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1-01-02 09:15周淑锦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成本

周淑锦

(威高日机装(威海)透析机器有限公司,山东 威海 264200)

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于“三去一降一补”,也就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我国全面改革发展过程中,制造行业长时间以来都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制造企业在实现稳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考验,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制造企业经济效益受到高制造成本的影响,在成本管理上展现出各种问题。制造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加强经营管理,从成本管理角度入手,制定详细的管理对策,以提高制造业成本管理水平,助力制造业健康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调整经济结构,让各项资源得到科学分配,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三去一降一补”是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其中的“三去”:一是去库存,其目的在于提高资产质量,适当减少库存,消除无效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二是去杠杆,其目的在于减少资产负债;三是去产能,也就是减少过剩产能量,帮助企业转亏为盈。“一降”指的是降低成本,企业要想实现稳定发展,需要从各个角度入手降低成本,只有减少成本,才能帮助企业完成战略发展目标。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制造企业受到传统经营理念影响,把工作重心放在经营管理和制造管理上,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力度不够,采取的成本管理模式比较落后,一味地以减少成本为目标,盲目节约,忽略对产品投产之前、生产制造过程、流通等环节的把控。并且,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把成本管理仅停留在会计核算上,成本管理只是由财务部门落实,这就使得成本管理比较片面,无法获取理想的管理效果。成本管理实际上是对制造生产各个环节中成本消耗情况进行核算和管控,该过程需要每个部门及人员配合,由上至下落实。

2.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依然采取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也就是通过减少或者控制各个环节成本支出,帮助企业节省成本。在实际中,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上,通常把节约成本支出作为控制重点。在材料采购方面,一味地关注采购成本,忽略采购质量,把一些价格低廉但是质量不过关的材料用到生产中,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损害企业整体利益,不利于制造业的长效发展。由于当前部分制造企业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缺少前瞻性,没有从事前、事中进行控制,无法满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要求,成本管理缺少专业性和规范性。

3.成本管理机制不完善

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调查可知,不管是作业成本法,还是目标成本法,其采用的都是比较完善的成本战略管理机制,从管理方法到参与人员,都展现出系统化和专业化特点。但是,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机制建设上,即便也构建了相关的管理机制,但是在原始凭证记录、资产盘点、定额管理等方面缺少相应的工作体系。部分企业制定管理机制的目的是应对上级部门检查,没有严格按照机制要求操作,使得机制过于形式化,无法发挥应有价值,不能对机制实施过程有效监管,无法调动各级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成本管理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加强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1.增强成本管理意识

成本形成包含各个部门,每个人员都要肩负成本管理职责,学习并掌握和成本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对于制造行业来说,应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抓住机遇,结合企业战略发展要求,与时俱进,优化成本管理理念,强化各级人员成本管理意识,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实际中,制造企业应立足于成本管理根本,做好内部宣传教育工作,让每个员工都能意识到成本管理的意义,主动参与到成本管理活动中,调动各级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当前大部分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范畴比较狭窄,仅仅局限在制造生产环节中成本控制,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没有实现科学把控。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企业领导应在对成本管理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不但要加强成本管理分析,强化成本管理意识,把成本管理渗透到各个层级中,还应适当扩充成本管理内容,形成完整的成本管理格局。同时,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的发展机遇,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从整体上控制成本支出,保证企业效益。

2.优化成本管理流程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制造企业要通过开发高新技术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或者也可以采取节约成本方式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要求,制造企业为了能够在原有基础上降本增效,应该优化成本管理流程。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为例,在生产环节,企业成本管理应包含产品形成全过程,包括原材料、人工、设备、折旧、保养、水电费等。在管理中,企业需要把各类成本融入成本管理系统,统一设定成本定额标准,要求各部门和业务环节以成本定额为支出限额,实现全过程成本管理。同时,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以采购环节为重点,对原材料和设备使用效率、设备产出等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成本管理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在对管理流程重新规划设计中,对企业各个岗位和生产节点有充分了解,通过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把各个节点和岗位进行科学筹划和分配,可以将不增值岗位删除,部分岗位采取相应的合并对策,保证各个岗位都呈现出饱和状态,利用现代管理知识和方法,让各个岗位快速进入标准化工作状态,在短时间内给企业创造更多生产效益,促进制造行业稳定发展。

3.创新生产技术和工艺

在高新技术作用下,利用各种设备取代人工操作,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政府应对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帮助制造企业由低效能生产朝着高效能机械化生产方向发展。同时,企业应结合改革要求,利用政策优势,淘汰落后的生产及管理模式,邀请专业人员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加强新设备及新工艺引进,促进“机器换人”理念实施,在当前人工成本持续升高的情况下,通过采取机械取代人工的生产模式,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获得机械生产优势的同时,也能帮助企业节约成本,顺利完成成本控制目标。

4.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涉及“去杠杆”相关内容。财务杠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高的效益,但是其中也会面临各种风险。如果行业呈现出跌势,则会使得企业偿债负担不断增大。所以,制造企业需要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减少经营成本,把精细化管理理念作为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在各项活动中,将精细化管理渗透其中,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获取理想的工作效果。与此同时,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够让企业由之前的记账核算模式转变为经营管理模式,让之前静态核算转变成动态管理,让财务工作朝着规范性方向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从发展战略角度入手,结合企业战略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提前制定财务杠杆策略,防止企业对财务杠杆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并在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建立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把采购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制造生产管理、资金管理等内容融入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将全面预算管理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对每笔资金使用动态进行监督管理,帮助制造企业降本增效,结合各个阶段经营发展状况,引导企业节约成本,提高制造企业经济效益。

5.创新成本管理方法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比较注重全过程管理,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多种管理方法。制造企业应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采取现代成本管理方式,并把ERP等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其中,对各项成本费用集中管理和分配,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实现对成本支出的全面控制。制造企业在实施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应科学设定成本预算指标,将其层层下发,分配到各个部门中。预算监督管理人员应深入基层,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动态管理,分析预算偏差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四、结语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制造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制造企业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摆脱传统成本管理理念的束缚,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加强生产制造成本控制,实现全过程管理,从而完成企业降本增效的目标,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成本
结构性土非线性压缩特征本构模型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