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冲突与适应
——基于“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021-01-02 18:44
课外语文 2021年7期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课外阅读师生

陶 楚

(云南省砚山县第一中学,云南 砚山 663100)

“以学为中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溯源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即儿童是学习与教学的主体。美国教育家杜威继承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批判了传统教育机械地对待儿童、整齐划一的课程与教法,反对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需要、兴趣、主动性,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一、问题提出

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阅读之于语文就如同水之于鱼。高考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从近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套卷来看,高考语文卷面上的分值分配:主观题111 分,客观题39 分,其中与阅读相关的占70 分左右,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直接就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试卷由一张变成了一本,阅读量极大。而占60 分的作文,也是学生阅读积累的升华。如2020 年高考全国一卷的作文题:“围绕材料,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当我把作文题拿给我的学生读,了解高考作文动向的时候,我的学生们直言读不懂,对作文材料涉及的历史故事感到陌生。

二、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冲突

师生角色主要是指师生在社会上、在学校里、在教学中的行为定位、群体定位、身份定位等。“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内涵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注学生的天赋、兴趣和个体发展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和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传统教育观下的师生是教师能上好课,教出好成绩;学生能听好课,考出好成绩。把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这一场域。文化变迁,现代教育理念的碰撞,必然使得师生角色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产生冲突,衍生出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一)角色认知、角色情感的冲突

角色认知是对他人或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认知。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教”的角色是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灌输给学生,忽略学生的思考和感受,迫使学生进入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之中。而我们的学生扮演着课堂沉默、课外题海、一切听老师的角色。这样的角色认知使得教师在编排紧凑的高中语文课程中,忙于课堂赶课,忙于高考专题复习,忙于对文本阅读方法的填鸭式输出;而学生忙于听,忙于写,忙于记,师生没有闲暇进行课外阅读,这样的结果使学生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差。由于角色认知的偏差导致师生在角色情感上的不认同,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学生的角色情感表现极为不认同,他们习惯了听老师讲,习惯了书本知识,一旦让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指定的课外书籍,他们一般会敷衍、逃避、消极对待。

(二)角色意识、角色行为的冲突

角色意识是个体对自身角色地位、角色规范及角色行为的觉察,既指向过程也指向结果,主要体现在意志力上。角色行为是指人们根据自己对角色规范的理解,进而具体扮演角色的实际行为过程。在应然的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导向职责、风范;学生角色行为表现为主体阅读、思考,形成阅读习惯。而在实然的课外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疲于课堂教学,没有具体导向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也无暇完成教师自我的课外阅读,不能给学生作出示范。学生亦缺乏主动性、个性化、独立性及策略性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更难于坚持,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师生角色冲突的诱因

(一)从教角色意识与学校观念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受教育思想主宰,传统教学观——“教师主体论”对师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它影响教师角色认知、意识、情感和行为,进而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在传统教育思想中,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教师负有教育、培养学生的职责。学生是被改造和被发展的对象。在教学中,教师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以绝对权威的角色要求学生绝对服从。

因此,许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课堂中心、教材本位、教师主体的从教意识,忽略了课堂之外,忽视了教师“导”的教育作用。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从问卷、访谈中可以了解到,我们县域高中的许多教师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在课外读本的选择、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的组织形式等方面没有具体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若教师不能正确引导高中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学生就可能随意选择课外读物,各种流水式的“快餐文学”就成了学生们的掌上书;若是没有多种多样的阅读组织形式如课外阅读课、复述课、讨论课等,对于学业忙碌的高中生而言课外阅读只能流于表面;若是没有阅读方法和评价方案,学生更难于坚持,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学的角色意识与家庭观念

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的一切作为里面,发展都是内发的。一只鸟儿学飞,一条鱼儿学游,都不需要任何强迫。”而传统的教学是压迫式的,学生的学习主要局限在课堂这一场域,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用心模仿,以顺从、被动的态度完成学业的角色意识。“好学生”的评价模式是情绪稳定、遵守规矩,顺应课堂教学程序,适应考查模式,考得高分等;“坏学生”的表现是课堂不听讲,与教师不合作,成绩差,喜欢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等。这样的角色认知影响了学生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的角色意识偏差。许多高中生已经习惯了一切知识都坐等,靠教师来灌输。

四、“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导向下的师生角色适应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社会文化的急剧变迁,现代教育理念冲击着教师传统的教学观,使教师开始认识到自己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的角色,不是教,而是导;也使得备战高考的学生们意识到自我阅读的重要性。师生角色必然由传统角色冲突向现代角色转换、适应。

(一)“教”的主导性适应

学校是师生生活、工作、学习的主要场域,在导向上调适师生角色冲突责无旁贷。创设“书香”校园,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协助教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给予学校图书馆有效的经费支持,创建师生共读的校园文化等都是学校层面要完成的。

洛克认为:“教师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都教给学生,而是使学生爱好知识,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亦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构建性的,不是消极、被动的入侵式教学。教师需主动调适增强教师角色的适应性。转变角色认知,增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意识。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导向行为。放弃滔滔不绝、个人沉醉的表演式课堂,舍弃作业无极限的课外演练,“让读”于学生,“还思”于学生,把“读书”的舞台真正还给学生。探究并形成具体的课外阅读教学范式,如课外阅读课、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讲座及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范式等。

(二)“学”的主体性适应

卡西尔说:“人的生活世界之根本特征就在于,他总是向着可能性行进,而不像动物那样只能被动地接受直接给予的事实。”教师的“教”终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学归根结底是师生间的双向活动,优化教学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这一主体上。这也是“以学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核心——学生中心。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角色意识。高中生应具备独立课外阅读的能力,学会根据老师推荐、个人喜好,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主动读,自觉读,成为课外阅读的主人。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如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精略读法等。最终转变被动压迫的角色意识,用智慧完善人格,从而增强课外阅读教学中的主体能力和意识。

苏格拉底说:“一种未经审视的生活还不如没有的好。”同样,面对新高考,面对“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一种未经审视的教学也是没有实效的。直面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困境,由师生角色冲突走向角色适应是一种教学必然。

猜你喜欢
以学为中心课外阅读师生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谈“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麻辣师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