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霞
(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住院部手术室 , 辽宁 丹东 118000 )
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手术。发生四肢骨折的患者,四肢骨折部位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受损,导致骨折部位露出。在进行开放性手术处理时,伤口受到感染或者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易发生切口感染和炎症问题。不但影响愈合效果,还会额外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医疗费用。因此,对术后切口感染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可以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本研究对100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分析,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自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拟行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8-80岁,平均(46.18±15.47)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9-80岁,平均(46.11±15.46)岁。其中,尺桡骨骨折30例,肱骨骨折20例,胫腓骨骨折20例,股骨骨折30例。2组患者临床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2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术前为患者注射抗生素,进行消毒、备皮。术中密切配合手术医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1)手术室清洁:为患者选择独立手术间。在手术开始前,将污染标识悬挂于手术门外。将手术室内的闲杂人员进行清理。严格控制手术室门开启的次数。术后,再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洁,使用消毒剂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清洁。(2)手术设备和器械、用具的消毒:手术开始前,将手术设备、器械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将手术用具如无菌包等进行检查,发现污染立即更换。有条件的使用自动清洗机进行清洗,防止人为清洗造成2次污染。(3)术前准备:手术前30分钟左右,为患者注射抗生素。注射时,要明确药物的半衰期,以保证药物浓度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到最高水平。为患者做好备皮准备,防止皮肤上的毛发影响手术切割以及手术薄膜和敷料的粘贴,也能够清除毛发中携带的细菌,防止术中感染。为患者做好皮肤清洁和消毒。(4)术中护理:在手术开始前,需要将所有手术设备、器械和用具盘点清楚。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分工合作,责任明确,密切配合手术医师工作。尽量减少手术器械、用具等的寻找时间,防止患者伤口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发生伤口和切口感染。还要为患者做好清洁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勤洗手、消毒,减少人为造成的感染。(5)建立切口屏障:使用透气性强、粘性好的手术薄膜,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术中使用消毒铺巾,要进行充分的消毒,还要将层数保持在4-6层。保证铺巾的防水性能,如出现污染及时更换。术后,集中进行销毁。(6)术后,尽快为患者做好创口和切口的清洁、消毒和包扎工作。将手术室彻底消毒,清理。为患者做好保温措施,防止切口温度过低而引发感染。
3 观察指标:(1)统计2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2)统计2组患者干预效果。使用优、良、差3个标准进行干预效果评价。优:伤口完全愈合,没有不良反应发生;良:伤口部分愈合,愈合处有红肿、发炎现象;差:切口没有愈合,出现严重的化脓、感染现象,需要手术处理。总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3)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分为100分,满意:80分以上;一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以下。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5 结果
5.1 2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4.00%,对照组有10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6,P=0.011)。
5.2 2组患者干预效果比较:观察组有27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有20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26,P=0.037)。
5.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有29例满意,20例一般满意,1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有20例满意,21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2.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1,P=0.008)。
四肢骨折患者,其四肢皮肤和软组织以及骨骼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需要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1]。治疗过程中,患者伤口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加上手术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2]。切口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如出现化脓等现象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增加治疗费用,为患者增添了新的经济负担[3]。为了对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就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对感染因素加以控制。
手术室护理干预,通过在术前严格执行手术室清洁和手术器械、用具等的消毒标准,为患者提供了无菌手术环境,从客观上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概率[4]。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培训,让他们增加安全意识,勤洗手,更换被污染的手术用具[5]。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了人为造成的切口感染的概率[6]。同时,为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严格消毒,也降低了患者由于自身原因而造成的感染。使用质量好的铺巾和手术薄膜,为患者做好切口屏障护理,能够减少外部细菌对切口的侵袭,降低细菌感染的概率[7]。对患者实施保温措施,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切口部位的血液循环,防止由于长期缺血造成的伤口红肿发炎现象,预防进一步的感染[8]。本研究中,对100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4.00%,对照组有10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6,P=0.011)。观察组有27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有20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26,P=0.037)。观察组有29例满意,20例一般满意,1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有20例满意,21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2.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1,P=0.008)。表明对行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相比,手术室护理干预更加严格、规范。通过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工作进行合理划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通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从客观环境和人为因素上对引发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极大的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的概率。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干预效果显著,患者对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