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辉 彭海威
(1.汕尾市建城投资有限公司,广东 汕尾 516600;2.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
目前,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动中信贷服务矛盾较为显现,地区金融服务基础弱、政策配套不够制约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力度不够,中小微和私营企业信贷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市场主体能否获得较好金融服务是开办企业重要考虑因素,也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重要抓手。研究分析不发达地区金融服务现状和差距,对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和深化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不发达地区营商环境优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市场“获得信贷”能力。
不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方便程度与营商环境有密切联系,营商环境好,企业容易生存,经济自然兴旺;营商环境差,企业数量少,经济肯定不振。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促共荣,营商环境与金融活动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金融服务是否便利与营商环境是否优越息息相关。金融资源丰富、服务体系较为发达,企业获得资本支持方式较多。不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较弱,小微企业原本数量少、发展质量不高,金融信贷服务支撑力度不足反过来又影响了小微企业融资发展。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关于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共有10项指标[1],包含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注册资产、获得信贷、投资者保护、缴纳税款、跨境贸易、合同执行和办理破产等。其中,“获得信贷”便利度指标反映了市场融资便利程度,用于评估一个地区有关信贷的法律保护力度,征信机构信用信息覆盖的范围、质量和可获得性等,衡量地区经济担保法和破产法支持动产担保信贷交易的程度。该指标核心内容就是体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获得融资信贷的难易程度和便捷性,也是企业投资人和产业发展关注重点。一般情况下,不发达地区企业获得信贷的“信用信息深度”和“合法权利保护力度”两个分指数并不高,影响了对营商环境贡献度。同时,跨境贸易、缴纳税款、合同执行、破产办理等指标都与金融配套活动也有着直接联系。另外,地区融资规模的增长和营商环境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营商环境好,融资规模增量更大。GDP产值与营商环境紧密相关,人均GDP收入与营商环境成正比,金融活动越活跃、资金规模越大的地区,营商环境普遍较好。金融服务和市场信贷活动渗透在营商环境的各个方面,创建一个好的信贷营商环境,对不发达地区整体营商环境的促进和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服务作为营商环境重要内容,支持市场获得信贷便利的程度直接关系企业融资难易,深刻影响经济发展[2]。
总体上看,不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相对较少,金融体系服务能力较弱。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存在难度,融资难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资金紧缺不同程度影响了企业项目发展和业务推进。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支持还不充分,主要有以下原因。
部分地区信用意识不强,诚信度较低,借贷方信用意识薄弱,信贷发生后存在还款不及时、拖款和骗款现象,破坏了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部分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和压缩敞口,提高审核标准和增加审批环节,降低了授信额度,并增加了贷款费率。
不发达地区一般经济规模较小,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入意愿较低,民营、小微银行发展不充分,市场资金规模较小,较难以及时补充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由于产业规模小,较难形成本地供应链贸易金融。多样化金融工具也较少,企业信用互助社、租赁、投融、票据贴现、信用和基金投资等各种融资手段欠缺。
不发达地区企业管理水平总体较低,现代化、标注化管理程度还不够,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自身财务能力不足,经营人才缺乏,导致企业管理不够严格规范,财务制度普遍不够健全,降低了金融机构支持意愿。为控制风险,金融机构偏向上调利息率,设置较为短期的还款计划,增加了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银担企之间信息不够清晰,企业和个体户对信贷产品及优惠政策缺乏了解。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信用记录不完整、缺乏系统的经营数据,银行难以快速甄别客户度。一般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较短,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不快,存在信贷周期、产品内容契合度不高等问题。
金融机构自身存在行业和大小客户偏好,重视大型和有标准抵押品企业。小微企业天然风险抵御能力较弱,抓手较少,押品变现较弱,追偿难度较大,金融机构支持意愿相对较低。优质企业锦上添花多,困难企业雪中送炭少。大企业贷款占比较高,挤占了小微企业资金空间,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也不高。
一些小微企业有效担保物不足,非标准抵押品、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开展较难,不动产登记和审批效率需要提升。法律诉讼的审批执行效率也不高,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追偿难度。一些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效果未发挥,行政审批太久,杠杆撬动资金作用发挥不明显。
加强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配套建设,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提升获得信贷便利程度,让融资活动更方便、更快捷,更容易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加强诚信文化宣传,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将信用建设纳入文明建设范围,严厉快速打击逃废债等金融犯罪行为。加强“信用城市”“信用乡村”社会观宣导,增进市民对信贷和法律了解,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典型,通过加强“守信”相关活动,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氛围。(2)逐步引进评级机构,探索建立信用评级。通过引进、或者培育方式,扶持资信评级、商业征信等信用服务机构发展,通过信用评级调动市场主体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征信基础。建议职能部门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引入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发挥第三方中介的带动作用。(3)建立产业培育机制,加强企业帮扶辅导。实施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区分地区和行业,通过信用评级,筛选挖掘一批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进入“培育池”,加强企业创业辅导,帮助企业守信发展。
(1)建立信用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和增信产品数据库,拓展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推动借贷、交易、投资等信用信息在行政管理、生产经营、交易谈判等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发和使用。(2)统合融资对接平台。链接各部门,例如中小融、粤信融等信息平台,提高“银担企”对接效率,加强信息平台和信用主体的互动共享,提升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需求信息共享效率,解决信贷信息不对称问题。(3)推动多方活动对接。推进企业信贷信息等各类信用信息应用,通过平台定期组织融资需求对接会和联络会,鼓励银行加大小微企业放贷规模,提升信贷产品、增信产品要素与企业需求契合度,提升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质效。
(1)开展服务专项行动。由政府部门统合力量,制定相关计划,开展“获得信贷”专项培训活动,提升各部门对“获得信贷”指标理解和支持。开展类似“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运用政策性扶持和财政性存款倾斜手段,降低信贷门槛,以小微企业贷款办理为突破口,全面整改办理环节多、时间长、材料繁等问题,提升服务效率。(2)提升信贷审批效率。简化行政审批事项,提升行政管理效率,依法保护金融债权十分必要。通过压缩信贷审批时间,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客户进行专业化的分类管理,引导银行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推进标准化审贷、差异化授权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压缩审批时间。(3)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与客户信用状况和评级相结合的融资授信服务,对信用好的企业和个人在授信额度、授信成本、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优惠和便利。控制、降低小微企业平均贷款利率,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与其他银行业机构合作,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4)引导银担开展合作。政府职能部门引导地方银行与增信担保机构加强合作,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台作用。加强银担业务联系,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帮助地方银行缓释和分散风险,提升企业信贷担保服务的效率与覆盖面。例如通过引入银担“总对总”合作、批量业务合作提升审批效率。
(1)增加信贷多样化服务。引进新的银行机构到不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扩大资金活水。参考金融服务先进经验和优质信贷产品,实施差异化信贷服务方案。鼓励探索投贷联动业务,支持银行机构、股权基金和国有投资机构开展投融业务合作,引接市场合规的科技金融服务,丰富企业信贷多样化选择。
(2)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根据国家关于加强电子保函使用相关要求,加大保函替代招投标和履约中保证金,减少企业资金压力,激发市场活力。通过使用电子保函业务,降低企业成本。特别是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提高企业参加招投标效率,降低保证金使用风险。
(3)探索设立信用基金。探索建立信用保证、转贷和创业等基金,利用基金池的风险分担作用,提升金融机构放贷规模和覆盖面。整合政府性或者行业性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扩大政府资本金,通过统一设立信保保障基金,通过专业化和市场化管理,更好发挥财政基金的撬动作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做大融资担保规模,缓解融资难题。
(4)健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欠发达地区,有必要通过健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方式,构建更加适合地区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政府性融资担保生态联盟,通过专业团队和市场化运作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杠杆撬动作用,优化“政银担企”审批效率,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增信,更好解决企业融资堵点难点。
完善科技信贷配套政策。不发达地区逐步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股权质押融资服务样式,允许企业对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相关无形资产进行打包组合融资,解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准入门槛高的问题。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逐步推开网上登记系统,允许办理不动产第二顺位抵押。提升办理不动产抵押、权证登记审批效率,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路,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融资政务环境。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在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同时,探索建立联合检查和综合执法机制,降低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影响。特别不发达地区,要加强对金融机构改善信贷的指导和考核,对在信贷服务中不作为的单位要进行点名通报,推动企业获得信贷环境逐步优化。加强人才工程建设。整合金融智库力量发挥群策群力作用,加强金融人才在各级政府使用,与院校建立普惠金融培训基地推进信贷服务培训,加强各金融机构服务一线的信贷员培训,不断壮大地区金融人才群体,提升各级金融参与能力。
优化金融信贷服务环境,注重围绕政府政策要求,聚焦当地产业发展急需,更好服务经济发展,不断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地位作用认识,各级政府要加强金融知识和机理学习宣导,提升各级机关金融对经济发展作用认识,加强领导干部、特别经济建设部门关于“金融是经济血脉”的意识,强化“金融畅通服务企业工程”大局、布局和谋局意识。强化金融机构责任担当,银行机构要当好金融“店小二”,提升精准服务力度,把降低企业信贷难度和成本作为重要工作。统合政府金融管理部门、人民银行、银保监等分支机构力量,指导金融机构制定可行的方案计划,提高办贷效率。
积极学习借鉴粤港澳大湾区、浙江和其他先进地区在推进获得信贷便利化方面的先进做法,积极对标对接帮助企业获得信贷便利化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模式复制优化信贷环境,建立中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新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进欠发达地区银行业对外开放,大力实施“金融机构引进”“融资畅通”工程,支持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来欠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通过“金融招商”解决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投融资主体不足的问题。
为提升信贷环境配套,有必要建立银行机构支持地方经济考评机制。通过定量、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考察银行机构对地区扶持项目、高新技术企业、“三农”领域等信贷支持力度。将考评结果作为分存财政性资金的依据,通过统筹和利用财政性资金、社保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等资金,引导金融更多支持民生改善及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改善城乡资金需求结构和发展农村金融,优化县镇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中小微企业之间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3]。
经济欠发达地区,更要推进营商环境创新。针对相关特色产业,鼓励以重点企业、龙头企业、专业镇规模以上企业为核心,建立产业链金融模式,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拓宽融资渠道[4],帮助上下游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为更好创新金融服务,欠发达地区更应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科技金融引领科技创新驱动,引入产业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融资机构,推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创新融资模式。扶持有创新基础、有成长前景及科技含量高产业,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努力打造相关产业集群。
注重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关注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操作风险防范,为地区经济营造创造良好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欠发达地区金融规模一般不大,但也存在宣传和监管不到盲区、风险隐患。金融监管部门风险防控指导,督促银行业始终保持理性和审慎的经营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研判地区信贷风险,加强企业“资金链”和“担保链”隐患评估,关注市场主体加权融资成本、小微企业及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和关注类贷款状况,为政府风险管控提供辅助意见。金融监管部门加强联合检查,促进企业获得信贷便利化水平持续提高。
总之,金融服务是经济建设重要基础要素,信贷服务水平是营商环境重要组成部门,而营商环境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是吸引企业投资的先决条件,企业获得信贷能力的提升可以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突出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进一步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完善,鼓励创新信贷产品样式,增加多元化的服务选择,持续推动信用环境升级和优化融资信贷服务建设,通过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解决好“有效市场”和“高效信贷”信贷环境建设,更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