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艺术院校戏曲教育中的京剧程派剧目课教学研究

2021-01-02 19:37王琢珏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程派流派剧目

王琢珏

(上海戏剧学院 戏曲学院,上海 201102)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 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指示为高等戏曲教育提供了正确指引,使戏曲人备受鼓舞,启示他们需从自身出发,探究京剧程派剧目课教学,努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一、京剧流派剧目课教学意义

京剧流派纷呈,拿旦行来说,“四大名旦”(梅、程、荀、尚)都各具特色。在中专基础阶段,旦角基本以王(瑶卿)派、梅派打基础,剧目选择基本以骨子老戏为主,如青衣学《二进宫》《坐宫》《玉堂春》(起解、会审)及《祭塔》等,花旦学《拾玉镯》,流派和行当划分不是很明显,原因在于学生年龄尚小、发展空间很大,不易过早归派。到了大学本科阶段,行当和流派划分呈逐渐明朗趋势,教师可根据学生气质、形象和嗓音条件,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流派来学习;学习结合自身兴趣、性格以某一流派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继续打磨“四功五法”(即四功:唱、做、念、打;五法:手、眼、身、法、步)[2],因为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就是“四功五法”,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学好流派剧目。

京剧流派剧目课教学意义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从传承流派角度看,能够系统学习某一流派的特色及剧目,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第二,从就业和职业规划角度看,院团招聘信息往往会标明需要哪个流派或哪个行当。哪个流派稀缺,哪个流派过剩,高校要做到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确定好教学目标,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就业中坚定信心,专心学好某一流派。

二、京剧程派剧目课教学价值

流派剧目课教学虽然在高等戏曲院校中较为常见,但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艺术特点,这也决定了流派剧目课教学的特殊性,现以程派剧目课教学为例分析其价值。

京剧大师程砚秋(1904—1958)创立的程派艺术,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来,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其艺术特色鲜明,以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程腔,风靡大江南北。程砚秋以擅演悲剧著称,代表剧目有悲剧《春闺梦》《荒山泪》《窦娥冤》《青霜剑》《梅妃》《朱痕记》《鸳鸯冢》《英台抗婚》和喜剧《锁麟囊》等。同时还有彩色电影《荒山泪》(1956 年拍摄,吴祖光导演)、《程砚秋戏剧文集》《程砚秋演出剧目选集》以及大量唱片传世。二代弟子传人有新艳秋、王吟秋、赵荣琛、李世济、李蔷华、江新蓉、李丹林等,三代传人有钟荣、吕东明、张曼玲、李佩红、迟小秋、张火丁、李海燕、刘桂娟等。程派艺术发展到今天,从“五老”到“五小”,枝茂叶盛,分支较多,但程砚秋这个“大树根”不能丢,追寻他的根基将是进行程派剧目课教学的最大价值,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传承。传承目的是坚守,强调规范,原汁原味,正本清源。其次,发展。传承是基础,发展是最高目标,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再次,挖掘。除传承程派经典剧目以外,挖掘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失传剧目,也是我们需要完成的艰巨任务,如对《红拂传》《亡蜀鉴》等剧目的挖掘。

三、京剧程派剧目课教学内容

京剧程派剧目课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从程派剧目看,分为经典剧目、骨子老戏和(濒临)失传剧目等三类。第一类,程派经典剧目,是指程派独有剧目(私房戏),经过历代打磨逐渐成为精品,如《锁麟囊》《荒山泪》《六月雪》《春闺梦》《文姬归汉》等。第二类,骨子老戏,是指其他旦角流派也唱的具有程派特色的传统剧目,如《审头刺汤》《三击掌》《玉堂春》《武家坡》《汾河湾》等。当然,《贺后骂殿》既是程派经典剧目又是骨子老戏,是程派的基础戏。第三类是(濒临)失传剧目,这类剧目由于历史久远和社会变化等诸多原因,流传不广,或者会唱的人很少,有的濒临失传或者已经失传,重在抢救、挖掘,如《青霜剑》《红拂传》《鸳鸯冢》和《亡蜀鉴》等。

四、京剧程派剧目课教学理念

无论教什么,教师都要注意因材施教。京剧表演专业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因此选才和因材施教就显得格外重要。选才是以考入本科的入学考试作为凭证和基础(即高考,学生本科艺考),除相貌、身材、气质和嗓音等条件以外,文化课也占很大比重,选才实际是因材施教的第一步。现代高等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培养的是全面复合型艺术人才,既要有京剧表演专业深厚功底,又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力及创作力。因此,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对人的培养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也应避免千篇一律。京表本科专业的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自身条件各不相同,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学生文戏弱,武戏强,就对其加强唱念训练,反之亦然;再如,有的学生性格沉闷,有的学生活泼开朗,可以根据剧目挖掘其内在的表演能力,让其打破自身束缚,在强化学习与自己性格接近的人物的剧目时,再学演一些跟自己性格气质相差较远的人物的剧目,拓宽戏路和行当,使其成为一个较为全面的程派表演人才。例如,在学生学完程派青衣《武家坡》后,可以引导其尝试学习程派《红拂传》中的“舞剑”。

当然,由于高等戏曲教育的特殊性,很多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时应灵活掌握,但所采取的方式都要基于“四功五法”来训练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程派剧目课教学也不例外,要尽量突出流派特色。

五、京剧程派剧目课教学方法

(一)口传心授

口传心授,作为戏曲教育一以贯之的核心教学方法,已在传统教学实践中得到淬炼和检验,它是现代教学环境下不可更替的传习模式,也是世界范围内艺术传承的秘籍——人类史上许多艺术的精神与方法之所以能够代代传承,正是通过这种“流于口、记于心”的人际传播得以实现[3]。任何戏曲流派都讲究口传心授,因此,口传心授也是程派剧目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击掌》片段的示范教学时就可以采取口传心授的方法。王宝钏上场的第一句念白:五色绒线,绣彩球,择配良缘。先找出尖字,“线、绣”,然后示范念出,语气重点在后面的“择配良缘”,其中,要注重通过音调的变化表现王宝钏想要通过自主婚姻选择伴侣的强烈愿望,“择配”声音低沉有力,显示王宝钏的自信,“良缘”声音拉长、音调变高,表现王宝钏对婚姻的向往。这样学生就能面对面感受到教师的口型和气息控制,学到的东西相对比较扎实、规范,不易跑偏,但其缺点是容易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主要采用“口传心授”教学模式的高等戏曲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这就需要教师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和多种软件,制作相关课程的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学习课件内容,初步掌握相关知识。例如,教授《锁麟囊》时,事先让学生通过课件了解《锁麟囊》的剧目背景和主题思想,了解翁偶虹和程大师合作的初衷,知晓“慷慨解囊、助人为乐”是构建当代社会主旋律的优秀品质。同时,让学生通过“春秋亭”和“朱楼”的前后对比,感受主人公薛湘灵跌宕起伏的命运,从而懂得“休恋逝水、早悟兰因”人生哲理。待到线下实际课堂中,基于线上的学习基础,进行一对一口传心授,并纠错、引导学生及时弥补不足之处。当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比重,应根据具体剧目和课时安排来定,如果平时课堂教学在线上较为集中,课后辅导、作业和答疑则可在线下进行,总之,教师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灵活把握。

(三)自主、合作教学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强调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学某个经典剧目,掌握该剧目基本唱念要求;然后,教师负责搭建“脚手架”,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建构,教师主要发挥引领、引导作用。例如,京剧程派名剧《六月雪》是一出唱功戏,课前,教师可以做好分组工作,窦娥(青衣)、蔡婆(老旦)和丑(禁婆)一组,主要出演“坐监”一折;窦娥(青衣)和刽子手(花脸)一组,主要出演“法场”一折,使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唱腔、念白等有所了解。课上,重点教授“坐监”“法场”核心唱段——【二黄慢板】“未开言思往事心中惆怅”和【反二黄慢板】“没来由遭刑宪受此大难”。由于学生课前已对全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有了大致了解,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而且对整个戏全貌也有所知晓,教学中教师仅纠正不规范的地方,重点强化这两段唱腔的训练即可。具体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按照程派特色要求处理好吐字、发音、行腔和归韵的关系,注重以字行腔,以腔表意,以唱情为主,同时注意程派音色的对比、强弱对比及唱腔与伴奏的关系处理,不能拖泥带水,做到“咬字如噙兔,字字圆如珠”“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要圆熟,腔要彻满”[4]。然后,同组学生可以互相挑错,互相找差距找不足,教师适当鼓励,并且当场示范。课后,师生共同观摩程大师音配像,以此作为标准,衡量学生唱念做是否规范,是否准确演绎了窦娥的形象。

六、京剧程派剧目课教学反思与启示

按照以往戏曲成才规律看,“成角儿”似乎是衡量戏曲人才的唯一标准,但是,在21 世纪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文化事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高等戏曲教育中“成角儿”率并不高。因为相比电影、音乐、电视等其他艺术门类,传统戏曲艺术仍属于小众艺术,普及度和社会关注度都较为有限,单以旦角程派来谈“成角儿”,似乎不太现实,也违背了戏曲成才的规律,加之培养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是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可遇而不可求。此外,戏曲成才还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机会、运气、自身条件和实力都会影响着一个学生的未来和前途。因此,不能以是否“成角儿”作为高等戏曲教育的唯一评价标准。

针对程派剧目课教学,需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分析其教学成果。从学生维度而言,主要是看通过京剧程派剧目课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程派表演艺术的基本要领、规律和精髓,是否能够演出所学剧目;从教师维度而言,主要是看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授课过程中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能否一针见血指出学生的问题症结。总之,通过程派剧目课教学,得出两点启示:

一是突出教学相长。教与学永远是一对矛盾,教师的教能促进学生的学,而学生的进步也会促使教师进一步探究开发更多的程派剧目教学,而不仅仅停留在几出或几出大戏某个片段的教学上。随着程派二代传人过世,硕果仅存的程派专家和老艺人逐渐减少,因此,有必要多向健在的程派名家学习,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戏曲教学专业水平。

二是重视教学成果的展示。教学成果的展示能够促进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对所学剧目的把握情况,找出与前辈的差距,为日后更深入地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展示的方式可以是大戏或折子戏,如《锁麟囊》《六月雪·坐监》或基础戏《贺后骂殿》,也可以是彩唱或清唱。通过教学成果展示为实现教学相长提供支持,以便更好地传承程派经典剧目,使程派艺术薪火相传。

结语

办好高等戏曲教育是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程派剧目课教学承担着旦角流派继承与发展的重任,只有做好流派剧目课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程派经典剧目和骨子老戏,才能结合新时代创造出更多优秀艺术作品。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以李佩红为首的团队创作改编了两出程派风格大戏《穆桂英挂帅》和《墙头马上》,深受广大青年观众欢迎。2019 年该团队国庆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巡演,既满足了戏曲进校园的需求,又使家国情怀、忠贞不渝的爱情主题走进了年轻大学生的心灵,对传播京剧起到了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程派流派剧目
舞台剧目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当代诗词“实验体”流派与艺术风格的建构
以字催声以气催情
——随钟荣老师学习程派艺术的点滴体会
如果春天去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