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宇豪 王玉姗
2020 年初,我国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线上教学和在线办公成为新的选择。随着5G 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前沿科技在实际的应用中实现了技术落地。此次疫情期间,各类云平台崭露头角,成为信息传受的新领地,在线协同软件依托效能强大的云技术实现了数字生活的革新。“云在场”增强了使用主体的沉浸感,云技术所打造的虚拟场域极大延伸了现实场景,一种高效、开放、共享的理念正在推动着信息产业的变革,但技术红利下也潜藏着隐忧。
如今,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传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延伸。云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快速、高效的信息数据处理机制,依托于云技术的信息传播即“信息在互联云”上的流动[1]。专业的网络服务机构借助云技术搭建海量数据库和高效运算中心,用户只需在任一终端设备上登录云服务平台便可实现数据的即时获取和信息的实时场景化传播。云技术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不仅体现在信息接收与分发的形式上,还体现在对传播场景和传播内容的延伸与重构上。
1.云技术实现了现实与虚拟的相互覆盖和延伸。互联网技术的登场,特别是5G 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速度与广度再一次升级,云技术不再是对现实场景的简单复制粘贴,它能够实现虚拟场景对现实场景的再造。云平台能够让用户的体验在现实与虚拟的相互覆盖和相互延伸中达到重合,从而得到最大化的使用效果。
2.云技术优化了数据存储和数据共享方式。云技术出现之前,传统的网络储存功能依赖电脑储存空间和硬件设备,一方面增加了数据保存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如果个人电脑、硬件设备丢失或出现故障将造成数据的遗失和泄露。随着云技术的广泛应用,集体或个人可以将数据资源储存在某一“云端”服务器中,需要提取时不再受制于初次保存的设备,可在任何时候任一设备上登录云服务平台进行数据运算和资源提取。一般情况下,云储存平台会提供给用户一定限度的初始免费储存空间,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付费获得更大的使用空间。云技术增强了数据储存的灵活性,替代了数据储存的物质中介,摆脱了复制粘贴的麻烦。同时,更便捷的分享方式节省了信息传播的时间,让每一位用户尽享高效的信息分发。
3.云技术进一步解放了信息生产力。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加深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以传媒业为例,传媒业的产品形式多样,分发渠道多元,因此更快锁定目标用户进行精准营销成为当代传媒业竞争的法宝。云技术在内容、对象、渠道上提供了一个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灵活搭建的平台,大数据技术助推传媒行业实现了海量数据储存与数据处理,用户数据的现象级积累与用户行为的精准分析成为可能,因此,传媒行业能够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具个性化的信息产品。此外,云技术增强了信息传播的移动化与即时性,云技术与5G 技术所支持的即时直播具有传输延时低、信号高清的优势,直播画面质量更佳。传媒制播体系在云技术的加持下转向智能化,平台创新激发了信息生产更多的可能性,“万物皆媒”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
1.关系依托型。关系依托型虚拟场域旨在通过数字拟态,重现现实场域中的组织架构,是遵循现实场域中的制度规则建立的便于完成信息互动、业务流转、任务汇报、成果展示等功能的平台。关系依托型虚拟场域中的各层级用户通常是实名制的,他们拥有明确的行为目标,为达成某种效果而聚合在同一情境之中。大多数情况下,关系依托型虚拟场域是对现实场域中各种层级关系及组织间工作流程的复刻。例如,此次疫情期间的“云课堂”与“云办公”,就是利用云技术模拟了教室情境与办公情境。腾讯课堂、雨课堂等平台可实现课堂考勤与教学,教师以直播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可以通过举手功能进行线上实名制答题。钉钉、企业微信等云平台可以实现音频在线会议、工作文件共享、线上办公室等功能,工作场合不再囿于固定的场合,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更加便捷、高效。
2.信息服务型。信息服务型虚拟场域侧重各类实用消息的传播,旨在满足用户的信息获知需求、保障用户的信息交流与意见表达,是一个虚拟场域中的公共空间,最常见的两种形式是新闻类的云媒体平台、政务类的云服务平台。传播技术的革新赋予了公众更多的参与感,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公众虽不能在身体上临近现实中的物质空间,却能够通过融媒体平台的云直播实现情感在场。疫情期间,各大主流媒体推出了慢直播、纪实短视频、MV 等形式多样的疫情报道方式。其中,依托5G+云计算技术的慢直播受到了热议与好评,1 月27 日《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全景式慢直播在央视频开播,这场长达600 个小时、无后期处理、无解说的直播形式吸引了众多网友在线围观,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5700 万。同时,“云监工”等热词成为微博热搜,阅读量破亿,网友通过云直播在线关注两所医院的建设进度,疫情防控的宏观议题进驻社交场所,工地实时场景传输与网友线上评论相结合,形成了一个陪伴式的虚拟交互场域,塑造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2 月17 日,央视新闻开启了《云守护武汉监护室出生14 天石榴宝宝》的慢直播,万千网友开始“云养娃”,“云爸云妈”们在线守护石榴宝宝,并为他献上美好祝福。“云守护”是疫情防控宏观新闻场景下的一个温暖情境,人们的注意力与情感倾注于同一对象,从而产生更具温度的互动交流。
3.众创自由型。众创自由型虚拟场域指的是在云技术框架内,根据市场需求创造的音视频产品所营造的个性化场景。云技术赋予信息传播相对自由、开放的空间,在此模式下,信息传播主体可利用第三方提供的云平台资源制作传媒产品。此次疫情期间的各类综艺节目“云录制”、各个城市景点的“云旅游”“云赏樱”所构建的即众创自由型的虚拟场域。湖南卫视率先尝试综艺节目“云录制”方式,《歌手》等节目采取了现场零观众模式。3 月16 日至25 日,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长江云客户端等各大传媒类平台联合武汉大学推出了“云赏樱”活动,将武汉大学校园内的樱花盛放的美景通过5G、无人机拍摄、VR 等科技手段呈现出来。此外,央视网“直播中国”为宅在家中的人们提供了优质的“云旅游”产品,精选了全国60 多处景区,24 小时直播多彩风景。5G 全景直播技术高清、高速、低时延的特性与云平台强大的运算能力及高并发能力相结合,为智能时代的场景传播提供了创新动力。
第一,信息安全与隐私方面的隐忧。云服务平台通常会将用户的个人信息作为准入门槛,只有当用户提供手机号码或绑定社交账号后,才可以使用相关功能,用户的基础信息被系统性地收集。这样一来,用户的信息数据既存在被黑客攻击窃取的危险,又有被商业机构贩卖以牟取利益的风险,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将被置于危墙之下。
第二,云技术与数字鸿沟。从用户角度来看,云技术的落地离不开一定的设备与网络条件,社会群体之间经济条件的差异加剧着信息贫富的差距,以教育为例,偏远落后地区的孩子没有唾手可得的电子设备以及畅通无阻的网络通信条件,难以获得与城市孩子同等质量的云教育的优势,不同群体之间不免产生知识鸿沟。
第三,云技术与社会责任。依托于云技术应运而生的云平台大多具有盈利目的,在消费主义的裹挟下,云技术不免体现出“对个人公共性与政治性意义的简化与剔除”[2]。也就是说,在云技术的日常运用过程中,更倾向于提供娱乐化、商业化的内容,忽视了社会的公共性。
云技术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实现了现实场域与虚拟场域的相互覆盖与相互延伸,云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数据储存与共享途径,进一步解放了信息生产力。此次疫情期间,云技术的社会化运用贴近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多个领域,云技术环境下的虚拟场域可分为关系依托型、信息服务型、众创自由型三种,释放了传播场景和传播内容去中心化、多元化的优势。然而,云技术系统依然处于与社会环境的磨合阶段,在信息安全、数字鸿沟、社会责任等方面存有一些争议。“云”的概念逐渐深入大众的生活,信息传播层面的变革显而易见,随着5G 技术的发展,云技术应用的普遍性将不断提高,智媒体建设进程急需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