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出版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2021-01-01 21:01王亮
传播与版权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出版业十四五

[摘要]2021年全国两会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预见在“十四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将迎来新的发展。出版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行业,担负着文化积累和传播的重任,但长期以来,出版业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借助“十四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提升,出版业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出版业应把握这一发展窗口期,融入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业态,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关键词]“十四五”;出版业;公共文化服务

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对我国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规划,明确了未来十五年的远景目标,其对公共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版业作为党和国家宣传力量的一部分,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图书为最主要的产品形式,进行社会文化的积累和传播,理应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一)“十四五”规划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

在“十四五”规划第三章“主要目标”的第二节中,“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小节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

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的要求[1]。

可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我国文化产业体系发展具有紧密联系。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必然对文化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需要文化产业提供在质量和数量上有保证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

同时,该内容将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要求,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与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民族凝聚力共同纳入“社会文明程度”这

一范畴。因此,未来五年我国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需要从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角度,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属于具有明确建设目标和经营主体的部分,以这两方面的实体为抓手,才可逐步落实该内容的其他要求。

(二)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事业的紧密关系

“十四五”规划在总结我国目前的发展环境时提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1]。这是对我国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成效的高

度评价,也是对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准确总结。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确实离不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有力支撑。从图书的品种和数量,到各类演出、展览、培训等文化产品的供给,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存在高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不断发展,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8737亿元,比2004年增长10.3倍,2005—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9%,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6.9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5%、2012年的3.36%提高到2018年的4.3%[2]。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逐年提高。

在接近“十四五”规划发布的时间点,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对公共文化服务在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主要原则”要求,“在把握各自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旅游相融合,文化事业、产业相融合,建立协同共进的文化发展格局”[3]。可见,国家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公共文化服务对文化事業、产业的整体带动作用,以实现多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形成协同效应。

(三)出版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

201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其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为基础,借鉴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统计框架—2009》的分类方法,按照文化生产活动的特点,兼顾文化主管部门管理的需要,同时立足于现行统计制度和方法,充分考虑分类的可操作性,将文化及相关产业进行分类整理。其中,“出版服务”被归类为“内容创作生产”的一部分,包括图书出版、期刊出版、音像制品出版、电子出版物出版、数字出版和其他出版业[4]。

根据国家统计局核算,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363亿元,比上年增长7.8%(未扣除价格因素),占GDP的比重为4.5%,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按活动性质分,文化核心领域创造的增加值为30757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内容创作生产占比达到20.9%,是占比最高的文化产业分类[5]。可见,出版服务在内容创作生产中占据重要的份额,出版业在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四)出版业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研究

出版业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研究并不属于热门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主要由出版界研究者、图书馆学学者、国家政策研究者等人员开展。

2007年,出版界从业人员提出了加快构建新闻出版方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既是出版业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又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转换行政职能的目标之一,更是新闻出版业重要的发展方向[6]。沿着这样的发展方向,出版业从多个角度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2007至2018年间,我国130多家出版社出版了300多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图书[7];业界学者展开构建与新闻出版强国相符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认为应该提高和发挥新闻出版业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8]。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出版业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取得较大成效,获得较高的评价,其中包括全民阅读、东风工程、农家书屋、盲文出版、实体书店建设扶持、中国出版专业博物馆等项目[9]。

二、出版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一)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为出版业带来的机遇

1.国家法律法规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藏书量的要求

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先后通过不同的法律法规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具体的要求,指引其发展方向。从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0],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11],再到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12],可见,国家一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另一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更细致的要求,对服务效能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随着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基本已经建立起覆盖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农村乡镇、城市街道、农村村组与城市社区图书室的图书馆体系,具备了日益成熟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国家标准要求的中小学图书馆、企事业单位自建等多种性质的图书馆。这增大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藏书量方面的需求。

2.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对多种文化产品的需求

为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国家开展了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建设示范区既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惠民服务,又对公共文化服务展开了有益的探索[13]。公共文化示范区的建设形成了对多种文化产品的需求,包括文化演出和服务、数字资源、智能化服务设备、教育培训、多媒体图书等。这些将成为出版业的发展机遇。

(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为出版业带来的挑战

1.出版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身份与定位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企业园区、房地产开发商、书店经营者、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通过开办图书馆分馆、提供知识服务、开展培训等方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重要的参与力量。

同时,在我国对出版业的管理制度下,出版单位主要由各级宣传部门主管,其能否以国有资产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否符合参与的规定和要求,相关政策还有待梳理。

2.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为文化产业引入新的竞争者

通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文化机构、文化艺术从业人员融入文化服务的广阔市场,与相应的受众建立起联系。这些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入文化服务市场的参与者,有机会成为出版业的有力竞争者,将进一步加剧出版行业的竞争。

三、出版业面对机遇与挑战所采取的策略与举措

面对“十四五”期間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出版业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扬长避短,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和举措,实现更大的发展。

(一)明确市场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图书产品

对出版业而言,纸质图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属于其“基本盘”,是出版单位主要的产品形态。同时,各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纸质图书保持着较为稳定和旺盛的需求。因此,符合公共图书馆需求的图书产品是出版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一般学者将大众对图书馆的需求划分为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情感和休闲需要等[14];诸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则更加注重品种、作者和出版者是否符合少年儿童的阅读需要[15]。由此,出版单位应该仔细研究公共图书馆对馆藏资源方面的需求,以此作为策划和出版图书产品的重要依据。

(二)发挥自身优势,以融合出版开发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体量庞大、覆盖广泛,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多种多样。出版业作为图书这一文化产品的生产者,需要积极推进融合出版,创新、创造丰富的产品形式,发挥自身在文化供给方面的优势。随着数字阅读在国民阅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16],电子书馆配需求显著增长,其馆配市场的供给主体更加多元[17],这均有利于出版业开发融合出版产品。同时,线下活动类的文化产品也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突破点。如广东人民出版社凭借其出版的《老广新游》系列图书的作者资源和内容资源,开发了绘本分享会、岭南文化讲座等文化产品,并参与广东省文化馆的“在粤”系列活动。《老广新游》对图书产品资源的深度开发,既提高了图书和作者的知名度,促进了图书销售,又开辟了文化活动的市场空间,是出版单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成功案例。

(三)明晰市场定位,灵活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我国的图书出版单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灵活应对市场环境,应及时调整经营思路。而加强出版单位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发展,是备受关注的路径之一。如少年儿童图书馆通过梳理馆藏资源特点和图书市场状况,开展了馆藏重点出版社建设,重点出版社分包招标,建立图书馆、馆配商与出版社三方合作等探索[18],提高了馆藏资源建设效率。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的馆藏特色,与相关出版单位主动对接,实现个性化的书目推送、直接供货,与出版单位联合开展文化和学术活动等服务[19]。除了以不同形式提供图书产品,有的出版单位还探索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方式。如广东教育出版社参与广东省多个地市的招投标活动,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文化教育服务,实现了社内图书资源的融合转化和市场化经营。

四、结语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未来将迎来较大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会更多地参与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引入更多竞争者,扩展新领域。出版业需要融入这一轮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应对其中的挑战,抓住机遇,才能打开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

[2]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J].中国财政,2019(19):50-53.

[3]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

(12):66-70.

[4]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EB/OL].(2018-05-09)[2021-09-23].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201805/t20180509_1598314.html.

[5]国家统计局.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EB/OL].(2021-01-05)[2021-09-23].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1/t20210105_1812052.html.

[6]王涛,郝振省,范军,等.加快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出版发行研究,2007(10):10-13.

[7]宗何婵瑞.2007-2018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图书出版概观[J].图书馆建设,2019(05):28-35.

[8]仇英义.对构建与新闻出版强国相符的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J].中国出版,2010(21):43-46.

[9]张志强,孙张.“十三五”时期我国出版业公共服务的成效、经验与发展建议[J].中国出版,2020(23):13-21.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全文)[EB/OL].(2005-10-11)[2021-09-23].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9/65414/4429220.html.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EB/OL].(2013-11-15)[2021-09-23].http://www.scio.gov.cn/zxbd/nd/2013/document/1374228/1374228.htm.

[1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全文)[EB/OL].(2015-01-14)[2021-09-23].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50.htm.

[13]刘晓东.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实践的示范样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成效、经验与创新意义[J].图书馆论坛,2021(07):18-24.

[14]潘玉辰,陈传夫.基于主流媒体的公共图书馆大众化需求挖掘研究[J].图书与情报,2021(02):117-125.

[15]马步遥.公共图书馆馆藏热门少儿图书的特征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少儿图书流通数据为参照[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04):99-102.

[16]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魏玉山,徐升国.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J].出版发行研究,2021(04):19-24.

[17]張会田.中文电子书馆配应用模式优化路径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1(06):40-48.

[18]高文静.图书馆重点出版社采购模式初探:以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中文普通图书采访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S1):61-64.

[19]封宏观.浅谈出版社如何为高校馆配提供更好的服务[J].出版发行研究,2016(07):84-86.

[作者简介]王亮(1982—),男,辽宁大连人,广东教育出版社副编审。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出版业十四五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曙光初现了,出版业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长沙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