的幕僚,为了解南诏的地理风俗,对付南诏军队,便撰写了《蛮书》。《蛮书》所记载的战场情况都是樊绰亲历。咸通四年(公元863 年),蔡袭所在的安南都护府城陷落。樊绰为挽救颓势,亲自率领四百多个健壮军士攻入东罗城门,并且手持陌刀突击蛮贼[8],唐军在此次突袭中获得大胜。从《蛮书》记录来看,陌刀兵的杀敌对象是“杀贼并马”,说明陌刀兵在突击性的战斗中拥有巨大的劈砍力量,能够一并斩杀骑兵与马匹。《蛮书》所记载的唐军与南诏的作战时间已到晚唐,可见在整个唐朝,从唐高宗时期裴行俭伏击突厥兵到晚唐樊绰突袭望苴子蛮这两百年间,陌刀一直都是唐军中不可缺少的强力武器。到晚唐时陌刀的使用也不再仅仅是北方军队,与西南民族的作战中也得到了应用。
唐代陌刀与陌刀兵在军事战争中的突出地位,是以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灌钢法技术的进步使得铸造耗时久、技艺繁杂的陌刀能够大批量生产。但陌刀受形制过重过长特点的影响,普通士兵使用吃力、困难,并不能成为步兵的通用兵器,只能组成特种部队——陌刀兵。陌刀兵在军阵中常充当先锋兵、突击兵的角色。唐王朝边疆围绕着多个擅长骑马作战的民族政权,突厥、吐蕃以及回纥等游牧民族频繁寇边。同时,唐王朝内部的地方叛乱藩镇军队中也有大量胡人骑兵。在这种环境下,唐军为克制敌军骑兵,取得装备上的优势,达到维护边境稳定、平定藩镇叛乱的目的,才大量使用陌刀,使得其在战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陌刀是唐代胡汉民族关系、边防问题的重要见证者,也是唐朝强大军事力量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