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支持下的幼儿园课程进阶管理探析

2021-01-02 16:01陈黎冰
科学咨询 2021年46期
关键词:教研资源幼儿园

陈黎冰

(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 江苏太仓 215400)

一、基于互联网加强学习研究——重塑课程建设主体的专业思维

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主要由本园教师队伍进行,有关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到评价等各环节都需要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共同研究,从而不断解决本园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幼儿园课程建设相关主体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会影响课程建设的质量,因此,推动教师团队教育理念的持续转变、整体素养的常态提升是建设高质量园本课程的重要前提,而理念与素养的根基在于教师的专业思维。互联网时代,培训资源的丰富多样、教学研讨的多方互动,使得教师能够打破地理边界、时空限制,在更广阔的空间和资源条件支撑下开展学习,积极重塑专业思维。

(一)瞄准互联网这座资源富矿,为教师学习提供多元养分

互联网是资源富矿,它能帮助幼儿园快速、精准采集到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优质教育学习资源。如通过教育先进和优势地区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积累的各学段、多领域、多地域优质课例能更好满足教师观摩、分析、学习需要,少走课程实践中的弯路,实现加速成长。再如,通过对公开的网络学习社区的不同教育案例问题进行评论分析,教师之间可以互相阅读、讨论、评价,获得教育观念的转变、汲取适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二)把握互联网开放互动特点,推动教研全方位升级换代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解决课程建设问题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研方式一般是同一时间内,人员集中在同一空间里展开。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开放和交互的特点不仅嵌入了教育教学,也融入了教研活动,为教研活动从参与者、内容、资源、环境、效度等全方位“升级换代”提供了更多可能。

第一,教研人员更趋多元化。依托在线平台、即时通信技术,园门之外,远隔千里的教研员、教研职能部门、高校学者、专家、家长等都能随时参与到幼儿园教研活动,当前根据公告卫生安全管理需要我们都已经有了可行的实践经验。共同创造基于网络的研讨共同体,为教研提供多方视角,提高教研效度。

第二,教研形式更趋多样化。有了互联网的支持,教师教研的基础信息设施从传统面对面环境向网络化、智能化环境飞跃。网络集体备课、跨时空同课异构教研、基于智能技术的教研行为分析等综合、协同、融合的教研形式在幼儿园出现频率更高。特别是疫情期间,运用腾讯会议、钉钉等展开的主题研讨、在线课程审议,让我们体验到了信息技术在教研场景中运用的高效、便捷。

第三,教研资料更趋数据化。通过在线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可以收集更多信息,为找准教研问题、推进有效教研提供依据。教研过程中的讨论、学习材料、案例等教研资料都可以通过电子媒介得以保存、传播,为单元教研活动的回顾、系列教研的跟进研究等提供了更多数据支撑。

二、基于互联网优选优用资源——重视资源库建设与管理维护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行”以及“相互渗透性”,注重课程的有机整合。在主题实施中资源成为幼儿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需要大量丰富的课程资源以支持、促进幼儿更优学习和发展。为此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课程资源库的建立、使用与管理,特别是在传统实物资源的收集、运用基础上,更有目的地加强对网络上各类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素材的关注、选择和利用。可以说,互联网开放、新鲜、直观、形象的丰富资源极大拓宽了课程资源的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幼儿园人员数量少、信息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不足。通过“线上电子+线下实物”的“双轨”推进,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数量更多、类型更全、覆盖更广,数据课程资源库日益完善,使用管理更便捷。联系实践,我们认为幼儿园的课程网络资源选择和管理要注意:

(一)选什么?——服务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幼儿受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的影响,其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但同时也要考虑当前幼儿园相对较高的师生比和教育环境现状的客观条件,一定时期内我们还是有赖于有价值的间接经验学习方式来支持幼儿发展。重点是我们要理解和关注到:儿童对间接经验的学习也需要依托直观图像、具体形象和声音等媒介载体展开。因此,幼儿园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源选择时除了电子图书、故事、歌曲、影视、音乐等常用素材。更要拓宽视角深入思考:还有哪些资源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直接经验?如何根据幼儿园课程建构和实施需要,检索合适的影音及图文资源?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以下几类资源和工具特别贴合幼儿园:

七是加快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全面开展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重点进行各类信息的采集平台、计算机网络、移动指挥平台、数据汇集和应用支撑平台等的建设,完成中央投资建设任务。指导督促各地落实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尽快落实配套资金,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难点问题,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

第一,科普短视频。与传统的文字、图片、网站等传播方式相比,短视频科普更生动、更直观、更有趣。这类作品一般围绕某一具体核心知识经验进行构思、策划、制作,辅以动画、虚拟人设等手段进行叙述,很好地摆脱了传统科普类教育枯燥、说教的问题。这些短小精悍,干货满满的短视频不仅贴合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而且也能很好地帮助教师理解相关科学知识等,使教师以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展开课程实践。

第二,人文短视频。有关传统文化、风土人情、艺术鉴赏、新闻时事等方面的人文短视频,可以突破地域、空间、时间的局限,让幼儿实现在“网上”“云端”直观地欣赏、了解不同地区、多元文化、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自然风貌、重大事件等,拓展视野和生活经验,支持幼儿园课程的更好实施。例如,李子柒团队创作的美食、劳作等短视频作品(《兰州牛肉面》《蒜的一生》《水稻的一生》等),画面精美、制作精美,不仅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有关种植、照料、收获等完整过程。幼儿园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此类资源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心中根植尊重自然和生命、热爱生活和劳动的美好情怀。

第三,游戏类视频。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也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最基本途径。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不断地选择材料、思考设计并制作符合幼儿兴趣的各类教玩具。自媒体时代,我们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大量网友上传的游戏视频,为教师的教玩具制作提供灵感和素材,而网络平台强大的“算法技术”也会根据浏览习惯为我们源源不断地进行“同类信息推送”。

以上资源在当下主流的短视频平台中数量众多,幼儿园要做的就是及时关注、甄别筛选、按需收集、编辑运用。当然,现在教师还能在网络环境下借助智能终端方便地运用“形色”“讯飞语记”“印象”等App和软件,快速查找各种植物信息,及时记录幼儿生活、游戏、运动中的发现等,为课程的更有效实施,为家长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经历等提供技术支持。

(二)怎么分?——兼顾幼儿学习和教师教学

互联网资源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中被普遍运用是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数据化”的起点,要实现资源库的更大价值和更优运用,需要我们在提升教师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能力、效率的同时,还要加强维护管理。实践中,我们以“幼儿学习”和“教师教学”两个维度进行资源分类建设和使用。

第一,幼儿学习资源。主要是指幼儿学习活动中需要用到的材料、环境、人员等,我们对此类资源主要以“主题课程计划和内容”为目录,对数量、类型、来源、联系方式进行编码录入,形成的电子目录发布给教师,也辅以一定的图文信息方便幼儿有需要地运用。

第二,教师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园内课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课程指导手册,如一日活动的安排与计划、班级环境的创设案例;供幼儿欣赏的艺术作品,餐前、过渡环节播放的音乐;教研过程中形成的文本、图片、视频;幼儿学习、游戏、运动的行为视频、生成作品等。我们将这些教学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编码,形成完整的电子目录,可以支持教师在资源库找到可借鉴、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

(三)如何管?——构建制度和共建共享生态

当前,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建设和运用主要包括“实物资源和媒体(电子)资源”两大类。要保证教师、幼儿能长期有效地在课程资源库支持下实施课程、开展学习等活动,必须依托“共建共享生态”和“有效制度”的构建。

第一,树立“共建共享”理念。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课程资源的搜集、筛选、分类、编辑等工作中,仅仅依靠管理团队或某些骨干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在我们的实践中:首先做到“全员参训共同提高”。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互联网挖掘、开发和管理课程资源的能力。其次强调“全员参与共建资源”。一方面鼓励、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开发和整理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依托多年的研究实践积淀,形成了大量的活动设计、课件等案例,我们在主题课程结束时、每个学期末,对优秀课程案例资料尽可能地进行电子化发布、归档,形成共建共享的生态。

第二,建立多层次制度框架。首先,根据幼教中心管理体制,我们探索了“中心——幼儿园——年级——个人”四级课程资源管理网络。中心为一级管理,负责全面统筹、协调中心内各园课程资源建设中的软硬件资金、人员等投入,保障运行与发展。幼儿园为二级管理,负责课程资源建设的规划内容的审核与动态调整,经常性组织教师开展园内学习、研讨。年级组为三级管理,负责组内课程资源的收集、分类、整理、加工处理等,在课程审议、实施中确保各类资源的高效使用。个人为四级管理,要重视自我学习与积累,主动积极参与课程的入库、修正、完善等工作。其次,我们建立了电子文档管理制度、互联网资源审核制度等,通过各种制度等建立健全,保证课程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合理有效,满足幼儿园课程建设需要。

三、基于互联网运营公众号——扩大园本课程的“朋友圈”和“影响力”

微信是基于互联网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随着用户的迅猛增加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强大,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

当下,微信公众号为幼儿园信息化运营提供了全新的依托平台,它赋予我们更精准传播的契机。通过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展示、服务、管理等功能,能够让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园本课程、办学成果等得到有效宣传,从而提升园本课程建设的“朋友圈”和“影响力”。

(一)展示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和经验

公众号是幼儿园实体工作阵地的延伸,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实体的限制,能及时方便地做好课程建设展示,拓宽教育内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的课程越来越强调幼儿的生活经验、展现幼儿学习过程,依托传统网站、文字传播和存储方式显然是无法跟上课程建设发展步伐的。为此,我们将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制作成“课程故事作品”投放到微信公众号:《彩虹之约——南园幼儿园萌娃探秘记》《春天,你好!——艺术幼儿园“走进春天”活动》《当萌娃与名画邂逅》等原创推文内容,在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发布后,获得了学前教育专业领域融合媒体的转发,使得幼儿园的教师、家长、业内同行、专家等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我们的课程新实践,共享经验。

(二)发挥公众号多方交互沟通特点

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不仅要有园内的有序有效推进,还需要家长和更多第三方参与协助。发挥微信公众号在幼儿园、教师、家长及更广大公众之间的互动桥梁作用,围绕课程建设中的一些热点、难点话题,如“幼小衔接”“隔代教养”等吸引更多人的参与讨论,能够指导家长获得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有效的亲子教育方法。多视角地反馈信息也能帮助幼儿园反思和调整课程建设的方向、措施等,推动幼儿园能够朝着更科学、适宜的方向推进园本课程优化改造。

课程建设是幼儿园的重要管理内容,建设形成一套有质量的课程需要长期实践与不断优化。我们相信,随着管理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幼儿园依托互联网推进课程建设和进阶管理的新路径、新方式还有很多,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硬件和软件的迭代升级(如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成熟和普及运用等),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教研资源幼儿园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我爱幼儿园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欢乐的幼儿园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爱“上”幼儿园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