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英语课堂教师规约话语亲和力分析

2021-01-02 14:51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规约亲和力言语

徐 娜

(营口理工学院 辽宁营口 115000)

教学话语亲和力已成为国内学者研究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随着网络教学的盛行,相关研究指出,具有亲和力的教学话语可以促进在线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伯恩斯坦将教学话语分为规约话语和教导话语,规约话语的使用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有重要意义。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真实课堂语境下对规约话语亲和力的分析,本篇研究则将教师规约性话语从传统的、面对面的学习环境扩展到在线学习环境,通过对英语线上课堂教师规约话语亲和力分析,为教师构建有吸引力的线上课堂提供明确指导。高等教育中网络教学的盛行,以及网络教学环境对教师亲和力的分析需求,是本篇论文讨论的基础。该研究旨在促进在线学习环境中教师的教学实践,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6][7]。

一、理论框架

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是教育社会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关于各种技能与相互关系的话语,也是社会秩序的话语。将这些话语带入特殊的相互关系,以达到传递与学习的目的。教学话语主要由规约性话语与教导性话语这两个维度构成,伯恩斯坦将规约性话语等同为社会秩序规则,即在教学关系里的阶层性关系形式,以及有关行为、品格和举止上的期望;将教导性话语等同为话语秩序,指知识的选择、排序、进度和评价标准。由此可见,规约性话语产生了教导性话语秩序[2]。

在课堂教学中,规约性话语所创建的课堂秩序决定了师生的阶级关系。因为教导性话语是受规约性话语调控的,规约性话语决定教导性话语,也就决定了知识的选择、排序、进度和评价标准。因此,规约性话语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主体地位,它构建了教学话语里的所有秩序。它告诉学生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如果改变规约性话语,原有的课堂秩序所建立起的师生关系也会有相应的改变。而打破师生的阶层关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秩序,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具有支配性的规约性话语在高校英语课堂中的定位和作用。本文所探讨的便是具有亲和力的规约性话语在英语线上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二、“亲和力”定义

英文中“亲和力”常用immediacy来表示,该词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Albert Mehrabian提出,它包括言语亲和力和非言语亲和力,指减少人与人之间身体或心理距离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 (Mehrabian,1969)。教师言语亲和力指言语幽默、直呼学生名字、使用人称代词“我们”、将课堂称为“我们的课堂”、课前课后与学生交谈、鼓励学生在课上提问、频繁回应学生、表扬学生等(Gorham ,1988)。在高校英语线上课堂中,教师的亲和力主要体现在言语上,而不是非言语的肢体行为。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只能通过语言构建。在教学环境下,教师言语亲和力有助于加强学生学习意愿和继续学习的欲望(Moore, Masterson,Christophel, and Shea,1996)。因此,本篇文章旨在分析线上英语课堂教师的言语亲和力[3][4][5]。

三、具有亲和力的规约性话语

教师的规约话语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课堂秩序管理、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教师使用具有亲和力的规约性话语,需要对教学目标和计划的阐述更加具体,使学生能够明确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也就是教师与学生是一体的,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来完成教学目标,这有利于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体现在对规则的详细陈述上。如果教师简单而生硬地传递规则,不加解释,会无形增加教师的权力,使等级关系鲜明;而具有亲和力的规约性话语使得规则具有可协商性和开放性,使课堂教学不再具有说教的特点,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表达和选择的空间,有利于“师生共同体”的构建。

四、英语线上课堂教师规约话语亲和力分析

鉴于规约话语在伯恩斯坦话语理论的中心地位,从规约话语角度分析教师话语亲和力,可以展现教师在各个方面的亲和力水平,有利于拉近线上课堂师生的身心距离。

(一)线上课堂指令语

教师课堂管理话语强调执行力而非传递性,因此呈现直接、强硬特征,这使得英语线上课堂指令语的发布比较单一,具有局限性,如“You must”“can you ”You should”等,这说明教师课堂指令语的使用严肃刻板,并未体现平等的课堂环境,拉开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营造了等级鲜明的阶层关系。网络环境中,无法面对面交流沟通的弊端又加深了等级关系的鸿沟。教师通过强势的话语发布指令,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此,教师发布课堂指令时可以尝试提供友好的、委婉的、礼貌的请求用语,如“Would you like to”“Could you do”等,弱化自己的机构身份,为学生创造融洽可协商的互动氛围。

(二)思想道德话语

在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中,具有支配性的规约话语传递着道德价值观念。因教师掌握道德价值标准,所以思想道德话语的传递表明教师对秩序、等级、控制等的态度。在线上课堂情境中,道德情感的建立与传递并不容易,如果教师将道德、价值与知识分开解读,则使学生置身事外。而具有亲和力的思想道德话语呈现共同性特征,能使学生产生共情,唤起学生的价值认同与道德认同。此外,过于一致的思想道德观念会使学生感到压迫,而具有亲和力的思想道德话语具有多层次性,能使师生产生情感的交流与价值的碰撞,让教师不再等同于传递知识的电子机械设备,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线上讨论。

(三)教学目标管理话语

教师在线上课堂陈述管理目标时,往往过于直接,这使得教师处在比学生有更大权力的领导位置,无法激发学生对目标的兴趣。教师可以对目标作出解释与说明,弱化机构身份和教师身份,展现教师亲和力,使得规则和程序具有可协商性。或者改变自己的言语风格,与学生的身份相一致,建立“师生共同体”。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要求的实践,而是将目标与情感和知识本身融合,得到学生对目标的认同。

(四)教学活动管理话语

线上教学形式限制了课堂活动的开展,而线上课堂活动的开展若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则很容易使学生偏离课堂,分散其注意力。而具有亲和力的话语形式,能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表明教师愿意通过教学活动了解学生,教师既是朋友、又是合作者,而非传声筒另一边的机器。教师展现亲和力可以成为参与者持续互动的一部分,与学生交换观点、想法和经历。在活动中,退出管理者身份,建立“情境共同体”,无形中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学生积极参与网上讨论。

五、线上英语课堂教师规约话语亲和力对学生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的普及使线上教学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线上课堂的顺利开展,学生的积极融入都离不开教师教学话语亲和力。此外,关于在线学习的研究表明,教师言语亲和力对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有积极影响,学生情感认知的参与能够提升他们参与课堂讨论的意愿。在网络世界中,教师很难感受到学生是否集中注意力并参与融入课堂。他们是否积极参与以及对知识的选择性接纳都体现了言语亲和力对线上学生学习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言语亲和力可以拉近师生的情感关系,发展积极的互动模式,使得线上交流互动更加容易。线上课堂教师亲和力不仅关系到学生对于教师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向学生传递师生课上“平等合作”的教育理念,从而打破师生的社会阶层,弱化教师机构身份与权威象征,逐步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1]。

六、结束语

外语教师是向学生输送中外两国文化的纽带,他们是知识和资源的拥有者,亦是培养学生语言学习潜力的开发者。而知识与价值的传送都依靠教学话语的有效传递。教学话语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亦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课堂环境的主要渠道。基于伯恩斯坦话语理论,对网络课堂教师的规约性话语亲和力进行分析,以提高高校教师对规约话语的意识,从而在网络环境中体现规约话语亲和力,打破师生的社会阶层,以建立积极、平等、融洽的线上课堂环境,使互动更加畅通,使知识传递更贴合学生的情感和认知需求,使网络教学实践更富有活力。

猜你喜欢
规约亲和力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传统自然资源保护规约的民俗控制机制及其现实意义
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支持容错的高性能规约框架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无人值班变电站保护信号复归方式的改进
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规约—开放”任务教学模式探讨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