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消时代到来后,慢综艺符合人们的心理诉求,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开始逐渐取代快综艺,但其进一步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你好生活》第二季为例,浅析其“出圈”的创新举措,并从中寻求慢综艺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慢综艺;创新;《你好生活》第二季;“出圈”
随着快消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甚至休闲时间也被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所笼罩。慢综艺的出现就如一股清流,能在一小时左右的时间里,给人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慢生活体验,慰藉了人们劳累的身心。但慢综艺因节目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现象严重,其进一步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
2020年11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央视网联合出品,央视网、中视电传联合承制的新青年生活分享类慢综艺《你好生活》第二季(以下简称《你好生活》)暖心回归。这一季的《你好生活》创意十足,内容独具匠心,一经开播就立即荣登全网热搜,累计创造了27个热门话题和超过56亿次的总阅读量,成功“出圈”[1]。《你好生活》的播出收获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学界对其“出圈”的创新举措进行研究,能促进其他慢综艺节目的进一步发展。
一、快消时代下慢综艺节目勃兴的背景
(一)时代文化背景的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下,人们无暇顾及生活之美,内心的焦虑必须要通过某种方式来释放。人们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提高后,消费需求将转向精神文化层面,消费选择的增多使人们对商品的忠诚度不断降低,快消时代到来。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因其具有即时性、直感性、广泛性的特点,无疑是大众娱乐的首选[2]。一大批综艺节目的相继面世,慰藉了人们劳累的身心,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但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综艺节目的形态需要不断改观,以符合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社会文化环境的“诗与远方”。
(二)综艺节目自身的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资本的不断涌入,美、日、韩等国的综艺节目影响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一系列如《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集娱乐性、竞技性、互动性等元素为一体的快综艺节目横空出世。这些综艺节目通过快节奏的节目内容吸引观众的眼球,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使观众处于高度紧张、兴奋的状态,获得了沉浸式的观看体验。但是,这些快综艺节目往往只注重表层的感官娱乐,缺少对情感的深度挖掘,使观众易产生审美疲劳。再加上“限真令”“限娱令”的发布,怎样生产既有娱乐性又有深度、温度的节目,成了综艺节目自身发展的现实课题[3]。
2017年1月15日,《向往的生活》在湖南卫视首播,取得持续破1%的超高收视率,这让以“慢下来,品味生活”为理念的慢综艺大热。此类节目没有了惊心动魄的竞赛环节,取而代之的是一所庭院里几位嘉宾的三餐四季生活。慢综艺通过纪录片式的拍摄方式,记录嘉宾“复得返自然”的山野趣事,分享嘉宾的生活经验、生活故事、生活美学,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正能量、主流价值观,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平和、宁静的视听盛宴、心灵奇旅。
(三)快消时代下的慢综艺
在快消时代下,慢综艺符合广大观众的心理诉求,其开始逐渐取代快综艺,成为人们抚慰心灵的避风港。因此,各大卫视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如《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等慢综艺。面对同类节目数量增多、节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此类节目只有内外兼修、不断创新才能“出圈”,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作为主流头部媒体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19年12月17日推出了首档新青年生活分享类慢综艺—《你好生活》,并于2020年11月4日播出了第二季。《你好生活》在吸引大批年轻观众的同时,也收获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可谓是慢综艺的集大成者。这也对其他慢综艺节目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你好生活》“出圈”的创新举措
《你好生活》作为在央视播出的一档慢综艺,其的定位是新青年生活分享节目,喊出向生活说你好的口号,是“行万里路”对“读万卷书”文化类节目的有益补充[4]。究其在快消时代下“出圈”的原因,在于其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在节目中传播主流价值观,夯实有趣的节目内容,使用散文式的叙事方式等。
(一)立足主旋律,弘扬时代精神
慢综艺不同于强调感官体验的快综艺,其注重传播主流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你好生活》的内核是“真善美”,内容上则牢牢把握时代精神,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似乎让一切陷入停滞状态。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份“中国答卷”大获成功,终于在2020年底,我国成功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阶段。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成为2020年的时代精神。在2020年11月4日播出的《你好生活》讲述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期间,尼格买提和撒贝宁带领嘉宾们从北京到新疆为期十几天的旅行中的趣事,不仅展现了尼格买提和撒贝宁、主持人与嘉宾、嘉宾与嘉宾之间的真情谊,也展现了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成果。在这一季里,尼格买提和撒贝宁选择在热闹的北京五道营胡同碰面,开始一整季的旅行。他们通过与路人互动,从正面和侧面向观众展现了我国抗疫取得的伟大成就,说明了我们现在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进入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时期。
在第三期節目《一场音乐会》中,《你好生活》更是通过举办音乐会的方式,连线武汉外卖小哥“老计”,致敬疫情中的平凡英雄,并在音乐会的最后以合唱《明天会更好》收尾,表达了对明天和对后疫情时代的美好祝愿。感人的故事随着音乐娓娓道来,将共情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在这场音乐会中,无数观众的泪点被戳中,伟大抗疫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激励了广大观众,给予了他们对明天美好生活的期待,传递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会更好”的主题。
(二)“行万里路”中的慢生活表达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成功滋养了观众的心灵,掀起了一股“文学热”。《你好生活》则迈出脚步,展现“生活美”,壮丽的祖国风光、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生活中的智慧都藏在人们的步履之下。在《你好生活》中,尼格买提和撒贝宁带领不同嘉宾漫游体验,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华夏大地的风土人情,他们在生活化的交谈中,分享着自己的经历,启发了节目外的观众。如在第一期《一个起点》中,尼格买提、撒贝宁和蔡明来到了海陀山谷,他们一起爬山、在山顶喝咖啡、吃饭,并在这些简单的生活场景中分享各自的人生故事,撒贝宁曾在演员的道路上走偏成为“戏精”,误入《将爱情进行到底》剧组;蔡明记不住人名,自带“识别系统”等。这些小故事里实则蕴含着他们各自的人生态度。如蔡明、撒贝宁在节目中告诫观众
“演戏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融入年轻人就要真实”“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等等。在第八期《一个望远镜中》中,尼格买提、撒贝宁带领倪萍、朱迅、王冠来到新疆,一起做客哈萨克族牧民家,带领观众感受充满异域风情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草原“天台喊话”环节中,朱迅一声“妈妈,想你了”感人至深;倪萍“愿跟上年轻人”,展现了一颗年轻的心。夜幕降临,嘉宾们望向星空,向生活共说“你好”,更是浪漫至极。
这一季的《你好生活》的每一期节目都是如此,嘉宾们在轻松欢乐的旅途中,既接地气,又不失“情”。观众看完该节目如沐春风,虽未真正踏上旅程,却得到了“行万里路”的效果,学会了如何认真生活、品味生活。
(三)散文式的叙事风格
散文是一种记叙类文学体裁,其寫作方式灵活自由,可以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你好生活》的叙事方式便具有散文的叙事结构,其每一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和意境,并将它们作为线索,由尼格买提和撒贝宁带领嘉宾去不同场景开展不同活动。这些看似很小的生活场景,实则是对真实生活的细节展现,体现了生活的诗意美,给予观众更深刻的生活启迪。《你好生活》前后剧情看似连接得自由随意,实则弱化了节目组的刻意安排,达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你好生活》散文式的叙事方式不仅体现在叙事结构上,也体现在叙事手法上,即视听语言的运用,如暖性声音、手写字体的字幕、空镜头的使用调度。《你好生活》在展现故事情节时会运用大量优美的空镜头加上白色的手写字体字幕,并配上尼格买提温柔磁性的旁白声,辅以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给观众以慢节奏的视听享受,其叙事、点题自然如水、平顺至极,形成了独有的“壁纸综艺”“金句百科”的节目特点。
(四)别出心裁的嘉宾选择
多数慢综艺都会邀请明星嘉宾,满足观众对明星的“窥私欲”,以增加收视率,但这样很容易会陷入泛娱乐化、同质化的境地,并且嘉宾综艺感的强弱、表现的好坏,也使得节目质量参差不齐。《你好生活》在嘉宾选择上别出心裁,发挥了央视的独有优势,邀请央视主持天团成员参加节目。《你好生活》既运用央视主持人这一品牌IP,创造了流量,又通过央视主持人超高的业务能力,保证了节目质量。
在《你好生活》第四期、第五期节目中,节目组邀请康辉、李梓萌、张蕾做客,与尼格买提、撒贝宁一起骑行、搭帐篷、重返学校。在第四期《一次团建》中,几位主持人一起骑行、一起搭帐篷、一起烧烤聊天,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分享着各自的生活经历,其中,“央视主持人的凡尔赛大赛”等片段更是登上了热搜。在这一期节目中,康辉、李梓萌一改新闻主播给观众的严肃、庄重印象,积极融入节目当中,“接梗”“互怼”,样样精通。敬业的康辉“始终没忘审片子”给节目创造了笑点;李梓萌“主持人焦虑是常态”,其想把事情做到完美,给节目创造了泪点。在第五期《我以为谁都想回到18岁》中,几位主持人重返校园,又上了一次表达课、发声课和播报课。课堂上,几位主持人也放下了玩闹的心,认真练习、听讲,沉浸式的课堂体验,让观众看后也直呼“赚到了”。
主持人本身的职业特性,给节目带来了话题性。热点话题的点击、转发,给节目带来了超高的关注度,避免了泛娱乐化、同质化。最后再加上主持人极强的业务能力,则保证了节目的质量,使节目既有温度又有力度,让节目内涵深入人心。
三、《你好生活》成功“出圈”对我国慢综艺发展的启示
(一)提高文化原创力,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慢综艺相比快综艺而言,其具有更高层次的文化价值。我国慢综艺要想经久不衰,就必须要不断创新,在镜头语言、剪切技法上下功夫,在叙事手法、情节内容上花心思,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做到
“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你好生活》在节目的视听语言、叙事风格上大胆
创新。轻微的过曝、色彩鲜艳的空镜头、温柔舒缓的
旁白、轻柔悦耳的音乐还原了一个真实化的世外桃源。《你好生活》手写式的字体使说理更接地气、更容易被观众接受;散文式的叙事风格打破了常规综艺节目的叙事模式;更加碎片化的剧情,弱化了节目组的刻意安排,使整档节目更加真实,具有浓厚、自由的生活
气息。在内容编排上,《你好生活》将自身置于我国的政治环境、文化语境中,将节目背景设为我国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将一段段抗疫故事娓娓道来,致敬生活、致敬平凡、致敬英雄,在潜移默化中宣扬抗疫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北京到新疆,《你好生活》一路上的情节设计深耕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了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中国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文化自信。
(二)把控好娱乐尺度,避免过度消费
在当今时代,消费至上、娱乐为王的消费观念已经渗透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消解着中华文化精神的底蕴和凝聚力,冲击着人们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支持[5]。电视媒体在中国作为主流媒介,承担着塑造国家形象、宣扬主流价值观、构建意识形态的重要责任,其一定要把握好“度”,拒绝过度的娱乐化。当前,慢综艺中的嘉宾情节设置多为流量明星“走入寻常百姓家”,看似“生活化”的场景,实则是“镜头下的伪狂欢”。过度的消费明星、配比失衡的情节互动,体现了我国当前的慢综艺节目并未真正地“慢下来”,仍是快消时代下的“浮躁表演”。
《你好生活》受众定位为青年群体,倾听青年人的所感、所求,其在内容设计、嘉宾选择上争取最大限度地走进青年人的内心。《你好生活》每期节目都会选择一个人生主题,让各路优秀的演员、歌手、央视主持人分享各自的成长智慧,帮青年观众找到属于他们的人生坐标。《你好生活》纪录片式的拍摄方法,消解了明星、歌手、职业主持人身上的光环,拉近了嘉宾与素人之间的距离,让观众在观看时也能产生心理共鸣。因此,慢综艺应该坚持“星素结合”,合理设置互动情节,真实地记录嘉宾间的真情流露,展现他们之间真善美的情谊,与观众进行深层次的心灵沟通。
(三)情节设置契合慢综艺叙事节奏
慢综艺相比快综艺,其弱化了游戏竞赛规则、戏剧性冲突。有的慢综艺为了追求极致的慢,完全放弃了竞赛规则,呈现的是嘉宾的“无所事事”,降低了节目的可看性和观众的卷入度;有的慢综艺的情节设计过度,显得节奏过快,导致节目明显失真。如何还原真实、慢的生活值得相关人员思考。
《你好生活》关注人与生活这一对矛盾,通过爬山、采摘、做饭、弹唱、仰望星空等简单的日常活动,反映了大众真实的生活状态,分享了一种生活美学。《你好生活》在每一期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都会在一个或者多个日常生活场景中进行互动交流。如在第五期
《我以为谁都想回到18岁》中,尼格买提和撒贝宁邀请康辉、李梓萌、张蕾一起重返中国传媒大学,在这里他们上了三堂课:表达课、发声课和播报课。课堂教学在我们的印象里多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在几位主持人的示范下,给课堂增加了一定的竞赛性、戏剧性,使课堂变得活泼有趣,也让观众情不自禁地模仿。
人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戏剧性,慢综艺的情节设置应遵循人与自然相处的原则,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开展适当的竞争活动,还原生活具有一定起伏的真实状态,表达真实的生活智慧。
四、结语
在快消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休闲时间减少,而慢综艺则给人们提供了为期一小时的视听享受,这正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2017年到2020年,慢綜艺虽快速发展,但也面临同质化严重、本土化难等问题。央视慢综艺《你好生活》“出圈”的创新举措,给我国慢综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只有追求创新,讲述中国故事;把握好“度”,避免过度消费;戒骄戒躁,回归真实生活,才能有所突破,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张凌云.《你好生活》第二季以内心指路人生旅程,让生活回归最初本质[J].中国广播影视,2020(24):102-103.
[2]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3]张鹤炀.国内户外食宿类慢综艺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9.
[J]文浩.央视综艺节目的正确打开方式:以《你好生活》《国家宝藏》《衣尚中国》为例[N].中国艺术报,2020-11-20.
[5]仰义方,谭雪敏.文化消费主义的表现形式、生成机理及其纠正进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1(02):89-93.
[作者简介]吴辰(2001—),男,安徽繁昌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电影电视系本科生。