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都的影视文化:基于《今日电影》的考察

2021-01-02 07:55廖芷蘅
青年记者 2021年2期
关键词:陪都刊物抗战

● 廖芷蘅

从民众教育、传播军情、抗战宣传的角度来说,电影不再是“咖啡作用”的娱乐物,而是“火药作用”的一种武器。[1]电影的娱乐功能和宣传效应可以做到分离,但影视报刊能够将之整合到一起。本文以陪都时期的电影刊物《今日电影》为考察对象,发掘出游离于银幕之外的陪都影视文化,它将“火药”与“咖啡”熔于一炉,呈现出一幅斑斓丛生的战时影视景观。

《今日电影》的出版概况与研究价值

1943 年4 月1 日,《今日电影》创刊于重庆,半月刊,16 开本,地址在重庆邹容路花果园,发行人何酩生,总主编康幼甫。《今日电影》在重庆一共出版55 期,每期页数大致在9 页,每册从3 元逐渐涨至400 元。《今日电影》的刊名采用彩色字体印刷,封面部分重要新闻标题及下栏广告也使用彩色字体,整体印刷清晰醒目。《今日电影》常设栏目有“银銮殿”“银幕与舞台”“戏剧一角”“短镜头”“备忘录”“银国春秋”“电影故事”“读者之页”等。据记载,重庆在抗战期间共出版过6 种电影刊物,最早出现的是1940 年的《中国电影》,且其他刊物存在时间极短,唯独《今日电影》存在了3 年。[2]与注重理论研究的《中国电影》不同,《今日电影》则属于综合性的影视刊物。从1943年到抗战结束,重庆影视刊物的主力是《今日电影》,它填补了抗战后期重庆影视刊物出版事业的空窗期。在战争即将走向胜利的阶段,它坚持以电影宣传为主,使之成为抗战的艺术别动队,同时也利用大众电影报道活跃大后方民众的气氛。《今日电影》撑起了抗战后期的重庆影视出版业,为传播电影信息、弘扬爱国精神、鼓舞后方士气、反对日本侵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为“火药”的武器:《今日电影》的战时宣传

抗战时期,全国的有生力量一致对外,而电影则是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介。列宁在论述电影的宣传功能时说道:“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3]陪都的官营电影机构主要有两家,它们是“中国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影摄影场”。不过,中制和中电的宣传活动主要集中在1942 年以前,在1943 年以后呈现出一定的颓势。作为电影的有机组成部分,影视刊物同样具有电影宣传的功能,《今日电影》就在抗战后期弥补了两家电影机构的缺位,利用报刊让电影宣传得以延续。

第一,从办刊宗旨上,《今日电影》体现了明显的宣传意识。在抗战时期,国内洋溢着非常高涨的抗日氛围,这些爱国人士将《今日电影》作为文人抗战的阵地,以电影为手段时刻弘扬着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为中国抗战胜利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分力量。《今日电影》的发行人何酩生是一位爱国电影人,“毫不动摇坚定抗日”是《今日电影》的办刊宗旨,这一点从何酩生批驳梁实秋的文章中可以略知一二。他在《从“与抗战无关”说到电影》一文中驳斥梁实秋,“梁先生的高见,也未免故意自以为慧眼独到,而有点‘出风头’的嫌疑。抗战以来,凡属中国人(除了汉奸)谁都知道‘抗战第一’,非抗战不能求全民族的生存”,“这些道理在这几天已经有好几位先生说得非常详细,拿笔杆的副刊的编辑先生既应该了解这点,而玩开麦拉的电影工作者又何尝不应该知道”。[4]因此,《今日电影》毫不动摇地进行抗日宣传,在不少文章中痛斥日军暴行,呼吁国人团结打击日本侵略者。

第二,从内容选择上,《今日电影》刊登了不少带有宣传性质的消息、报道和杂文,利用报刊继续着电影宣传与电影动员的使命。在抗战时期,电影与戏剧是同样具有宣传效力的艺术,不过电影比戏剧更加经济,只要一个拷贝就能吸引众多观众。第4 期刊登的《抓住电影这武器》就对比了电影与戏剧这两种艺术,直接点明了电影宣传的重要性,认为电影是宣传最有力的武器。文章呼吁“我们现在只需要简短而有力的影片,不必要冗沓的故事铺垫,而每一部影片的每一个拷贝,应该都是送到前线去送到每一个乡村的角落里去而能吸收到大量观众的实用艺术品”。在许多时候,它并不直接作用于受众,而是通过影响电影人达到间接影响受众的作用。在重庆电影业青黄不接的时候,电影人更需要外界的鞭策,及时调整对策,以此应对日伪的电影宣传攻势。

第三,从意识形态上,《今日电影》具有“半官方”性质,它是官方意识形态的体现,是国家电影宣传和政策的发布窗口。电影宣传的目的不仅是让中国民众统一思想从而一致抗日,它还是对敌宣传的重要阵地。在沦陷区,日伪纷纷成立了电影机构及其对应的电影刊物。伪满的“满映”出版了《满洲映画》和《电影画报》,北平的“华电”出版了《电影报》和《华北映画》,上海的“中联(华影)”出版了《新影坛》和《华影周刊》。这些电影刊物配合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华侵略、掠夺物资和奴役人民思想的政策。在陪都重庆,与之对应的宣传阵地《中国电影》早夭,仅余下《今日电影》与之相抗。作为陪都电影宣传的重要一环,《今日电影》在与日伪进行的宣传战中功不可没。它在内容报道上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官方意识,站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立场上与沦陷区的电影宣传针锋相对,为官方的电影宣传提供了舆论阵地。

国族景观下的“咖啡”文化:《今日电影》的文化表征

第一,从报道倾向上,《今日电影》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娱乐化特征。与《中国电影》为代表的官营电影思想不同,《今日电影》表现出了不少商业特征。在商业逻辑下,电影报道就需要迎合大众的阅读趣味。为此,《今日电影》的报道具有娱乐化倾向,往往采用比较猎奇的文风,以此抓住大众的眼球。这些标题非常吸引眼球、耸人听闻,看似格调不高,实则抓住了读者喜欢猎奇的心理,刺激他们的阅读欲望。在报道对象上,《今日电影》的关注焦点集中在女明星上,白杨、张瑞芳、秦怡、黎莉莉、王人美等在陪都活动的新闻就成为其追逐的对象。除了关注大后方的电影消息,《今日电影》更热衷于报道“好莱坞”的电影资讯,明星八卦、影坛动态无所不包。笔者对仅存的20 期《今日电影》的新闻头条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其头条报道一共有140 条,其中涉及美国好莱坞的报道有64 条,占据了总报道比例的45%,而且这些好莱坞报道占比逐年增加。

第二,从题材选择上,《今日电影》除了刊登宣传性质和娱乐性质的报道,还刊登了与电影相关的散文、小说、电影作品等多种文学样式,具有很强的文学化特征。一方面,这些电影文学类作品不仅扩展了《今日电影》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弥补了抗战后期陪都电影缺失给大众造成的心灵荒漠;另一方面,章回体电影文学作品的连载实际上是《今日电影》能够在战时长久存在的原因之一,它为不能够进入电影院观看电影的市民提供了一种“电影阅读”的方式,而长篇连载毫无疑问也会促进每期报刊的销量,为其提供了不小的资金支持。许多电影或许受制于时局的困顿,或许受制于受众的拮据,没有获得相应的效果。《今日电影》则将这些影片编辑成文字刊登出来,让影像文字化,《怒火情焰》《圣女之歌》《旗正飘飘》等电影都被进行了文学改造,让更多的受众可以畅想其电影情节。

第三,从经营策略上,《今日电影》具有很强的商业化特征。在抗战后期,陪都电影市场萎靡,渴望电影的大众转而阅读影视报刊,其通俗娱乐的特征恰巧满足受众的需求,反而使它获得了众多广告商的青睐。在广告的刊登上,《今日电影》几乎每一期刊物都包含广告,据笔者粗略统计,在可考的20 本刊物中一共有110 条商业性广告,其内容包含香烟、食品、衣服、医疗、书籍、日用品、化妆品、明星照片等。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当时的重庆的出版业,它们大多数处于一种惨淡经营的状态之下,这主要是因为“重庆是日机战略轰炸的主要目标。新华日报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等在渝的出版发行机构,都曾遭敌机轰炸,蒙受损失”。[5]《今日电影》通过把握读者的心理需求获得了大量广告,以此达到“以广告养电影”的目的,不至于像其他刊物一样因为物质条件的限制而早夭。

结 语

《今日电影》在抗战后期陪都电影业十分萧条的情况下,坚持抗战宣传和抗战动员,弘扬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精神。在烽火不断的战争图景下,《今日电影》将家国情怀融入娱乐之中,使之产生了“咖啡”般的提神作用。虽然它也具有一定的缺陷与不足,比如文风猎奇、关注花边新闻等等,曾被定义为“软性电影刊物”,但不能否定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它是研究陪都时期出版业和近代影视刊物的珍贵史料。

猜你喜欢
陪都刊物抗战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我们家的抗战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决策与实施
论陪都语境下萧红的重庆书写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我最喜欢的刊物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评介:丁海斌著《中国古代陪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