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李武伟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自20世纪50年代初,农业吸收了众多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拥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目前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开始逐步提高[1]。农业机械化发展策略的提出,大幅度降低了我国广大农民的工作量,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农机管理的意义是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效率,将农机化的一系列措施与实际相结合,保证了更好的实践效果。
农业机械化主要是指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完成对应的农业性工作,以全民提高生产水平为建设中心,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效果。自2018年起,我国农机总动力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5%,但2018年同比上年增速降为4%,2015年再次下降至3.3%;在2010-2020年期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8.2%,但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比上年提高了8.6%、8.4%、4.7%,大部分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润率和利润增长率均出现明显下滑的趋势[2-3]。由此看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正处于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存在机械化建设不全面、农业机械化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因此我国仍需继续强化农业机械化建设,为今后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基层农机的最终目标为推进机械现代化的新型农业模式,因此应成立专业性农机管理组织,统一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条文,开拓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充分发挥管理阶层与农民阶层之间的合作共赢关系,促进新农村机械化整体建设水平;现阶段,许多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不高。导致农机操作人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使命。在日常的农机管理中,应指派专业人士对农机进行定期维修,避免农机设备的损坏,严重影响农机现代化建设。在新时代农机的建设中,重点应放在科学配备机械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在基层的各个环节做到合理监管。因此,当地建设人员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当地管理部门还应该使用科学的方式管理农机管理人员,提高基层干部的技术[4]。
基层农机推广的目的是建设现代化农机模式,使用农机的技术,从而使农业增产,优化农作物的整体抗灾能力。
开展全方位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在农民心中培养基础农业机械化雏形,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理想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向其详细讲解农机发展的重要性,完善相关经济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的推广积极性;提高农机工作站服务人员的职业服务水平质量,定期为其开展培训课程,增强其服务意识,加大基层农机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农机概念,进而达到促进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理想目标。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研发新型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的相关技术手段,同时定期派遣专业技术人才对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系统性维护,确保其能够被正常使用,同时也增强了广大人民的信用程度,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例如,在进行农机推广时负责人员应建立相应领域的微信公众号,确保农机信息的实时性。在平时,应多引导当地的农机人员关注相应账号,了解新时代的农机建设情况。依靠网络信息化对农机进行推广,可以保证在大范围内为农机技术人员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提高技术人员的兴趣和参与感[5]。
评价售后服务的完善与健全与否,可以提高农机推广的售后服务实施模式,这直接关系推广效率。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应全面提升售后服务。在农机购买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时,应保证农机购买人员的基本权益。生产和销售新型农机的企业,应主动与购买人员沟通,全方位提供售后服务。在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时,应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达到农业人员满意为止。
在新型的机械化农业设备投入市场之前,一般得不到农业技术人员的认可,因此,在推广初期,应通过示范引导的方式进行推广。在推广初期,应建立农机示范基地来吸引农业技术人员,可以促进新型农机机械化手段的发展。例如,农机推广部门可以与当地政府互相配合,政府给予推广部门人力、物力的支持,建设大规模的示范稻田。通过使用新型农机管理办法,使农业人员看到农机推广的好处和优点。对农机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还可以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确保当地农业技术人员享有良好的农机推广服务、专项技术服务。
为了促进农业机械的顺利推广,实现其价值,管理者应该在坚持自己的初衷的同时,开拓新的领域,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利益。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政府在推广初期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发展[6]。因此,在推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成本,节约资源,用最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政府工作人员要深入基层,与基层一线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对于基层农机管理部门来说,要想实现对农机的有效管理,做好农机推广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部门需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因地制宜提供政策支持,使基层农机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7]。如果当地是贫困地区,政府部门需要适当提高对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的农民的补贴标准。同时向农民讲解农机购置补贴的相关政策,通过培训帮助农民了解相关补贴申请流程,明确如何规范填写报关单,详细解释自购补贴办法。充分利用电视、广播、自媒体网络平台和期刊杂志,大力推进相关补贴政策[8]。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科技水平的发展,而忽视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最好的发展方式,应当是将科技、农业发展相结合,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近年来,我国开始主张传统农业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发展理念,农业机械化便是该项理念的重要成果之一。而如何推动农机发展,已成为我国相关部门的关注重点。在此项理念的发展过程中,基层农机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才能做到有迹可循,指出明确的发展方向[9]。另外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能够大幅度增强农民的农业生产力,提升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本文作者诚挚希望且坚信,在未来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发展将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经济也将取得巨大进步,而我国新农村建设也将得到高速发展。
相关链接
村振兴战略分为七大内容,分别是:①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②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⑤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⑥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一次大的转变。这一战略转变至少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真正实现从二元城乡社会经济结构走向一元。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从农业部门积累发展资本,加速工业化进程,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这种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虽然短期内推动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但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社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而农民的收入低和农村发展滞后反过来制约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央政府对重工轻农、重城市轻农村的二元结构开始纠偏,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战略,此后又分别实行了以工补农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以工促农、以城促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但城乡居民之间在收入水平、公共服务上的差别并未消除。其二是调整城市化发展战略,从过去重视大城市发展到促进大中小城市体系建设。这样既可以减缓大城市病和大城市生态资源紧张、社会负担,又可以促进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更加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